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方绘画艺术空间意识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方绘画艺术严格来说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艺术。从本质上说,西方绘画艺术的空间构成是建立在科学的三度空间透视法基础上的,而透视法的思想原则源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及运动觉中,一般来说,绘画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
1西方绘画中空间意识(透视)的发展历程
西方绘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从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现实主义对西方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之一乔托•迪•邦多纳,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在乔托的作品中不仅表现出他的卓越的绘画技能,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他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帕都亚都有他的作品留下。虽然他的壁画多部分是取自于圣经题材,但是乔托却以人文主义精神去理解,并且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乔托在当时开创性的运用了缩短透视法和其他构图技巧,在二维的空间上很真实地模仿出三维空间。他的思想基本上表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他的壁画《逃亡埃及》表现的是生活中的情景,他第一个给宗教里的圣者配上树林景色,穿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没有一点宗教的神秘感。他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开始探索写实的技巧,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竭力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起一个确切的三维空间。这些问题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技法和理论上的重要课题,乔托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了一般技法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空间意识”的理论及其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
2.1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画家中的体现
西方绘画艺术的科学性原于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和雕塑。数学在建筑中的运用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中世纪美术虽然改变了古希腊、罗马的现实主义传统,但是它也有自己一套暗示空间的方法,比如“纵透视”“前缩法”“重叠法”和立体表现等等。
2.2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在新古典主义画派中的体现
在新古典时期中的绘画,题材主张选用重大、严峻的,视历史画为超越一切题材的“高贵的题材”。在精神导向上,主张用理性代替感性,认为理想美就是理性的最高存在。大卫就宣称:“艺术家必须是哲学家,艺术的命脉不是导向理性的灯火之外。”在作品《瓦品松浴女》中,色彩基于柔和的自然光,朴实而平和。在绿色帘子的衬托下,白中带红的头巾与白色的床单和谐地呼应着。浴女背朝观众,头微微转侧,两腿随意交错,姿势自然,身体结实而匀称,曲线优美。在这幅作品中,世俗的温暖色情和绘画的冷静与精确之间,在肉体的倦怠和艺术的警觉之间,画家取得了平衡。这样的平衡感贯穿了其全部的女人体绘画。空间意识、透视法则、素描造型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得到完美体现。
2.3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在印象主义画派不同画家中的体现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传统绘画反叛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对那种以透视法为基础的逼真三维空间形式进行破坏和瓦解,平面化是几乎所有现代派绘画的共同倾向。同时画家们试验着各种各样的空间表现方法,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时间因素的引入,即时间在画面上起着组织空间的作用。
3中西绘画艺术的空间意识比较
空间意识在中西绘画中的不同体现。吴冠中在《吴冠中:“中西美术比较谈”》中说到:“西方是以人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主体,主体是人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因此,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也不一样。比方从希腊、罗马时代到拉斐尔、提香、达•芬奇,这些人表现的人体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我们一定要重视感受。比如画人,《蒙娜丽莎》与凡高的《自画像》,都是肖像画,但两者就完全不一样了。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美术的繁荣发展,空间的表现方法及观念受到很大冲击。空间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这一切变化使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更加丰富多彩。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意识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一种观念认识。成为艺术家们留给人类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的绘画学习中,既要吸取西方绘画艺术的空间意识的精华之处,又要保持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二者相互吸收,互为促进。要有“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思想,我们的学习才能得到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强.中西绘画比较[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蒲新成.绘画与透视[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3]杨春时.系统美学[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1988.
[4]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李建盛.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佟旭.宗白华关于中西艺术的空间意识的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2).
[8]张俊沛.东方绘画的视觉节奏: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J].科教文汇,2006(08).
[9]赵金平.无往无复天地际也:中国画空间意识浅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5).
作者:冉武光 曾昌容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中学 重庆市酉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