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宋人小品画艺术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通过考试、学习、封官成为皇家画院御用画师。皇家画师地位很高,有的画家还享有优厚的待遇,如太宗时画家吕拙因奉诏给玉清昭应宫绘制《郁罗萧台样》被授翰林待诏职位、西蜀黄居寀在亡国后入职宋画院也被授翰林待诏职位,且都得到当时皇帝“赐紫、佩鱼”的优待和荣耀。绘画史为区别于民间画家和民间流派,把这些皇家画院中的画家称为院体画家,他们的绘画称为院体派。院体画家是皇家御用,主要职责是:鉴定赏藏前代书画名迹;培养皇家画院学生、指导皇族子弟研习书画;从事专供皇家玩赏、宫廷装饰的绘画任务。因此,院体画画风严谨,画家多是根据皇家需要来绘制,可以说从绘画审美、题材、技法等方面都严格按“圣旨”一丝不苟进行创作。
一、小中见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宋人小品画多是服务宫廷生活所用,除艺术观赏性,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我们现在所见的宋人小品画多是绘制在绢本上,一般是做成扇面、窗纱、灯芯片来装饰美化宫廷生活,因此宋代院体小品尺寸都不大。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苑掇英》六十六期宋代山水册页专辑所收录七十五幅小品,其中竖最低15.7厘米、竖最高29.7厘米,横最短16.5厘米、横最长53.8厘米,平均竖24.3厘米、横25.3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一级品文物宋代院体小品六十八幅,其中竖最低16.6厘米、竖最高28.6厘米,横最短18.3厘米、横最长31.6厘米,平均竖24.7厘米、横24.3厘米;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名画精选》第一、二卷收录二十六幅宋代院体小品,其中竖最低17.1厘米、竖最高52.0厘米,横最短21.3厘米、横最长50.5厘米,平均竖26.2厘米、横28厘米。宋人小品画可以说都在盈尺之间,尺幅上无法与同时期的《溪山行旅图》、《早春图》等宏篇巨制相比,但有其自身的独特审美性和现实意义,小中见大是浓缩的精华。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画院画家张茂作品《双鸳鸯图》,选取水景局部,一丛芦苇蓼草探入画面,枝叶稀疏,叶留残雪,一对鸳鸯破水而行,游向苇丛;一只鹡鸰轻栖于苇杆,与俯冲而下的另一只遥相呼应;画面中、上部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广阔水域的浩渺烟波,在构图上颇得小景见大之妙。
中国画在注重笔墨技巧外,更重艺术家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如南宋画院的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其绘青画风格被世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如果对社会历史和绘画史没有深入了解,是不可能体会到马远和夏圭两人“边角”画风格形成原因的。北宋灭亡后,许多画院画家随皇室一道迁都江南,国破家亡、山河不全的悲痛留在了他们心中,同时原来山水画院体风格技法是和北方山川的自然风貌相吻合的,到了江南后画家们立刻产生艺术上的“水土不服”,他们发现用原来所掌握的风格技法,来描绘江南土石丛树的自然风貌很不协调,而因地因时地转变画风,一改全景式创作,突出对近景的描绘,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暗喻南宋江山的“残山剩水”。《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扁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表现出无限的孤独。小小的一幅画道出了国仇家恨,并提醒观者,在看画时不可停留在对作品表面的简单了解和观注。同时宋代院体小品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从画片形状可分成:正方形、长方形、团扇形、蒲扇形四类;从绘画题材可分成:山水(包含:车船、楼阁等)、花鸟(包含:走兽、虫鱼等)、人物三类;从表现技法可分成:金碧、重彩、淡彩、水墨四类;从绘画内容可分成: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生活场景三类。
二、崇尚法度、重视生活、描绘写实
宋人尚法,同时院体小品画是应皇家需要而绘,且画面张幅小,无法藏拙必苦心经营,遵循法度,每幅作品都是反复推敲细致描绘,画风注重写实。如画院画家毛松的《猿图》,画中一只猿猴,曲膝抱臂,造型生动准确,在褐色的底色上,用十分精细的丝毛技法将猿猴身上的绒毛按身体骨骼肌肉的走势一根根画出,分毫毕现,用金泥所绘绒毛相互交织,表现出绒毛的光泽,又以细腻的笔致表现其面部的皱纹、嘴势、眼神以及颇有戏剧性的爪足,极其逼真地将这只金毛浓淡有致、赤面红耳的猿猴画了出来。深处宫廷的画家们,其绘画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十分重视生活的。如画院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就是一幅人物生活场景画,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地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同时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经常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是很难真实准确地表现这个场景和人物的。
两宋画风脱胎于晋唐的写实风气,宋•邓椿《画继》中有两段记载,可看出写实风格在两宋所受的推崇。1、宋画院招考画师标准。北宋翰林图画院应召考试者源源不断,但是有很多人不合要求,因为当时所崇尚的标准“专以形似”,不合法度之人不免放逸。2、宋徽宗赏画的一则故事。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唯独对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十分赞赏。他说月季花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画为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实为鲜见难得。与之相类,沈括《梦溪笔谈》论中午的牡丹“其花披哆而色燥”,猫眼狭长如线。而早晨的牡丹带露“房敛而色泽”,猫眼圆睁。这些都十分明确地指出写实画风是当时受官方推崇的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人小品画都是十分写实逼真的,如画院画家林椿所绘《葡萄草虫图》,一藤葡萄硕果累累,盈尺画幅中蜻蜓、螳螂、蝈蝈、蝽象等昆虫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特别是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风格写实而又不乏诗意。
三、结论
小品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在研究和欣赏宋人小品画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尺度和日常观念中的指标来衡量,不能把小品画单纯看作是小幅画。艺术价值不取决于大小、长短、多少这些表面的量性标准,因为小品画是画家对客观自然长期体悟后的一种内在诗意升华,“小中见大”即小品中有大意境、大气势、大精神,这才是小品画真正的审美价值和魅力所在,当然也是画家个人笔墨技巧和文化修养的真实体现。(本文作者:陈超 单位:福建闽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