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出现了监测数据不准确,甚至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出从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两个层面,从样品采集规范化、运输和保存标准化、强化仪器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来推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保障机制

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工作面对的监测对象是不断变化的,相较于其他样品的监测,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而且不同样品的环境背景差异较大,为了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污染情况,环境监测数据在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不仅需要监测技术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具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更需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来防止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1]。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没有监测质量的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无从谈起,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真实准确反映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在现有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对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促进生态环境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1.1规范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环境监测首先要按照国家颁布的采样规范要求进行布点和采样,首先要根据采样场地的污染物情况、监测对象、监测因子等因素并结合采样规范技术要求,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及采样点数量。其次,为了对监测人员采样过程规范性进行监督,可以在采样过程中配备采样记录仪和GPS设备,以便对采样点位进行定位和采样过程进行视频录像,采样过程重点检查采样人员采样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所采取的样品是否根据要求分装于不同的保存容器之中,样品采集后是否及时放置于容器之中,对需要添加保存剂的样品是否添加保存剂。采集样品的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人员等标签信息是否录入准确[2-3],如果在监督过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和现场的采样人员联系核对,反馈检查情况,如果确认采样过程存在问题,为了保障采样的规范性,则需对样品重新采样。此外,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同样也要对样品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管控,要严格控制样品运输时间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影响样品性质。同时对不同类别的样品,要按照规范要求分类保存和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不产生样品的损坏或者样品间的污染[4-5]。

1.2强化仪器的管理与维护

在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要保障监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分析仪器所处状态好坏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例如实验室中的分析天平如果没有保养好或者没有调平,会导致称量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就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操作和分析结果都会出现误差,因此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显的特别重要,对仪器的管理除质量认证部门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校准之外,更需要监测人员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只有平时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才能保障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外对仪器的规范使用也是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对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日积月累,容易导致仪器设备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严重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监测分析的精确度,因此,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指导监测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掌握熟练程度和常见问题处理能力,保障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仪器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此外,在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上,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基层的监测机构需要及时跟踪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更新具有更好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设备,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还可以通过购买禁止数据修改的新设备,来控制认为修改监测数据,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3加强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样品分析过程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6]。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实验操作人员自己对监测活动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线性检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分析等措施[7-8],通过这些控制措施来减少误差、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外部质量控制人员和机构对本机构内监测人员的监测活动的质量控制,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密码平行样、质量控制样、人员对比、实验室间对比、留样复测等质量控制措施[9],可以通过这些外部控制措施来考核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此外,监测数据的处理也是分析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质量控制环节,数据处理包括有效数字处理、异常值的处理和数据的校核等步骤和内容,该过程主要是对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是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规范性的重要环节。

2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

2.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规范性要求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很强复杂性的工作,现有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较多不成熟、不利于执行的环节,甚至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因此要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就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流程,这些规范和技术要求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必不可少的要素[10-11]。只有具备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环境监测管理人员才能有章可循,才能对实验室的布局、仪器分布、空间分配、实验室环境要求按照实验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改进,操作人员才有可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地按照操作流程来开展分析测试工作,也只有依靠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规定,仪器设备才能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会为环境监测质量提供可靠设备保障。同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环境监测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涉及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协作,及时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修订,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12]。

2.2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

环境监测机构在构建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关键点就在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许多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后,往往会产生松懈情绪,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会有不同程度的放松,操作人员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工作,导致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处于无效状态,因此,要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就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情况的监督,并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监督评价方法[13-14]。质量控制监督主要是监督操作人员分析规范性,对操作人员的采样过程、运输过程、分析过程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对监测过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分析仪器设备出现的问题,减少由于仪器设备导致的分析数据产生误差;对分析数据的处理进行监督,检查数据处理是否规范;同时要检查监测分析过程中是否出现各项目之间是否存在干扰的情况,对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出并要求及时予以纠正,质量控制监督的过程要进行记录并保存,所有监督检查档案材料作为后期工作人员质量控制情况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15]。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对操作人员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只有把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环节处理好了,环境监测质量的保障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要处理好人的问题,重点在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广泛存在,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水平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基层的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的能力建设亟需加强,在能力培养提升方面,除了进行从业前上岗证的培训考核外,还要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邀请在各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让技术人员带着问题和专家在现场进行交流学习,深入学习环境监测的技术规范、分析方法、操作细节以及疑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在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质量控制教育,要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监测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的思想意识,使之在工作中自觉形成重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意识,并在监测过程中付出实际行动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另一方面要发挥案例警示作用,通过学习环境监测质量相关的案例,对环境监测机构和技术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让监测技术人员了解出现环境监测质量问题要承担的责任,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感,使整个环境监测队伍都能发自内心认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采取实际行动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减少环境监测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结语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数据是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也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进行重大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是环境监测工作最基本的底线,也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对环境监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时,首先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其次要不断完善和丰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对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福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