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校环境科学实习基地建设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环境科学实习基地建设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高校环境科学实习基地建设探索

摘要:结合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地方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提出了“3+X”的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实现“校内实验教学-校外企业实习-教师企业实践-自主毕业实习”环节的层层推进,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旨在增强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纵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其中提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然而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就以应用型学科为代表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而言,实践环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验、认知性见习、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除了专业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受地域限制比较小外,认知性环境见习、生产见习和毕业实习则受地域限制大[1-3]。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依托生物专业建立,专业基础较弱,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自身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也作出了大胆尝试,丰富并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能否合理和科学地处理好这几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使其优化配置、功能互补,直接关系到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身处地方的高校而言,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采取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为主,老师跟随指导为辅的形式。根据近年教学实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以基础实验为主,应用创新性实验缺乏。作为交叉综合性的新兴专业,实验内容基本停留在以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实验水平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能体现环境科学专业的突出特色,应用性、创新性实验匮乏,目前更多停留在实验室,学生对大环境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无法作对比,减少了学生对学科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也为毕业后的择业带来了无形的障碍。(2)实验设备以老旧设备为主,大型综合性设备缺乏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身成立较晚,依托生物类学科建立起来,许多实验设备还停留在建立之初,满足不了学科快速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求的逐年提高,此外还有在校生的逐年增加,更加剧了实验室设备需求的不足。(3)成绩考核以传统形式为主,学生自主积极性缺乏传统的成绩考核形式单一,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主,学生也以应付作业的方式对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出现“抄袭实验报告,实验不动手站着看”等不良现象。背离了学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的目的。

1.2校外实践基地

(1)校外实践形式单一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数量和种类有限,目前有孝感市污水处理厂、孝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多以参观实习为主,实践课时1周,没有建立起进驻单位实习模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于学校来的实习学生积极性不高,还停留在传统概念,企业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等。过去的改革探索已经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4]。

2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建立实习基地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本着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把单纯依靠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转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上来,让地方高等教育从精英型人才培养向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变,让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毕业后更顺畅地融入企业。建立“3+X”的实习基地模式,实现校内实验教学,校外企业实习,教师企业实践,自主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层次推进、不断深化。

2.1校内实验教学

加大校内实验教学学时,增设项目实验、创新实验、课题实验等项目,将实验教学纳入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实践经验的基本训练[5]。

2.2校外企业实习

结合以往校外实习走过场的问题,深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地方政府牵线搭桥,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驻企业,改变以往传统的实习方式,让学生直接进入生产和管理基层一线去锻炼和学习,与企业员工同工、共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保障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考核和自我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改进、完善、充实、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目标[6]。此外,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胜任本职工作,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训时间,同时企业也能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毕业生,也为企业节省新人培养的相关费用。

2.3教师校外实习

为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加大对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以往高校教师进修方式不同,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由企业相关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设立教师实践岗位,利用假期进入企业实习2个月,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从中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训练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本科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毕业实习

灵活机动自主选择毕业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学校主体推荐、个人寻岗实习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凭借大学时期在校内与校外的学习经验,按照程序走上实习岗位,这对学生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前期教学中仅通过传授或演示所不能获得的[7]。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作用,才能达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赢,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3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证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效运行,还必须及时解决多年来逐渐出现的诸多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对校内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由于仪器使用耗损、物价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校内实验室所需的实验材料需要不断完善,最大限度保证完成基本的实习教学任务。此外还有校外企业实习的经费也要予以保证,这也是与企业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石[8]。其次,必须保证实习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对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应该建立校-企-研机制,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这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针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优化配置实习时间,把孝感市内的污水处理厂、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监测站作为本科环境专业认知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的场所等,考虑到吃、住、交通,以及扩招后学生素质等因素,结合实习单位所容纳的实习学生的容量,一次以15人左右为宜。第四,对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可以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挂牌成立实践基地的企业,地方政府也可以给予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学校也会提供优秀毕业生供企业选择。这样企业也就愿意接受并指导学生实习,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局面。

4结语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顺应地方高等院校改革方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以上“3+X”的实习基地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ZhangMing-quan,ZengZheng-zhong.ConstructioncourseofPracticeTeachingSystemofthedisciplin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intheintegrateduniversity[J].HigherScienceEducation,2005,60(2):112-115.

[2]李友平,苟兴龙,廖运文,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49-151.

[3]蔡昌凤,唐海,徐建平,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19):129-130.

[4]董延茂,赵丹,周兴,等.以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为基础构建化学材料类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J].化工高等教育,2015,4:54-58.

[5]金杰,吴克,蔡敬民,等.应用型院校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生物学杂志,2010,27(2):96-99.

[6]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4.

[7]黄丽坤,王鑫,夏至,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7):97-98.

[8]张刚,王宁.环境科学专业两种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长效机制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63-65.

作者:苏欣 余国峰 许爱华 杨惠 刘小丹 殷海鸿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