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工程项目审计效果提升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工程项目审计效果提升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工程项目审计效果提升路径

一、望诊法---审计的逻辑起点

所谓“望诊”,就是观看或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即中医用肉眼观察病人,来推断疾病的方法。扁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在审计工作运用中,望诊法就是“看”,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个究竟,看透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审计的逻辑起点。具体做法如下:(一)勘察施工现场。现场是环境工程项目审计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通过深入现场多观察、多了解,可以初步判断项目管理是否规范,也有助于找到问题。例如,审计某绿化工程项目,结算清单显示,有株高2.2-2.6米的银杏树240株,但经实地查看,其中仅有30株银杏树株高符合结算所列规格,172株株高仅为1.5-2.0米,其他银杏树也替换为单价较为便宜的树种。又如某城市垃圾处理厂项目,通过现场观察,看到部分混凝土运输车无牌照,有的破旧不堪,经现场追查,发现这些车辆均为项目领导个人从旧货市场购买后,又高价租给项目使用,从中谋利。(二)查看会议记录。查阅行政、党建、“三重一大”、例会等会议记录,特别是项目进场初期的原始会议记录,尤为重要。一些重要、敏感的信息往往散落在不显眼处,此时须要细微之处察秋毫的职业敏感。如在查阅某大型环保工程项目会议记录本时,发现了记载拌合站(承包)、碎石厂对内(卖)字样,且字迹不清晰。审计人员就是凭着“承包”和对内“卖”这“2处”3个字,初步判断拌合站、碎石场有重大违规嫌疑,最终查明拌合站违规租赁领导亲属承包,碎石厂自产碎石违规转手高价卖给项目部。(三)查看人员花名册。进驻时要求被审计项目按规定格式提供载有员工姓名、岗位、身份证号码等诸多信息的全部人员花名册。多读细瞧花名册,通过身份证号码,查相关网站,可初步获取项目部临时用工、供应商、劳务队伍等是否存在亲属、特殊关系等有用信息,为发现问题线索提供支持。如审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时,通过花名册信息查出项目经理有大量亲属在项目工作或承包工程,甚至有的还在关键岗位,这严重违反了回避制的相关规定。(四)查看车辆产权证。获取项目全部车辆、设备产权证明资料,通过核查,租赁车辆设备的主人将显露出来,经比对,能发现问题。如审计某环保项目,通过行驶证信息,查出项目领导自家车辆租赁给项目部,谋取利益。

二、闻诊法---审计的基础手段

所谓“闻诊”,即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征的参考。闻诊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就是“听”,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广泛收集疑点和线索,寻求审计事项的突破口。(一)广泛收取被审计环境项目有关资料。某项目被审计立项后,就要着手到其上级单位、环保单位及相关单位和网站等收集被审计项目的相关资料,做初步了解,并整理出一些疑点,作为下一步关注的对象。(二)广泛听取汇报。进驻被审计项目后,要听取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听取财务领导或其他领导的工作汇报。(三)无记名民主测评或问卷调查。组织全体员工对项目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关键岗位负责人进行无记名民主测评或问卷调查,充分用好测评结果,对测评结果差的事项和人员,重点关注。(四)善用表格分析疑点。如在审计某个规模较大的环境项目时,设计了设备租赁、物资采购与消耗、劳务队伍情况等多种调查表格。通过分析填写的调查表,发现租赁车辆的机械台班数量,远远超出项目组织设计的机械配置量,从而快速地找到了一些疑点,定位重点审计方向。(五)设置举报途径。由于环保工程,具有一定公益性,群众比较关心,参与度会比较高。为此,设置举报途径,发动职工举报,且可查性比较强。

三、问诊法---审计的基本技巧

所谓“问诊”,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谈话,了解病人的症状、演变过程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问诊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也是要“问”或者叫“谈话”,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问清审计事项发生的来龙去脉。(一)盲谈。进点会议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个别谈话。审计组长主要负责与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和财务、物资等关键岗位人员谈,其他组员根据分工与对应业务部门人员谈。不限制被谈话人员时间和内容,做到与全体人员都谈,目的就是给每一个人提供反映问题的机会。其实大多数项目都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利益不均衡的项目,会有矛盾,所以要抓住这些矛盾,从中获得有价值信息。(二)与知情人谈。就已掌握和盲谈了解的情况,有重点地向经办人、知情人进一步询问。如审计某水体治理项目,审计人员初步了解该项目存在违规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但一时找不到突破口。通过耐心与财务人员谈话,政策攻心,最终查出了该项目通过虚列劳务费、机械租赁费套取资金进入“小金库”。(三)与当事人谈话。这需要一定的策略和谈话技巧,问话前要做足功课,注意分析和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启发疏导思想工作。与当事人(特别是项目领导)的谈话由组长亲自主导,效果会更好,因为组长相对来说级别比较高,在声势上能压住,有一定经验,能较好地应变突发情况。

四、切诊法---审计的关键环节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也就是综合研判,通过望闻问等过程,收集大量信息,进而切中要害。将“切”诊用于审计中,就是要求审计人员抓住要点,即“把脉”。在审计中,主要采用如下办法:(一)把脉合同台账。合同台账能反映劳务队的来源、结算、付款等信息,分析开累计价与付款比例,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关系劳务队。关系劳务队总能在项目资金紧张时,仍可获得高比率付款,对这样的队伍,列为审计重点。如审计某江湖治理项目时,发现该项目部对其中两个施工队的计价付款比例100%,其他队伍则不足60%,最终查出这两家队伍为领导安排的关系劳务队。(二)把脉劳务招投标资料。若发现投标资料粗糙、甚至手续不全的劳务队中标,就应重点关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平台核查中标队伍的工商注册信息,将其与投标资料对比,判断真伪。如审计某绿化工程项目时,发现某中标单位营业执照取得时间晚于投标时间,最终查出该单位投标资料系伪造。(三)把脉对分包队伍的验工计价单。将劳务队末次计价单与合同清单对比,核查是否违规超合同计价或给予合同外补偿费用。有的项目会巧立名目,在给分包队伍计价的过程中,采取增加工程量或者提高单价等方式,有的甚至干脆虚构一个莫须有的分包队伍或虚拟工程挂帐,给其计价拨款,非法套取帐外资金。如审计某风沙治理项目时,其通过虚设一个工程队,先后5次给该队计价,形成帐外资金,进入“小金库”。(四)把脉合同价格清单。认真核对分包合同单价清单,是否超出定额指导价、以及单价所包含口径。如审计某防洪工程项目,发现拌合站混凝土拌和运输单价合计40元/立方米,单价不包含电费、搅拌罐车燃油费、拌合设备摊销,而该单位规定的定额指导价上限40/立方米,单价中应包含上述费用,最终核查出应由承包方承担但未承担的费用。(五)把脉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合同各环节。特别是关注一些异常情况,如未公开招标、随意调价、舍近求远及不按合同约定执行等情况。如审计某水体治理项目时,检查钢材采购舍近求远高价格采购钢材。通过检查水泥采购价格与合同约定结算单价比对,发现水泥采购未按合同约定采用浮动单价结算,而是按固定单价结算,例外地增加了成本。(六)把脉民工工资发放表。以虚列民工工资的方式非法套取资金,是设立“小金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制作假的民工工资表比较容易,而且民工流动性强,上级核实难度较大。这种情况在很多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

作者:熊明良 单位:惠州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