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主义环保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论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文件编写、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广泛、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前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1]。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极具应用价值。本文就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探索,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1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
在当代复杂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多样化的环境下,一些负面思想易对青年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而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大学各学科、各阶段教学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专业课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民族使命,强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寓思政于专业知识、寓思政于潜移默化。使当代大学生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1.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思想意识保障,要消除环境危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就需通过生态环境思政教育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培养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工程专业关心的问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专业课与生态文明保护关联紧密,课程思政的内容一直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所体现,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也更为顺畅。因此,通过挖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实现手段,对推动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社会主义环保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环保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工程设计等专业素质,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环保人才的要求[2]。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工作者是有国界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意义重大。环境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公共的思政课程有机统一起来,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融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方面。
2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2.1理论教学
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专业课程往往涉及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基础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清晰、完整、准确地讲授专业知识,也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法治、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于其中。
2.1.1教学文件编写应在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从人才培养体系的层面明确对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素质培养要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并重。
2.1.2教材建设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和专业发展前沿,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展和前景;对法律、法规、标准要及时更新;同时,在新版和修订再版教材的编写中融入思政元素,为教材使用和阅读者提供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2.1.3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上要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防重于治”的底线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等[3],围绕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可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得到升华。例如:在介绍环境发展史时可通过古巴比伦文明消亡的案例说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讲授垃圾分类时可引入“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讲授生态恢复时可介绍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育林的先进事迹,进而升华至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奋斗创造绿色奇迹”的塞罕坝精神。除案例教学外,还可采用师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法,结合专业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或者讨论,例如在学习全球环境问题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可进一步引申到历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交锋,让同学们举行模拟会场辩论[4],最后进行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积极应对,展现了大国担当。通过这样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自然地让同学们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起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2.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必需的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思政同样不容忽视。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其中涉及加热、称量、滴定、比色等基本操作,各种实验药品、试剂、溶液的选取、配制和使用,各种分析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数据的处理、分析,图纸的绘制,文献的检索以及报告的撰写等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和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或者产生危险,因此实践环节教学要突出“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开放实验室活动,培养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在污水处理、粉尘去除和垃圾处理等参观实习中,要加强环保从业的职业教育,树立新时代环保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2.3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对广大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们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这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品格修养、言传身教;同时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为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供平台[5];教师也要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线学习、慕课、微课、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辅助线下教学,将网络上有意义的信息、视频、资料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宣传国家环保政策和生态文明观。
3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的教学中具有长效性,应通过教学改革对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并及时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环境工程各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还需精心准备找好切入点,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各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建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分享给同行和学生,为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EB/OL].
[2]王铁成,屈广周,强虹,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41-42.
[3]黄中华,孙秀云,李健生,等.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20,(10):155-157.
[4]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4):380-385.
[5]付玲玲.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9,(07):198-199.
作者:刘亭亭 季鸣童 戴春雷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