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专业地域性课题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专业地域性课题式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设计专业地域性课题式教学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地域性环境特色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真正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和地域特色的发展,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因此,结合地方古建筑村落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全面提升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

1.地域性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古建筑村镇文化有地域性差异,是因为建筑结合了当地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以及历史风格,同时还有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特色;除此之外,不同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民族性以及各种政治经济宗教因素,也形成了建筑文化的规则和习惯。因此,建筑成为人文基因的载体,地域性环境中的符号、色彩、空间组织和景观规划都反映出当地的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国际大同化的发展趋势下,发扬地域性文化特色环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地域性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现代化、个性化的差异才是人类创造力和灵感来源。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文化多样性及地域性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地域性课题培养体系,将传统古建筑村镇课题式建设融入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地域性特色的古建筑环境设计是推进“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建筑特征等因素融入到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考虑环境设计时挖掘差异性和凸显特色,同时保护文化遗迹,保护特色景观资源,在学以致用的实践操作中设计符合当地独特文化标识的环境空间。

2.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的必要性

潮汕地区位于祖国南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有绵长的海岸线;潮汕古建筑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形式多样,有牌坊、佛寺、神庙、民居、亭榭楼阁等。潮式古民居源于中原古风,吸收北派风格,结合了地方的环境特色,创造性的设计了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组合形式,抗台风、防地震,美观坚固。这些古建筑村镇民居保护好,对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保留并发扬地方建筑文化,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作为潮汕地区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开设地域性环境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村镇传统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和发扬,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推动旅游产业和地方手工业的发展。因而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的开设对推动潮汕地方环境设计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直接将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衔接,拉近与市场的距离,同时提升潮汕地区城乡环境的发展和改造,传承潮汕地域文化特色。

3.地域性环境设计人才课题式教学探讨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对于环境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在此阶段掌握环境设计的流程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思考和分析。将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专题,比如某一村镇的改造等课题,作为课堂教学,将社会项目引入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将创意与实践结合,考虑具体环境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现象,并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不切实际的空谈。在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走出教室,模拟或真实参与村镇古建筑群落环境设计改造的项目课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收集资料、田园考察,并将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析、讨论、筛选信息,分组进行方案构思,进行小组式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注重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环境设计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内涵广泛,常常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通常只是单纯的考虑理论知识层面,形成不成系统的零散体系。结合地域性环境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真实的设计议题,让学生在整合功能、空间、文化等因素时,结合实际场所和环境背景,通过“理论讲授、实地考察———设计分析———方案探讨———实地模拟———方案调整”等系列过程反复,培养学生关注与理解现实中的具体操作问题和每个案例所面临的不同解决方法,避免方法雷同和闭门造车式的无意义课题教学,回归环境设计本身具有的社会化属性。在古建筑村镇文化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本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有诸多实践,比如到各个村镇进行墙绘设计,不仅美化了村落的艺术氛围,积极有意义的墙绘题材同时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娱乐和艺术素养,学生们也根据各村落的具体环境特色选择墙绘主题和构图风格,在老师的指引下,掌握了具体环境具体设计的思维理念,在当地村落得到了一致好评。而对一些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各镇村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对这些稀有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发扬,围绕这些古迹古建筑做文章,充分发挥古文化的艺术特色。比如本学院艺术设计系就曾让学生选取潮州古城某处具体古迹做环境改造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创作内容。学生三五分组,对潮州古城的许多角落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许多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案,虽然学生的毕业设计尚显稚嫩,但在具体环境的实践设计中学生明显对专业和理论结合实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些学生将拥有几百年历史古井的明清旧宅,提出修旧如旧,在不破坏原有风格特色基础上改善居住设施,再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旅馆;有些学生挖掘出潮州特色十里牌坊街一处宁静的小院,岁破败却草香花影绕舍,藩篱惹蝶,最适合置上竹藤桌椅功夫茶具,邀友品茶,于是将败落的小院设计翻新为别致的茶苑。还有的学生发挥某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特色,结合旅游经济需要,将废弃的旧宅设计成青年旅社或艺术品小商店。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去解决和处理问题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学会了处理和筛选知识碎片,构建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经验积累。总之,环境设计专业与地域性环境特色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族性地域性环境特色的发挥等社会热点问题等对环境设计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真正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和地域特色的发展,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因此,结合地方古建筑村落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全面提升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

[2]顾明远.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及教育观念的转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作者:周燕玲 单位: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