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近年来,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是逐年递增。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和前瞻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学科。许多独立学院办学时间并不长,但每年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的教学探索较为滞后,尤其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尤为迫切。
(一)课程设置陈旧。许多独立学院沿用公办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不能紧跟实际社会需求。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等课程。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特点,办学层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其特殊性,如果沿用公办高校的课程,很难达到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学分上也是参差不齐,学分过低,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导致学生训练时间不够,专业基础不扎实,不利于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学生的长远个人发展。
(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当前高校的环境设计基础课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也不够丰富,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师生、同学间缺少互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色彩只进行水粉画、油画,素描只是描摹静物、石膏、人物肖像,构成只停留在点、线、面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作业,缺乏创性教育。
(三)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基础课与其他核心课程相比,同样需要基础扎实、理论知识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当前独立学院缺乏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较为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往往安排青年教师或刚从艺术院校毕业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部分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也同时兼任部分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意识、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们对于工作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环境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环境设计专业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理论修养、技术实践,也需要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独立学院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应该加快改革,敢于创新。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行本专业学习的第一道门,也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独立学院接收的生源相对公办高校绘画、制图、造型及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艺术素养良莠不齐。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大都延续公办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如: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概论等,这些基础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转变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贯彻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也能更好满足独立学院所在区域对于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环境设计专业与传统高校教育中的书法、造型、油画、国画等专业有较大的区别,在构建教学体系和设置课程中,应该摆脱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一般分为室内和园林景观两个方向,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应强调空间及造型训练,尽量安排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进行授课,针对专业特点,后续专业方向进行有效教学。学生第一学年的课程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专业基础课为主,是否课程安排转变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与设计等与专业贴切的基础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的空间、造型、构成、艺术审美、视觉表现等素养,使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视觉、动画、纯艺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拉开距离。
(二)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环境。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专业基础课中植入相应的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机,理论课程单纯讲授历史部分,形式美等美学规律,实践课只是动手绘画,这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带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竞赛、实际项目等设计活动。在校内实训中通过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三维训练、模型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结合,在设计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2)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教师成立工作室,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通过现实的或虚拟的设计项目来强化专业训练,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在工作室教学中适当利用小组合作、积分奖励等模式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水平,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自我。只有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环境设计教育是综合性教育,基本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每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并不是孤立设置的,应该注重与专业课的连接与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课的发展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精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课程的后续发展,顺利从专业基础课过度到高年级的专业课。比如:在传统素描训练的是造型,对象的描摹,而环境设计专业中应注重设计与创新。“三大构成”是传统保留课程,对于造型、视觉表现有较大帮助,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不是很顺利,教师教学中要根据环境专业的特殊性来提升学生的构成知识。色彩构成对于环境设计而言并不是提升学生的绘画艺术表现能力,画的好与坏不是评判标准,如果能转向色彩审美、环境配色,或许更有实际价值。三维构成应针对专业特点注重建筑、空间、结构等模型训练。
(四)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把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在实践设计中灵活多变手法作为新的教学目的,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新体系。(1)确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新方向。制定教学大纲和具体教学计划时,应转变传统形式,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教学根据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绘画艺术等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区别对待。可以合并平面与色彩构成,在二维构成体系中使之成为新的专业基础课,以此来解决专业中关于二维空间的诸多问题。色彩、素描、速写等专业基础课侧重解决设计中关于结构、造型等问题。(2)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入实际案例、经典课题,通过对案例、课题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主动性。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形式在传统之上可以引入“互联网+”模式。环境设计涉及美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独立学院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与公办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窘境。“互联网+”与专业基础课结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更好的吸收课本理论知识,把互联网共享设计项目与课堂理论有机结合。
四、结语
就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而言,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构建出独立学院独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飞,王静波.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实践教学的分析[[J].品牌,2015年02期.
[2]李博.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方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6期.
作者:郭建伟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