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东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理念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东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理念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东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理念研究

摘要:东西方文化起源不同,也导致了东西方绘画作品当中所体现的审美取向有所差异。虽然在东西方的绘画作品当中,画家都极力追求一种和谐的氛围,但是在时空观、自然观以及审美观的构造当中,却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思想。本文也将从这三个角度,对东西方文化作品当中存在的审美差异做出分析。

关键词:东方;西方;审美差异

一、时空观所体现的理念差异

1、东方绘画作品时空特点

西方作家在创作绘画作品的时候力求表达事物的真实性,要从客观的角度去描绘具体的事物,每个事物都是具有自己的真实形态,不可以将之虚拟化。因此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力求突破平面性给绘画带来的困扰,力求通过透视的方式表现出事物的纵深感,因此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透视法成为了常见的表现手法。同时,为了保证所刻画的事物绝对真实,达到精确的空间效果,绘画者对于局部的细节也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在绘画艺术中引入了解剖学的理念。通过解剖法、透视法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将每个个体的形象准确描绘出来,并且将这些个体再组合,为欣赏者营造出了完整的空间效果。西方的绘画作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绘画想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崇尚科学,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基督教的印象。文艺复兴使其的画家乔托的作品中,为人们营造出了美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这种宗教故事真实地发生在自己的眼前,这也改变了西方绘画的整体思想。

2、西方绘画作品时空特点

中国作家多喜欢采用长方立轴来展现自己看见的美景,通过深浅不一的层次构造,来凸显整幅绘画作品的气韵。西方的画家通过对立平时的方式,采用横幅来表现出美景,但是中国的画家则超越了原始的画境,从高处俯瞰整个大自然,因此在中国的绘画作品当中人们无法找出作者观看的角度,在这样的创作方法中,画家个人心境、爱好品格也都巧妙地融入到了整幅绘画作品当中,在每个线条当中都有所体现。游客可见,中国的绘画作品运用的是俯视的创作方法,体现出的是虚灵空间。

二、自然观所体现的理念差异

1、中国绘画作品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对自然环境都十分重视。在先秦时期,老子、孔子等学者在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都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在六朝之后我国的水墨画开始兴起,因此文人纷纷借助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中国与西方不同,我们的文化起源于农耕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将自己比喻为大地的儿女,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因此在不同的绘画作品当中,也都表达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山川河流的雄伟壮阔,比如江参的作品《千里江山图》。中国人在领略了山水美景之后,只求的是回归自我的目标,将自己从万事万物当中抽离出来,回归到最初的本质。古代耕种的人民将自己居住的农舍视为自己的世界,这就是他们的时空观念,他们跟随者太阳的脚步完成一天的劳作后休息。他们的空间观念就是房屋,而时间观念就是太阳,因此画家在表现时空的作品当中,不仅仅体现了房屋是建筑物的特点,同时也从中体现出了人们以房屋为中心的生活。

2、西方绘画作品的时空观

与东方讲究写意的绘画手法不同,西方的绘画作品重在模仿,力求对客观生活当中人物、事件的描绘,能够将这些场景再现在画纸当中。但是西方的再现也不是一味地模仿与重复,它以真实存在的“第一自然”为基础,而后创立出了“第二自然”。西方的绘画作品当中体现最多的是个人主义,作家追求的是要让欣赏者从这幅画当中领略到作者的个人审美,了解作者对于美的各种追求。但是艺术需要创造,需要在原始的构思当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思想、品位、兴趣,才能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绘画作品,但是由于西方绘画艺术讲究模仿与再现,因此西方绘画作品很多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没有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同时对于自然的认识,西方绘画与中国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犹太的墓地》当中,作者绘制出了一幅乌云密布、无人问津的墓地场面,从该绘画作品当中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大自然给人们造成的一种压力,这与东方作品中描绘大自然和谐、壮美的场景截然相反。

三、审美观所体现的差异

1、中国绘画作品的审美观

中国画的创造是以本民族的哲学为基础,表现出了《易经》当中作者所提倡的宇宙观,即宇宙万物都是有阴阳两部分合并而成,而阴阳也体现出事物发展的一种节奏。在我国的八卦图当中,则通过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了万物变化的节奏,而在以后的很多绘画作品当中,也都采用类似的笔墨手法来表现出事物的骨气。中国绘画作品当中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即通过俯瞰整个大自然,让是现在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往复来回,来体表现出虚灵的绘画已经,这里就需要讲究作品的“高、深、平”。

2、西方绘画作品的审美观

西方的绘画作品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将他们所看到的具体实像全面、完整地展现在画纸当中,是画家创作的初衷。在雕刻物当中产生的凹凸光影,画家通过有色晕染的方式将这些光影移入到作品内部,通过忽明忽暗的光彩以及颜色,可以彰显整幅绘画作品的气韵,体现的是一种物我对立观察手法。图画当中景物以及空间的构造,是基于平视的角度所描绘的,有某个固定的点当中所看到的空间景象,这种创作手法表面上看起来很客观,但其实也融入了主观的色彩。西方很多画家喜欢创作一些无边际的自然风光,但是在他们的绘画作品当中体现的精神境界确实有限的。

四、结束语

通过将东西方绘画艺术进行对比,发现了因为文化理念的不同,绘画作品的创作手法,所体现的人文思想也有所差异。西方的绘画作品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下,注重写实,推崇表现出事物原本的面貌,体现的是西方画家对客观现实的追求;东方的作品更加注重意境的描绘,重在将自己情感寄托于绘画作品中。但是两种绘画作品都体现了画家对和谐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90.

[2]杨柳梦.中国画若干问题的思考[J].美苑.2010(6).

[3]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0.

作者:陈瑶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