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究绘画艺术与审美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究绘画艺术与审美文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究绘画艺术与审美文化

一、绘画艺术与生活

1.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

任何一幅作品都是画家根据生活中的题材提炼加工而成,都是艺术家在认识生活、选择生活和集中生活后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也可以说它是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与认知。它从正面或者侧面去再现生活的本质,从而去唤醒人们的觉醒。从这一点上说,它来源于生活。东方绘画如此,西方绘画亦如此。比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以唐太宗和他的女佣为创作题材,表现了唐太宗的深邃和从容,充分反映盛唐时期的繁荣经济。又如,英国古典主义画家塔得玛醉心于古希腊罗马的妇女生活题材,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并以自己的眼光去体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妇女生活。在其代表作《阿姆菲萨的妇女》中,作者以离奇的场景,描绘了数十个性格、气质、神态各不相同的女性美感。凡•高的《第一步》虽为临摹米勒的作品,却体现了凡•高自己的风格,画面多用蓝、黄和绿色等生活中的色彩,让人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生命,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生活是基础,是绘画艺术的载体,没有这个基础一切绘画艺术形式都如空中楼阁一般,无论它的色彩多么斑斓丰富,点线面的构成多么符合形式美法则,整个作品的印象是空洞无物的。没有生活这种客观存在,也就没有思维抽象产生,一幅作品缺少思维抽象,其价值也随之消失。

2.绘画艺术超越生活

艺术真正的特征,是“发现与创造”。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绝不仅仅等于生活,绘画的取材来自物质世界,但它毕竟又是经过艺术家的头脑进行人为处理了的形态。实际生活总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使得艺术的出现成为必要,艺术是以完美而不失个性的方式来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对立的存在,它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对于实际生活的否定。一种疏远性、异在性和对抗性,而这一切恰恰表明了艺术对于实际生活的超越本性。大卫的名作《马拉之死》,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从形式上说,绘画艺术对于实际生活来说是相对自律的,它以声音、色彩、线条、形体、语言的特殊组合方式和运动方式构成了新的维度,一种不同于实际生活之维的审美之维,使得绘画艺术对实际生活相互疏离,相互异在,并形成了某种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绘画艺术美的集中性把生活中原本分散的美集中起来,经过典型化的处理,使绘画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可以也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因而也就更带普遍性,这就使艺术美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能震撼人的心灵,催人奋进。绘画艺术美的完美性把生活美的事物往往和不美的事物共处于一体,这种美与不美共处于一体的现象,就显得现实美较为复杂、粗糙,不如艺术美那样纯粹、精致。绘画艺术美的永久性使得这种美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百世。

二、绘画艺术与情感

如托尔斯泰所言“艺术是感情的传递”,绘画艺术的任务在于通过形象语言引发人们内心的感应,旨在唤醒人们之间的情意、友爱,使人类智慧、良知、精神面貌得以表达和交流。艺术作品一方面呈现画家对主题的主动认识或被动认识,另一方面不能不反映画家的情感,包括艺术家向往和预感到的无限的可能性。情感与绘画是紧密结合的,这是由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品,哪怕只是一个角落,一棵枯树,都会由于内含着情感而成为生命体,作为一名绘画艺术家,应当融于自然,又应当超越自然,应从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中不断受到启迪,运用迅速敏锐的观察来寻找和发现新的自然组合。因此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同完善的艺术语言之间有机结合才是绘画艺术的生命。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就是画家本人所倾注的情感与绘画语言实现成功对接的结果。在《农妇与牧羊人》中,画面描绘的是在金色夕阳的余晖下,在密密的丛林中,牧羊人与农妇在这里演绎着一个平凡的情感故事。画家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着两个普通劳动者的爱情故事。无疑,画家由衷地赞美源于劳动产生的爱情。凡•高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里凡•高对每一棵树、每片草地、每朵花、每一个人都赋予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在晚年时他的眼睛几乎失明,几十年的绘画实践和功力使他闭目就可进入自由绘画之境。而恰恰在这时他才彻底地实现用心用情的“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手运心,因心造境,从而大大改变了自己的画风,使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总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同观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对话。人们常说艺术的作用是表现情感、控制情感、组织情感、净化情感的,其道理正在这里。费拉戈纳尔的油画《维纳斯与马尔斯》借古代异教题材,即描绘神话人物来寄寓特定的人物肖像,交织着进步的艺术构思和颓废的贵族情绪的矛盾,既有布歇向贵族妇人献殷勤的传统,也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的成名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绘的是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列宾对彼得堡涅瓦河上的纤夫的沉重劳动非常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总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同观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对话。人们常说艺术的作用是表现情感、控制情感、组织情感、净化情感的,其道理正在这里。所以画家应当有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应该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者:欧芹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