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井冈山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井冈山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井冈山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

[摘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实施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情况调研、环境工程毕业生的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井冈山大学发展定位,明确了符合行业需求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专业条件等举措,实施了符合行业需求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工程认证;工程能力

我国高校的工科生规模居世界首位,但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偏少和教师缺乏工程经历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窄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我国已于2006年施行工程教育认证制度,随后在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因此,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实施工程专业建设研究及探索,对保证和加强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高校通过修改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等原因,诸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阐述较多而实践设置相对较少;而我国企业特别是工程类企业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要求较高,直接导致学生专业发展与用人单位能力要求的错位。针对该问题,国内已有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通过环境工程教育认证来促进专业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是井冈山大学的发展定位,并从2013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第一届本科生。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为使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专业建设是提高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技能是国内外高校关注的焦点。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虽然国内部分高水平高校已通过诸多改革实践实施探索,但井冈山大学的校情及我校环工专业设立晚的现实决定了我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其它高校的能力组成要素有差异;如何体现出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并获得用人单位好评,最终培养出优秀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本文关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实施了国内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情况调研、环境工程毕业生的行业需求等调研,结合井冈山大学发展定位,明确了符合行业需求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专业条件等举措,实施了符合行业需求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

1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为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井冈山大学定位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目标,主要实施了省内外环境工程企业调研,开展了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国内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调研,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井冈山大学定位。首先,以吸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列为标准,选取了十个省内外行业企业(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新水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吉安科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实施专业调研,主要调研目标是明晰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其次,选取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同济大学)、1所已申请但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桂林理工大学)、1所未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211高校(南昌大学)为调研对象,主要调研目标是明晰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高校与未通过高校间的专业建设目标、课程体系及实践体系等的差别。通过分析调研结果,结合井冈山大学定位目标,最终形成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依托现有平台及基础条件,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中心,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并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口支援的优势,力争将本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在环境工程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专业。

2优化培养大纲及课程体系

专业开办四年来,生命科学学院每年均召开培养方案的修订研讨会,组织专任教师团队,并聘请省内外名家和环保行业的精英,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专业定位凝练出“水土为专”这一特色,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实现“厚基础”和“宽口径”培养,已构建了适合专业定位的课程体系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其中,课题体系包括通识基础课程群、核心基础课程群、核心专业课程群、特色课程群与实验实践课程群六大模块。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将以“水、土、声、气”的污染控制为主线,设置环境工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给排水工程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辅以废水生物处理、环境工程专题报告等特色课程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井冈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为提升本专业专任教师的整体水平,生命科学学院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学院通过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及“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援中西部地区教师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专业进修,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学院对专任教师实施“教学”、“科研”齐步走的措施。一是以教研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组织、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研室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教研活动,每学期教师还要开展听评课活动,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通过这些制度促进了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打造科研团队。通过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提升专任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博士(后)6人(在读1人),硕士2人,学士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平均年龄37岁。通过在职培养等形式,有4位教师在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与同济大学等985高校获博士学位;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已有4位教师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修。有1人入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受聘为同济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副导师,1人受聘为赣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另有4人次在井冈山大学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2人次被评为井冈山大学优秀教师等。在教学方面,获批省级教改课题6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8篇。在科学研究方面,专任教师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批准科研经费达47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在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和Chemosphere等TOP期刊6篇。

4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办学条件

在学校及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充实和改善。(1)实验室建设。建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工程综合4个实验室,面积达357m2,实验室设备总值达251.12万元。(2)实践、实习基地。学院利用多方资源,积极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联系,共建实习基地,现校内外建有8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试验站、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江西红板有限公司、吉安市新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江西创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安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井冈山市环境保护局)。(3)图书资料。校图书馆现馆藏本专业核心图书达到2万多册、相关书籍3万多册,杂志50余种。同时,校图书资料已经向学生开放网上资源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此外,学院也建有一个图书馆分室,学生很方便地在该分室查阅各种专业期刊。

5专业建设成效

基于以上专业建设内容,本专业形成了符合实际、有一定特色的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四年来系统地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等课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四年来,13级环境工程专业共有6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获得普正奖学金。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类考试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超过90%,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分别达86%和28%。由于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相关专业课程均学习过且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有34人(61.82%)的学生参加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试,29人(43.63%)达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线的要求。5.2科研创新能力强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挑战杯等各类科研创新活动是提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院科研风气浓郁。为提升学生的科研创作能力,学院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就开始制定培育计划,给予资金鼓励学生先把项目在院里进行培育,成熟后再去申报学校和省级、国家级项目。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提供了便捷途径。本专业学生大都在大一进校确定导师后,就参与到导师的专业相关研究项目中去。四年来,本专业学生共主持国家级、校级及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共获得资助经费16000元。参与科研项目后,学生也参与到相关论文的写作与数据处理环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2013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已有2人次参与发表了环境领域TOP期刊论文(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Chemosphere),1人次参与发表了CSCD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井冈山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5.3实践能力强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类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水土为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下,辅以导师的各类科研项目的训练及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环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在实习环节获得多家环保公司,如赣州挺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科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赞誉。为后续新的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开辟、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不足之处

首先,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井冈山大学环境工程实训中心。其次,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师资队伍仍存在着数量少、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等缺陷。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具备的是理论知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可以采取教师深入到工程设计、工业生产企业中去工作和学习一定时间,学校对此过程进行监督,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操作能力。第三,实践培养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如目前专业性实践教学只体现在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这种形式较为单一和有限,须拓宽实践教学形式。如增加生产实习,深入生产企业完成实习内容,同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第四,需建立鼓励和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机制。成立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依靠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吸纳学生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通过教师、学长的帮、传、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总的说来,井冈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时间较短,办学层次也不高。现有培养体系、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均在逐步完善,通过专业建设的持续投入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终会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荚荣,王怡平,吴旺宝.环境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6-607.

[2]刘敬勇,罗建中,黄绍松,等.环境类本科专业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7(suppl):152-155.

作者:邹小明 周群燕 肖小雨 胡萃 曾建忠 柳正葳 单位: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