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独立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由于自身生源特点、办学特色以及培养目标与公办高校存在差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探索适应独立学院的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时代的办学方式,其是借助较好办学优势的公办高校和社会民营资本成长起来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办教育,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独立学院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清晰
当前部分独立学院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定位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尚未脱离母体学校,不能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生源特点、培养方向等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当前的专业设置和办学形式与母体院校相似度较高,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在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教授,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较少学院拥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甚至与教学计划相脱离,不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流于表面形式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一些授课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信心,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只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
(二)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环境设计专业应该注重“精专业、重实践”的教学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建设需求。独立学院在脱离母体公办学校的教学模式下,不能照搬现有的教育模式,应该对传统型的教学体系进行变革,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规律进行充分研究,把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公办高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便捷地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训,有利于形成内外联动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由于学生层次、办学资金、办学条件、企业资源等都无法与公办院校对等,很难让多数学生“走出去”。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很多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也不足,即便学生有创新创业意识,但没有创业能力,项目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缺乏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师资主要是来自母体公办高校,同时引进艺术设计院校毕业生及企业人才。尽管部分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学位,专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扎实,但普遍缺少社会实践。部分高职称教师校内有较多的教学科研活动,与企业互动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年轻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难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差强人意。独立学院相对于公办高校,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资金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
(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环境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停留在校内做模拟课题,难以将课程练习与社会项目课题有机地结合。在校学生也较少参与社会设计实践,即便有部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但成功率也不尽人意。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策
(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创新创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通过课程优化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创新创业导向模块,各模块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共同整合。实践课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建立现实化的情景实训体系,结合新的实验实训场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利用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主体地位。比如聘请行业专家或资深企业人员讲授专业知识,学生以学员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主体。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要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开设特色实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化创新环境,以实训实习为主要培养途径,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校内实践教学比重,从而实现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二)多举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群。独立学院应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项创新创业类培训课程,并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以创新创业教育等形式的宣讲会,为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在日常教学时间之外,学院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和本专业的学生社团、院系学生干部,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他人的创新创业成功经验。学院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汲取实践经验。同时,利用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指定专门负责人定期创新创业资讯。通过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师生团队、线上线下课堂教育教学、校外实习实训、专业竞赛活动、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一种学生乐意融入的创新创业氛围,搭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实际项目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缺乏实践训练。独立学院应该摆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大学生学科竞赛是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科竞赛融入到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既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竞赛体系要注意:第一,建立全方位的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体系。第二,全程性、层次化。学院根据专业来构建多层的竞赛次序,系部竞赛、校(院)级竞赛、地区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每一级比赛分成基础竞赛、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第三,学院保障机制。学院、教务处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参加竞赛的经费保障。系部组织师资队伍指导学生积极参赛,并对获得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学院出台专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制定管理程序、规章、激励措施。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接受相应的实践训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从而达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学院应优先任用双师型人才,安排教师进企业学习新工艺、新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同步实践教学,有计划地派遣本校专业教师到相关设计企业挂职,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设计实践,从而丰富教师创新实践和创业经历,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学院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来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通过创新创业中心,定期对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开展培训。同时,鼓励部分专业教师在校内建立创新工作室,通过实际设计项目以点带面,从而达到名师示范作用。名师开设工作室并不是脱离一线教学工作,而是师生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的教育共同体。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众多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实际教育教学投入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等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不足,这需要广大教师、学生、高校管理者、社会成员共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沈雯.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7.
作者:郭建伟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