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竞赛下毕业设计选题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结合专业竞赛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很多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是在专业竞赛中获奖的关键环节。在分析专业竞赛获奖作品选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聚焦学科发展前沿的微观问题、探索社会热点问题的专业对策、找寻常规设计课题的独特视角、发掘多元学科背景的交叉课题、着眼缺乏主流关注的空白领域等选题策略,并进一步总结选题的基本原则,意在探索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专业竞赛
一、结合专业竞赛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
(一)满足教学要求
作为专业范围内广泛认可的高级别专业竞赛,其自身对专业性、创新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将毕业设计与此类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学科竞赛的主题下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兴趣开展毕业设计选题,既符合高校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又体现出学科竞赛的专业性与创新性,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激发学习动力
专业竞赛的规则往往是对众多参赛作品进行逐层筛选、逐轮淘汰,对最终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奖励。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增加参赛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激发其创造潜能。竞赛获奖的同学能够获得自我认可,加强专业自信,为未来的学习增添动力。另外,专业竞赛提供校际交流的平台,打破校内教学的局限性,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与相互竞争。
(三)拓宽专业视野
在专业竞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于竞赛主题理解深度、选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表达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些都可以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拓宽专业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另外,高级别专业竞赛的组委会成员和评委,往往是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的知名学者、资深专家或行业精英,他们对参赛作品的权威点评能够帮助参赛选手提升设计思维。
二、结合专业竞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策略
(一)聚焦学科发展前沿的微观问题
结合学科竞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可以将课题聚焦在学科发展前沿中的微观问题,此类选题从微观入手,着眼于宏观方向,以小见大,容易在毕业设计中获得突破。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是宏观的方向性问题,这样的课题虽然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但受到知识储备、学术视野、研究能力、时间因素等方面的限制,此类型的课题往往因难度过大而难以完成。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而言,可以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中延伸出的细节问题,从微观的视角对宏观问题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延伸,或者结合小型的实践案例对抽象的宏观理论进行应用研究。例如“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一时间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毕业设计获奖作品《海绵细胞—诉说生态•宜居•乐居的社区》就是选取一个微观的社区景观规划案例,以小见大对宏观的“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该课题以“海绵细胞”为理念探索社区范围内雨水的调节和利用,并以小尺度设计进行局部介入,促使小型社区充分发挥“细胞”的交互、渗透、储蓄、净化、生产和利用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海绵社区建设。2011年“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下同)亚太区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未来村庄—在零能源消耗理念下的村庄更新》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设计理念进行概念性设计尝试。该方案选取了一个城市郊区的典型村落为对象,探索人与土地之间新的发展模式,并提出“零能源消耗”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立水处理系统、废弃物利用系统、土壤碳循环系统,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社会热点问题的专业对策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再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就能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热点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大多涉及多层面、多部门、多领域、多专业,具体到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从设计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可以在设计层面进行理论性探索。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由此产生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以及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探索环境设计如何去适应老龄化社会,创造出良好的养老环境。在第7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有多项获奖作品正是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选题,例如《山水养老社区设计》《老有所依老年居所设计》《无障碍—基于城市更新下的新型养老院设计》等作品在环境设计如何适应老年人身心特点、满足老年人交往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创新养老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再如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后的救灾和重建工作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了各领域关注的焦点,各种不同的学科专业都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对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献计献策。第51届“IFLA国际大学生竞赛”获奖作品《长城—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防灾景观设计》正是结合震后重建工作进行设计选题,以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嘉那嘛呢石经城①为实践对象,用景观设计的专业视角为该地区的防灾减灾提出解决方案。类似的课题还有《模块化灾后生存空间》《共享之家—灾后临时安置区设计》等。
(三)找寻常规设计课题的独特视角
对于设计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常规设计课题,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独到见解和观点,其创新之处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和变换。选择此类课题需要广泛收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案例,并在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有价值的见解,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作品《为水上渔镇创建漂浮的景观模块》就是以“景观的地域性”这一独特视角为设计的切入点和立足点。该设计选取极富环境特色和民俗传统的古老渔村为设计对象,并基于景观的地域性这一独特视角,详细分析了场地内承载的地域性特征,并使用景观语言进行巧妙的转换和表达,构建体现区域特征而且符合地域特性发展规律的景观体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紧扣主题的独特视角是该方案设计的亮点,作品最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49届“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第12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中的获奖作品《基于CPTED的社区改造计划—成都市长寿苑社区改造改造计划》选取了居住区景观改造设计这一看似常规的课题,但是设计者并没有落入美化形象、丰富绿化、完善功能、增加设施等常规居住区改造的窠臼,而是另辟蹊径从“住区环境安全建设”的角度着手,基于CPTED理念与策略提出使住区具有高层次安全性的设计方法,独特的设计视角正是该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发掘多元学科背景的交叉课题
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课题往往是不被关注的边缘地带,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出新的思路。环境设计本身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美学、园林、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可以多关注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发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中专门设置了“学科交叉类”课题的奖项,鼓励多学科交叉的选题类型。学科交叉类选题多以设计学科作为立足点,结合生态学、工程学等其它学科提出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第51届“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重生之愿望—玉华煤矿生态景观修复策略》正是在景观设计中引入跨学科视角的典型例子。该设计方案结合多学科理论,针对场地中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修复策略,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考虑到采矿区由于长期开采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方案设计中综合了环境工程、生态学、土壤学以及风景园林等多学科思考的视角,提出生态修复理念,针对水土流失、煤矸石堆放区复垦、矿坑污染水体净化、山体剥离面恢复,废弃工业遗址利用等不同的场地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有选题将城市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与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出《安城计划—基于城市高犯罪率及安全性的物质空间设计研究》的选题,分析城市物质空间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并从设计学的角度探索如何应对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治安问题。
(五)着眼缺乏主流关注的空白领域
学科的主流研究中尚未顾及到的,或者较少关注的空白领域中,常常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课题,如果在此领域深入探索定能获得有价值的选题。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城市环境中未被充分利用的灰色地带,较少被关注的社会群体的社交活动空间等,都可以结合专业进行思考和研究。例如第12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获奖作品《流浪“巢”———福州琴亭高架桥桥底空间改造》就关注到了游离在社会主流之外的流浪汉群体,在设计中利用城市中的高架桥桥底空间,这一经常被垃圾占领而被人们遗忘的城市灰色地带,并结合废弃的集装箱设计了一个有生命的绿色空间,为流浪汉群体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庇护所。而另一获奖作品《同志的东单公园》则是以在地同志群体这一都市边缘群体为设计对象,关注社会、政治动态与东单公园空间转型下的同性恋群体的情欲地景构建。将东单公园的在地文化保留并正当化,进而发展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城市理念,重建城市空间的差异性。作品《负空间•富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关注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并将地上地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发展。
三、结合专业竞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
(一)选题构思紧扣竞赛主题
选题时首先要对竞赛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主题概念进行实践上的延伸,进而选取恰当切入点确定题目。例如第51届“IFLA国际大学生竞赛”的主题是“危机中的城市造景(Urbanlandscapesinemergency)”,获奖作品《玉华煤矿生态修复策略》将危机理解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并将选题确定在工业棕地的生态修复上,另一作品《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防灾景观规划设计》则考虑自然灾害及社会问题带来的滑坡危机、文化危机、村镇安全危机等各种形式的危机,并通过景观规划的方式化解危机。这些作品巧妙的立意构思都是建立在准确把握住竞赛主题精髓的基础上。
(二)选题角度体现创新思维
在毕业设计选题时要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路,运用全新的视角探索新的领域。尤其是在给定主题的专业竞赛中,选题的角度成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此类竞赛的参赛者需要对同一个设计主题进行解读和引申,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独特见解。例如第3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主题为“悦•读空间”,选题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全新的创意。很多优秀作品都突破了纸质书、图书馆等传统的阅读媒介与空间,有的利用公交、地铁等交通环境扩展出阅读空间,有的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电子阅读媒介,有的关注盲人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阅读,都体现了与众不同的创新视角。
(三)设计选址对应竞赛主题
选择合适的场地对设计主题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主题的专业竞赛往往对场地面积、区位、功能等不做限制,参赛者可以结合设计主题自行选址。在设计选址时要全面考虑,反复斟酌,不仅要考虑场地自身的面积大小、地形高差、区位条件、人文因素、周边环境,还要顾及相关资料收集的难度以及场地中潜在的主要矛盾等与诸多设计主题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要做滨水景观设计的选题,就要在设计选址时优先考虑场地水文资料是否全面,如果场地缺乏水体流向、流速、水位变化、防洪要求等资料那滨水景观设计的课题就难以开展。
(四)选题难度符合专业能力
毕业设计往往受到自身能力、完成时间、研究条件、竞赛要求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就要求在选题时要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如果选题涉及的领域知识太广、场地面积过大,或者包含的因素过多、解决的问题过难,都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依靠自身能力完成。相反,如果选题难度过低,缺乏深度,仅仅是常识性的问题也难以体现出选题的价值。
四、结语
如何选题是毕业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毕业设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选题上无不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与精心策划,往往兼具把握发展趋势,结合研究热点,展现创新思维,具有研究深度等诸多特点。除此之外,要想在专业竞赛中获得成功,除了合适的选题之外还需要合理的规划选址、深入的前期调研、创新的设计理念、巧妙的设计构思、清晰设计表达以及紧密的团队合作等诸多环节。总之,结合专业竞赛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高校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创造潜力,同时也打破了校内教学的局限,搭建起院校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是值得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启,孙慧妹,郑爽,等.一等奖:重生之愿—玉华煤矿生态景观修复策略[J].中国园林,2014(10).
[2]许愿,吕回,边思敏.二等奖:长城—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防灾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4(10).
[3]孙帅,吴子丹,冯璐,等.地域特性为景观带来创新和活力[J].风景园林,2012(6).
作者:侯长志 王冬梅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