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中绘画题材的差异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艺术中最持久永恒的,建筑又是穆斯林行使宗教礼仪表达宗教信仰的地方,所以其宗教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清真寺就是伊斯兰教建筑中最典型的代表。在清真寺建筑绘画题材中,很少看到人物或大型动物的图案,因为伊斯兰教强调“一神论”,为了适应这一教义,其绘画和雕塑艺术都受到这一戒律的影响。清真寺建筑绘画中,最常见的花卉植物题材有牡丹、莲花、梅花、藤蔓等,如银川纳家户清真寺大殿梁仿、拱间板上的彩画装饰就是用牡丹、莲花、卷叶草等代替了原有的动物形象。这些绘画装饰纹样不仅视觉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向世人传递着穆斯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中绘画构图的差异

莫高窟壁画为了传达宗教情绪,不断创造出新的壁画内容,这不仅丰富了壁画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构图形式。莫高窟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决定了其构图方式,根据不同内容会呈现不同构图。如对称式构图大多是以经变画为主要表现题材,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对称构图,中轴线两侧人物和场景都相同或相似,形成有规律的排列方式;长卷式构图则重在描绘隋代、唐代故事画及盛大的宗教或出行礼仪场面;并列式构图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要体现在石窟千佛洞中的千佛图案上,佛像大小、形态、动作基本相同,横成行,竖成列成并排式排列。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结构布局依照一定的形式法则来绘制,如此多样化的构图,不仅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佛教艺术的意境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构图宏伟壮丽、气象庄严,属于满构图类型。人物并肩接踵,按对称仪仗形式进行排列组合,八位主神高达近3米,在画面突出而醒目的位置,其余270多尊神祇都在2米以上,均被整齐划一地安排在一个气势磅礴的画面中,众仙们手持的各种道具使画面人物灵活多变,头顶部的祥云和脚下的云气烟雾拓展了画面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道教仙界的圣境之中。整幅画面构图饱满,严整而生动,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可见在永乐宫壁画中,画家既采用了疏密相间、统一中求变化,又采取突出主体,弱化次要部分的构图法则,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产生敬畏之心和崇拜之情,从而体现了画家高超、纯熟的构图技巧。伊斯兰教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法则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清真寺建筑装饰构图的特点是繁复致密,几乎不留空白,这与汉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在布局上喜欢运用疏密相间的法则大不相同。因为伊斯兰教认为,构图中是不能有空间的,空间是魔鬼出没的地方,世间的空白并不存在,而真主却无时无处不在。所以伊斯兰教的画师们在构图形式上采用繁杂的装饰纹样来反映伊斯兰建筑艺术崇尚繁琐、不喜空白的审美特征。如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其门楼顶部的几何装饰纹样,以密集性、连续性的花纹组成整体的图案,通过经纬线、对角线的巧妙应用,利用格子式、回环式等构图的交叉重组、循环变换,形成了繁密华丽的视觉效果,使人获得视觉上的审美愉悦。

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中绘画色彩的差异

众所周知,色彩是最先影响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敦煌壁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色彩风格的独创性上,这些经历了千百年的壁画,至今依旧光彩鲜明。佛教里面的敦煌壁画色彩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既代表佛教的智慧与佛法,又代表着人性的善恶与美丑,其色彩语言极其丰富,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鲜明特点。北魏时期的壁画色彩特点是用色单纯、朴实,色彩对比鲜明,以土红打底,配以石青、石绿、黑、白等色,并融入了西域晕染法来表现人物形体的凹凸感。西魏时期的壁画经常用明度极高的白色打底,色调清冷明净。隋代壁画增添了许多新的颜色,如青靛、藤黄、朱红、土绿、金色等,用色多为平涂,在总体色调上开始变得明亮华丽。唐代壁画展现了我国传统绘画在鼎盛时期的面貌,浓艳富丽、鲜艳明快,出现各种复杂的“中间色”和“复色”,色彩层次丰富,色调极为多样化,体现了色彩语言的装饰美与和谐美。置身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前,让人为之震撼的是其厚重沉稳、和谐庄重的色彩效果。永乐宫壁画使用的颜料同敦煌壁画所用颜料相同,但绘制的壁画却风格迥异。在色彩语言上,作画者采用富有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的画法来增加壁画内容的氛围。首先,三清殿壁画基本上是由石绿、石青为主色构成的冷色调,在富丽、沉稳的赭绿色调下,有主次地施以少量的红、紫、深赭等色,突出人物间的关系。这种沉稳、温和的绿色,带给人们和平、宁静、庄严的心理感悟。其次,三清殿壁画中为了到达色彩的调和统一,使用了黑、白作为谐调因素,壁画中的墨线劲健有力而又婉转自如,与人物的头发和衣服上的黑色块共同构成画面的黑色调。除了使用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色外,还辅以大量白色予以间隔,既协调又丰富。此外,画面中使用了堆粉贴金的手法,重点加工装饰物与器皿的细部纹样,如头饰、衣袖、武士的铠甲、帝后的宝座、香炉等物件填以金色,使观者远望感到气象非凡,近观则看到线条和色彩装饰的优美,增添了画面辉煌与雄壮的视觉效果。伊斯兰教建筑对于绘画色彩的表达和处理具有独到之处,已由简单的自然色彩升华到生命的精神色彩。穆斯林喜欢宁静自然的颜色,因此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色彩以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等为主。绿色昭示生命与希望;白色视为纯洁、高尚;黄色代表沙漠的宽广;蓝色象征天空的浩瀚博大。在清真寺建筑色彩中,较多使用绿色,这是中国的伊斯兰教建筑同佛教、道教建筑最明显的用色区别。综上所述,通过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中的绘画题材、构图以及色彩的艺术特色比较研究看,信仰的宗教不同,绘画风格也各不相同,正是这种区别和差异,才构成了千姿百态、内容丰富的宗教建筑艺术景观,为当下绘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料。

作者:汤晶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