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生代女性绘画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生代女性绘画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生代女性绘画艺术

一、新生代女性绘画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在数千年的男权统治时期,由于受到男尊女卑的封建腐朽思想影响,历史上中国的女艺术家们没有办法去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导致大多数女艺术家的作品和名声在岁月的长河中都被男性的成就所淹没,一直到20世纪初,女艺术家们的这种生存状态才发生转变,五四新文化运动颠覆了传统的封建礼仪秩序,女性意识开始慢慢觉醒,女性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可以走向社会。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女性的女权意识再一次觉醒,中国新生代的知识女性开始有了属于自己舞台。

(二)绘画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外艺术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大量的新观念、新艺术开始进入中国领域,一批女性画家受到西方女性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双重影响,她们开始自觉地创造艺术,将女性绘画带进了一片新的世界。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开端,而在这一重要时期,女性创作进入一个自觉自为的新阶段。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开端,而在这一重要时期,女性创作进入一个自觉自为的新阶段,自从高考重新恢复,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女性艺术家进入大学,文化环境的改善使得她们拥有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就是在这一时期一批女性艺术家如闫平、喻红、申玲、夏俊娜、陈淑霞、刘虹、向京、蒋丛忆,等,她们用女性眼睛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展现自我,创作出了一批比较成熟的作品,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绘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的女性画家开始被社会广泛关注,众多的女性画家开始采用、当代女性绘画特有的语言形式和情感表达进行创作。

二、当代女性绘画特有的语言形式和情感表达

1990年的八人展览"女画家的世界"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一共展出了70多件作品,参加画展的有喻红、陈淑霞、姜雪鹰、宁方倩、韦蓉、余陈、李晨、刘丽萍。这批女性艺术家以其富有探索意向的新作,预示了一个女性美术多元时代的到来。此后,女性画家们经常以整体的姿态去举办展览,并使其作品走向官方的展览。女性画家的参与人数、展览作品、展览规模和展览性质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在国际上也崭露头角。新生代女性绘画艺术中,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将其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寻求自身价值的探索,她们将艺术回归于现实和个体,在创作中实现自我。此时,中国女性艺术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共同成长和壮大,而她们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精神和作品内容,也都与以往任何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独特面貌和时代气息。

(一)源于生活

新生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意识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绘画表达形式,她们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熟悉的人,她们通过创作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理想,形成了与当时男性画家不同的创作风貌和审美视角。她们的作品中包含着女性艺术家所特有的的情感、期望、状态、感悟等,增强了作品中的主题意识,从而使作品内涵更为深刻。例如喻红的作品《目击成长》,它是利用回忆录的方法再现生活场景,作品的素材是喻红精心选择的45幅历史新闻照片和38幅自己与女儿的生活照片,她把轰轰烈烈的历史大事件和平淡的生活瞬间并列串联、重塑时间。喻红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复制,对日常的一些生活片段进行再创作,用作品聚焦了自己从少女到女人、为人妻、为人母的幸福见证,也表达了画家深深的怀旧情绪。但是喻红的意图不是在对生活流水账的记录,而是去揭示一段特殊的历史,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以时间经历为线索,环环相扣,与当时中国的特殊历史同步,形成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面貌。

(二)感性的思考与创作

就人的天性而言,男性比较善于理性地表达事物,而女性则直觉意识比较强、敏感、内心世界丰富,注重内在资源的挖掘,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女性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感性哲学,当作品主题与自己的感性认知相重合时,她们总是能做到使作品看起来如随手拈来毫无做作牵强之感,显示出女画家们独有的直觉性天赋。正如女油画家夏俊娜所说:"在创作中依照直觉涂抹颜色,整个过程中,心情非常放松,我拒绝使用照片,或者其他的图片资料并且也从不画创作草稿,因为它妨碍我在回忆和幻想中感受形体和空间,妨碍我准确流畅的表达自我。”在她的作品中,观者会经常看到,远处实、近处虚、应该暗的地方亮,而应该亮的地方反而暗,点、线、面、虚实和明暗得到充分感性的发挥,这些高度的自主感性使得夏俊娜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气氛。如作品《花解语》《女孩》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感性理念起到了主宰作用。

(三)女性画家的独特视角

女性的成长在经过婚姻和生子等洗礼后,逐渐从少女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很大的转变,新生代的女性画家通过女性独有的视角运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去表达自己女性主体的切身感受。新生代的女画家闫平,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运用女性的特有视角去表达出女性画家所特有的情感,在她的《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她运用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既不是遵循完全的学院派规范,也不是当代前卫的那种样式,她的作品完全是基于女性对母性情怀的直观感受。闫平一直遵循着朴素单纯的创作原则,画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当她成为一个妈妈的时候,儿子便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激发着她本能的母性情怀,因此,她画的最重要的一个题材便是母亲与孩子。母性情怀被闫平用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得酣畅淋漓。在母与子的画面中,总是洋溢着温馨欢乐的气氛,温暖的光线下是年轻的母亲同年幼的儿子,她运用潇洒的笔触、艳丽的色彩,表现母子亲情,展现出女性所独有的母性情怀,在艺术创作的大环境下,是男性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从而给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四)色彩的自我表现

从喻红、闫平、夏俊娜等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们的作品中大多笔法明快,线条运用流畅干脆,色彩运用有着女性敏锐的视觉感受。在她们所描绘的作品中,色彩在整幅作品中显得尤为抢眼,作为女性,她们与生俱来有着细腻的表达方式和色彩感觉,她们在色彩运用上不愿去拘泥于细节,更多的是在考虑色彩在整个画面中的布局和美感。她们的心态大都平和,不去迎合市场的功利性,只是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去不断地进行调整变化,使笔触和色彩的张力在写实油画基础上取得了更大效力的发挥,从而显现出了色彩的丰富万变和油画本身的魅力。女性画家申玲的作品,尤其擅长使用强烈的色彩,或轻或强,或静或动,或刚或柔,不同的形象和事物都能生动尽现,她绘画的魅力正是在于创建一种了形象和色彩的视觉刺激。内心的欢愉和肢体的热烈,她都可以用纯粹的颜色进行酣畅淋漓的表现。如创作《画家与模特儿》,她大胆地展视了私人的创作空间,使用浓郁的色彩与果断的笔触,展示出了形体的张力以及独特的面部形象。一位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家能这样大胆地表现出女人在性中的沉醉与欢愉,这在当时真的是极为罕见的。

三、新生代女性油画家的成就及影响

一直以来,女性艺术家无论是从取得的成就上还是在人数方面都与男性艺术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9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的女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逐渐地被公众所接受和喜爱,新时期给了新生代的女性油画家创作的充分自由,她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相对于之前的女性艺术家也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在这些多元的手法和观念中,我们看到了她们所共有的品质,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才使得90年代的女性绘画有了可供我们思索和研究的课题。喻红、闫平、夏俊娜等这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虽然以一种含蓄的、细腻的方法来诠释现实世界,但相对而言,她们也开始在艺术表达上显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她们脱离了过去女性艺术狭隘的题材和视角,不再单一地局限于以往规范或单调的表现形式,使得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加大胆和自由。这是在旧时代的中国油画史上未曾见过的。90年代的女性油画家们,在受到政治、文化、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开创了中国女性油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在当今的油画领域中,女性油画家已发展成为不容小觑的艺术群体,女性油画家以她们独特的创新风格和思维方式在艺术领域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和活跃。诚然,她们的作品也还是有许多局限与不成熟的地方,她们也有自身的疑虑,但是她们也不断在实践和反省,女性油画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常迪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