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摘要: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检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环境监测是控制污染物的有效手段,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提高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支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有利于提升污染监控力度。环境管理部门可以准确地判断污染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要求更加严格。环境保护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减少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提出了环境监测的优化措施。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合理选用环境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1]。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态环境部门要将更多精力投入环境保护中,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1.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先决条件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情况、项目建设特点,做好初期调查评价工作,明确主要环境敏感区域,收集监测点的环境数据资料,了解施工所在区域的环境污染源,利用现代技术来有效评价各项环境要素质量。技术人员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项目完工后环境容量的变化情况,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了解项目拟建地环境的承载力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在环境容量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确定项目拟建地是否具备建设资质。因此,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持,这是科学评价的主要参考标准,有利于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初级阶段的各项基础问题,为后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提供支持。

1.2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工程分析法、环境现状调查法、环境影响识别法、环境影响预测法、环境监测法、公共参与及信息公开法等,这些方法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综合体系。环境监测有助于获取更多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直接关系着项目选址。

1.3环境监测始终贯穿环境影响评价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地设定环境监测范围,分析并讨论环境监测结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初期环境影响评价、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实施需要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持。初期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针对建设项目拟建地的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评价环境监测数据,保证拟建地环境情况满足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产运行后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准确地判断其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需求[2-3]。投产一段时间后,大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判断建设项目是否满足环境要求。

2实例分析

2.1实例

某地区拟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47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20500m2,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6500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800m2。工程项目主体是1栋12层高层建筑,其中,1F、3F到6F主要作为办公楼,7F到12F主要用作环境监测实验室,2F为职工食堂,并配套地下车库等设施。

2.2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

2.2.1废气(1)有机废气。项目建设期间,涉及有机废气的操作均在实验室通风橱或集气罩中进行,操作过程挥发的有机废气收集后经风机引至活性炭装置处理(收集效率90%、处理效率60%),最后经56m高1#排气筒引至屋顶排放。(2)酸雾废气。涉及使用盐酸、硫酸、硝酸等的操作均在实验室通风橱或集气罩中进行,操作过程产生的废气收集后经风机引至“碱液喷淋净化塔”处理(收集效率90%、处理效率50%),最后经56m高2#排气筒引至屋顶排放。(3)生物检验废气。部分微生物检验试验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会间断地产生少量废气,废气的主要成分为菌类小分子,以颗粒物计,需要通过生物安全柜自带的过滤器进行处理,然后通过56m排气筒排放。(4)柴油发电机尾气。市政供电设施维修和事故断电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该项目设置了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经专门管道引至屋顶排放。(5)污水处理设施臭气。污水在停留、生化过程中因发酵而产生臭气,臭气经管道收集后引至楼顶排放。(6)食堂餐饮油烟。职工食堂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油烟,餐饮油烟经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引至屋顶排放。

2.2.2废水项目废水主要是员工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地面清洁废水、试验废水及喷淋废水。其中,试验废水主要有检测废水,如涉及重金属、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液以及一般检测废水;清洗废水,如高浓度废水、低浓度废水;纯水制备废水。项目检测过程中会产生涉及重金属的高浓度的废液、废水,技术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纯水制备废水属清净下水,排入雨水管网;检测过程产生的一般检测废水、清洗过程产生的低浓度废水及喷淋塔废水产生量约为0.835m3/d,技术人员采用“酸碱中和+絮凝沉淀”工艺先进行预处理,处理规模为1m3/d,满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后同生活污水一起进入生化池处理;餐饮废水需要先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预处理。各类污废水经预处理后同一般生活污水一起进入生化池(处理规模21m3/d)处理,项目废水最大日排放总量为16.5m3/d。

2.2.3噪声在项目建设中,噪声主要来自风机等设备的运行过程,噪声值介于65~85dB(A),在采用基础减震、建筑隔声等措施后可消弱噪声源强约10dB(A),各场界外噪声值昼夜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2.2.4固体废物拟建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及员工生活垃圾等。其中,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场卫生填埋。餐厨垃圾交有资质单位统一处理。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废弃包装物、破损玻璃仪器(未沾化学试剂)及剩余检验样品(主要为土壤)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工业固废暂存区,面积约为1m2,收集后定期交由专业回收单位回收处置。

3环境监测的优化措施

3.1审查监测单位资质和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提升自身的监测能力,监测人员要具有监测项目上岗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附件的主要内容是监测单位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监测能力表格等,各项内容必须加盖相关部门公章。例如,在特殊因子监测过程中,如果监测单位有能力但无法进行计量认证,监测报告需要填写非计量认证项目,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报告书需要标明各项历史数据,附加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和资质证明文件。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在建设现场和实验室进行监督,监测单位必须针对有疑问的数据提供相关记录。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

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生态环境部门无法根据法律法规,有效监管和规范监理单位的各项行为。目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有相关规定,但处罚方法不具体、不严格,无法针对数据作假行为追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国家要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生态环境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执法,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

3.3建立健全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

当前,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监督和管理体系,获取更多准确的数据,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人们要有效地处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环境数据的科学性,提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可行性。

3.4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养

环境监测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作为支持,以便采集并分析各项数据,这就需要将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相关部门需要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监测技术和评价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实现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协调,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效果。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项设备使用规范等理论知识,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另外,大型监测设备应用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以满足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依旧比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合理地选择环境监测方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建波,李瑛.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63.

2周桂青,尹君.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9):79.

3王小雨.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102-103.

作者:刘丽娜 单位:新疆点点星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