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

印象派绘画的诞生标志为1874年的法国巴黎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该画展向人们宣告了一群不懈奋斗的新式画家,努力摆脱故步自封的艺术团体所强加给画家们的各种创作约束。印象派绘画被人们所接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创作者们最初根本不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受到传统画家的排挤和责难,更不要说既定的绘画艺术群体能够接受他们的绘画作品。但是这些都不能够阻止他们坚持自己绘画创作的动力和决心,他们始终朝着自己的绘画艺术追求前进。也正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最终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时代,以印象派绘画为起点,新的绘画运动从法国迅速蔓延到欧洲及整个世界,成为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新标志[1]。印象派绘画从最初的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到最终进入到公众视野,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而这得力于许多优秀的印象派绘画艺术家高超的绘画艺术技巧及对绘画艺术的创新。德加、马奈、高更、雷诺阿、莫奈、梵高、西斯莱等优秀的绘画艺术家,是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巴比松、柯罗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参照库尔贝写实主义经验,直接以画笔描述了自然光下的事物,以画家所感受到的阳光下的物象,展示了光线及色彩的微妙性变化[2]。

一、印象派的色彩艺术魅力

纵览世界美术史,可以发现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作品很是注重艳丽的色彩和斑斓的调子的运用的,而之前的各种绘画艺术流派几乎将作品的格调定位于一种单调的棕色,即使是有一定的跳动的颜色的出现,也仅仅是一种点缀而已,并没有印象派所表现出来的对于颜色的强烈追求与表达。印象派之前的各个绘画创作流派也曾经就色彩与线条之间展开过讨论与争议,较为突出的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印象派的主要绘画艺术创作特点表现在颜色方面的研究,对于颜色,他们有着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谈到色彩,就不得不说到条件色,而固有色是条件色中的一个突出性研究点,它是指物体的原来颜色,也就是达芬奇所定义的“真颜色”。达芬奇对于条件色的观察与研究,是比较早而又彻底的、系统性的。他指出可以将物体的颜色表现强度划分为三个等级,颜色强度最高的是发光物的颜色,次之是被光墙所照射的颜色,再者就是物体的阴影。而马奈也指出,其实最早研究颜色的是委拉斯贵支,他们先于印象派着手研究了颜色[3]。在印象派绘画艺术作品中,光和色是最为重要的绘画语言艺术表现要素。画家们冲破了传统的“固有色”的概念束缚,致力于捕捉到绘画创作对象在光照下所呈现出来的瞬息万变的色彩变化,这种变化是空间距离、环境条件、周围事物综合作用下的效果的必然表现。

二、印象派的构图艺术魅力

印象派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较为注重不经意间的一瞥所产生的不同寻常的观察角度所带来的创作灵感,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绘画对象,以此获得不同于寻常的绘画创作效果[4]。例如,印象派画家会从头顶仰视一群跳舞的女郎,从角落侧视而非正视大厅,从晚会的包厢里俯瞰舞台上的人物等,这些都是古典绘画艺术中所没有的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古典性的绘画艺术创作,所关注的是战争、神话及历史性题材,较为讲究舞台构图的戏剧化效果,使得场面呈现出文学性及恢宏性的效果。与此相反的是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创作往往突破了固定的绘画创作模式,以小品性的作品居多,结合自己的艺术审美追求及创作喜好,对于画面进行随意性的裁剪,以突出画面框架的灵活多样性,而这种看似随意的、不经意的构图性创作,却自有其妙处,以其多变性体现了绘画艺术创作的自主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的艺术创作原则[5]。

三、印象派的写意性艺术魅力

印象派的随意性最初是不被人们理解和肯定的。有些人认为印象派的作品只不过是在画布百分之八十的地方涂抹上了黑色、红色、蓝色等颜色,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就算完成了一幅作品。在第一次印象派画展之后,有时评家对于印象派的作品进行了大肆攻击与嘲讽,指出印象派的绘画方式简直无法令人理解。而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引导人们欣赏印象派作品的时候,也提出要远观,否则会有种“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的感觉。由此可见,印象派作品的写意性需要人们耐心地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真正地寻找到其中的妙趣。印象派的写意性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画家所运用到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手法方面。印象派画家会用小笔触的排列方式,结合重叠、刀刮、揉擦、涂抹等方式,进行色彩搭配和组合,达到绘画的形式美艺术效果[6]。

四、印象派的主观精神的表达

19世纪之前的法国及整个欧洲的绘画艺术创作,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绘画流派为主。而之后出现的印象派绘画流派,则致力于冲破这些既定的框架,寻找出新的绘画艺术表达技巧和风格。他们会以随意性的绘画技巧来表达客观事物与生活,着重表达基于现实的自我感受,长于直接性地描述现实情境中的各种事物存在形式及生命状态,使得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而进入到主观层面的精神表达,以更好地满足市民阶层对于审美的需求性,体现出印象派所独具的审美艺术理念。印象派画家会致力于探讨和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绘画对象的呈现形态,他们主张以自然为师,运用便携式的、小尺度的画框和创作材料,进入到自然界中展开绘画艺术创作,捕捉到大自然中的稍纵即逝的色彩、光影变化所带来的物体形态的奇妙性变化,以此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情感[7]。梵高对于绘画的真意的追求,在整个的世界美术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为了绘画,他会与农民同吃同住,无论严寒酷暑,参与到农业劳动中来,只为了将真实的农民劳动场景有效地表达出来。高更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更为关注创作的思想性表达,他指出,一个画家可以随意支配色彩,只为了画的和谐性需要。主张运用人类的生活与自然作为绘画题材,借助于色彩和线条的艺术魅力,使得绘画创作产生出相得益彰的艺术表达效果。如此看来,印象派与中国绘画之间是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的,尤其是在进行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主题思想的探讨方面,更是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

五、印象派的造型艺术魅力

印象派画家的绘画创作较为注重实践和写生,他们常常会在户外完成艺术创作,在户外观察和搜集大自然中的光和影的瞬息变化,因而,画作的完成时间非常短暂,使得笔法表现出果断而又奔放的特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无论是记忆创作还是即兴创作,都会表现出一种随意性、不求甚解的特点,往往是在连贯性的动作下完成的,因而,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为完成感的完整性。

1.素描在古典绘画作品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古典绘画的重要艺术创作手法。而印象派绘画创作则主要体现了色彩的主导性作用,以突出色彩的独立表现性功能,因而,可以理解为印象派艺术的主要特点是用色彩造型。

2.与古典绘画所强调的浑圆性、厚重不同的是印象派绘画较为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设计,这一特点从马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马奈的作品非常注重对画面的精简化的处理,他会精简画作中的形体内部光与影,精简画面中的黑白之间的过渡层次,与古典绘画中的朦胧的、多层次的光影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

3.印象派绘画艺术与古典绘画艺术的另一个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轮廓线方面。古典绘画艺术作品较为强调作品的轮廓线要突出分明,而印象派绘画作品则主要强调了轮廓线要体现出含蓄美,达到不同形体之间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创作效果。这种创作理念与艺术创作追求,尤其可以从毕沙罗、莫奈、西斯莱等众多的知名画家的作品中看出来。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就是很好的佐证。

六、结语

总之,印象派绘画艺术的产生,标志着欧洲绘画艺术家的创作由室内走到了室外,使得画面色彩从一种单调的、酱油式的调子,向着色彩斑斓的画面转换。古典画法中的看不见的笔触,也随着印象派画家的自由奔放的画法而显现出来。至于绘画的主题和内容,则从关注宗教转而关注乡村平凡生活,由客观到主观的精神层面的表达。进入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较高受众的艺术流派,并由发源地法国风靡整个欧洲,进而影响到了全世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

作者:王洋 李晓霞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