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教育认证下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认证下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教育认证下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支持条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本文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特点,分析了实验室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提出从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队伍,校园安全文化及实验室应急预案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建设,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及实验室财产安全,从而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实验室安全;环境工程

实验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有效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认证协会成员[1],这对保证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本场所,是环境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支撑条件之一[2-5]。环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性强,安全隐患多,潜在危险源多,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强,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实验室面积扩大,仪器设备投入增加,试剂药品品种数量增多,种种因素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6-9]。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情况,探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1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现状

1.1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

为了改善实验条件,部分实验室由教室改造而成,导致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室分散在不同楼层、不同区域。实验室不能按功能布局,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仪器设备,或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密集布置,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电等基础建设不能按实验要求进行布局,实验室内电线水管乱接;实验室内试剂及仪器不能分区摆放,试剂与废液混放,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放,造成调剂污染或仪器被腐蚀;实验项目不能分区进行,实验人员交叉带来实验结果误差和安全管理难度;通风系统配备不符合要求,废气无吸收过滤装置带来环境污染;实验环境不安全,设备噪声对实验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受专业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存在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交叉使用的情况,责任主体混淆,人员流动性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固定,增加实验室安全隐患。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对管理体系的制定及实验室硬件的管理,忽视对环境安全及环境健康的管理,对实验管理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的重视不够,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重建设轻执行,管理制度条条框框多落在纸上,执行起来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进入实验室的多是学生科研或毕业论文的学生,学生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管理相关规定难以落到实处,给实验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制度缺乏系统组织的培训,安全知识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考试多流于形式,导致安全合格证书水分含量高,经过考试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1.3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3]。人为因素主要由安全意识淡漠引起。一方面学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安全环保。年终考核或职称晋升只有明确的科研教学指标,没有具体的安全考核指标,导致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规现象;学校缺少安全教育教材和安全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安全培训针对性不强,使得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和隐患缺乏直观感受,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消防安全等通识性安全知识层面,对实验室其它方面安全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过度保护,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处于被保护的地位,成为保护对象,也会让学生忽略自身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隐患。

1.4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

一部分实验技术人员是学校安置引进重要人才的配偶,或是从管理岗位上流转过来的人,实验室管理缺乏真正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不清,日常工作繁杂,职责杂糅,职业成就感弱,成长空间不够,实验室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细则,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关心激励措施,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认同感不足,找不到归属感,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实验室。

1.5危险源辨识不清晰,应急预案不完善

实验室缺乏系统的危险源的辨识,没有形成危险源控制清单,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实验室强调安全制度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安全风险的管控也没得到重视,片面强调实验室隐患排查,忽视应急预案的建设与演练。学校针对安全事故,消防安全的应急预案演练多是通识性的,对具体实验室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特点进行相应的化学、酸雾、高温等伤害的演练内容。

2加强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建设

2.1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

从实验室规划阶段,就应合理规划实验室用房和实验室布局,并把实验室安全纳入到实验室规划中。要区别对待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型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尽可能保证实验室内区域划分,保证不同实验项目同时进行时不会产生影响。专业实验室在保障面积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面向学生范围小,实验项目灵活性大,实验内容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适时更新等特点,适宜建成小而精的实验室,便于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创新型实验室规划时充分考虑实验项目特点,一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便于资源共享,同时还需考虑开放对象和开放时间不固定等安全因素。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综合考虑实验要求、安全需求,同时考虑实验室适用性,便利性进行建设。通过合理规划,解决实验室碎片化分散化,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

2.2加强安全教育建设,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无数的安全事故证明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全体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是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实验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增加新的功能性实验室或增加新的实验项目,这些都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安全内容和应急措施,保证安全知识的时效性,并及时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和化学实验事故案例库建设,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加入安全教育内容,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该保证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同时注重制度落实。基础建设要保证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到位,防护用品齐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特点是废弃物种类多,危害性质多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检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机制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另外可以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邀请专家对学校实验室展开安全检查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2.4加强实验室安全队伍建设

实验室作为最基层的安全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安全责任人又是安全员,为了满足专业认证对实验室的要求,应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打通晋升通道,激发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真正安心于实验技术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另外可以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

2.5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科研项目的研究也存在不确定性,环境工程实验室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情况带来的安全事故,首先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形成控制清单,同时需要加强应急预案来保障。针对具体实验室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或演练,保证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人员掌握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逃生和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在发生事故后能尽快有效利用防护物资抢险施救,疏散人员,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建设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和智能设备加强对实验室的全天候管控,构建综合应急预案,建立案例库通过网络教育或虚拟仿真方法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构筑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处置。

3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是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及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前提,是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的首要工作,是工程教育认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需要抓住专业认证这一机遇,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修光利,郭宇杰,侯丽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非技术能力达成的教学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74-79.

[2]李冰洋,黄开胜,艾德生,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素与体系构建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6):248-253.

[3]杨琦.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26-228,232.

[4]吕绿洲,林海,董颖博,等.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243-245.

[5]石妍,徐会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8,21(06):182-184.

[6]郭建中,李坤,刘少恒,等.新时期高水平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陕西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4-8.

[7]吴祝武,白向玉,孙志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1-4.

[8]周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7,20(03):216-218.

[9]王杰,王士国,任佳,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7):235-238,252.

作者:刘君侠 刘琼玉 单位: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