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形式基因及应用方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形式基因及应用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设计形式基因及应用方法分析

摘要:近年来环境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内容单一、缺乏地域性与人文性的问题,而在环境设计中应用形式基因,有助于从植物形态、动物形态中合理地提取相关形式基因,更好地丰富环境设计内容与元素,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改革、完善等等,有助于全面提升环境设计工作水平,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环境设计;形式基因;应用方法

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提取形式基因,应重视客观条件中、人文艺术产物中基因的合理分析,结合相关设计工作特点与需求,创建科学化的形式基因提取模式,以此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水平与效果,充分发挥形式基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1设计与文化基因

1.1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此类概念主要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学家所提出的Meme概念,在中国与西方逐渐开始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我国很多学者都开始形成文化基因的认识,但是,尚未明确的对其进行定义.在相关概念中,文化属于较为广义的概念内容,部分研究者在分析之后发现,人为之下所产生的“物质或是非物质事物”都属于文化,然而,对于文化基因而言,绝对不会等同于文化,并非全部的文化都可以达到相关的基因效果,与生物基因相较,文化基因属于群众在社会当中遗传性很小的一种非物质要素,除了能够通过遗传途径、学习途径获取展现之外,还能受到被动的影响,此类基因在一定的环境之下,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所产生.

1.2设计与文化基因之间的关系

对于设计而言,其中的核心元素就是创意,而创意主要来源于文化,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属于文化基因.因此可以认为,在设计的过程中,文化基因属于创意灵感的来源,加之在设计方面,创作是人为操作,也是社会活动,具备一定的文化性特征,并且含括很多文化基因元素.例如:在故宫的建筑物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建筑结构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呈现出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相互分明的状态,与儒家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呈现出密切的联系.再如:在埃及金字塔设计方面,不仅有着基本的功能,还有着文化基因内容,可以向外部合理地对内涵进行传递.在设计方面,文化基因最为主要的就是:历史文化内容、地域文化内容、人们的观念态度内容、人们的情感内容等等.

1.3设计中的文化基因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相关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基因的分支,相关研究者在研究之后认为建筑设计者在传统文化当中挖掘良好的基因,能够拓宽创作空间,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例如: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方面,建筑结构的“主脉”尤为突出,主要将传统文化应用其中,通过创新方式与变革方式等,创建了较为良好的建筑形式.简言之,设计者分析了苏州地区的居民传统文化,于建筑立面结构设计当中应用了“灰瓦白墙”的相关传统模式,除了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之外,还能满足当地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其可以形成较高的认同感.文化基因不仅能够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实际设计中,还可以充分表达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以及相关细节符号:在该建筑物实际设计期间,外观应用了具有当代特点的几何形状,屋顶结构属于三角形状的斜坡构造,在此过程中,文化基因体现在相关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对结构形式以及细节符号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环境设计中形式基因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2.1遗传以及变异特征

文化基因与相关的生物基因针对生物外形的控制特点相同,形式基因也可以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针对空间形式、各类结构以及形式语言等性质进行控制,使得相关的环境设计风格与已经存在的、同种类别的设计风格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以体现出其遗传以及变异的特征.对于形式基因而言,其遗传特点主要就是针对设计成果与相关艺术精髓进行传承,在此过程中,生物进化与相关的生物基因变异特点存在直接联系,设计基因与其原理相同,例如:在人们针对环境的功能进行改革、提升设计质量、提出新的环境设计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有助于通过合理的处理,使得人们形成较高的认同感,并且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使得环境形态与设计形式等更好的改变.2.2适应以及重组的特征人们在传承相关的形式基因期间,一些贴切于日常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基因会保存下来,而一些陈旧的形式基因会被淘汰或者利用改革的方式形成新的模式.与此同时,在环境设计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会通过重构方式应用形式基因,针对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创新改革,使得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凸显出创意性、变化性的优势.可见,环境设计工作中文化进的渗透,除了可以凸显出适应性的优势之外,还体现在结构重组方面,应予以一定重视,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整改与完善[1].

2.3复杂特征与多元化特征

环境设计工作人员在某个项目当中,会尝试应用很多种风格的形式基因,将自身的设计观念凸显出来,或是满足项目的建设需求,例如:在对家居类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混搭”设计法的应用,就是将不同类型形式基因合理的渗透在设计工作中,形成了复杂的设计内容.与此同时,近年来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群众开始重视环境设计当中的个性化以及专属化,这也对设计中形式基因的渗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形式基因还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例如: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期间,设计的层次性、类别以及风格等较为丰富,能够体现出相关形式基因的多元化趋势,设计工作人员应予以重视,遵循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将形式基因正确地应用在环境设计中,全面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效果与水平,充分发挥出形式基因的积极作用[2].

3环境设计中形式基因的提取

3.1客观自然当中的基因

设计人员在对客观自然当中的形式基因进行提取过程中,应总结丰富的经验,从植物、动物形态以及自然景观中合理的处理.

3.1.1合理的在植物形态中进行提取.在相关的环境设计工作中,植物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存在直接联系,对人们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从植物外形方面,合理的提取相关形式基因.(1)设计工作人员针对植物的外观形象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将麦穗形象、稻田形象等融入其中,创建出较为安静的自然形象.(2)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提取相关植物的局部构造,合理的开展环境设计工作.(3)设计工作人员应遵循前瞻性的工作原则,将环境设计与植物分子结构相互联系,通过各类植物的微观形态,创建多元化的设计语言,提取其中含括的形式基因,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

3.1.2动物形态方面的处理.在人们生活方面,动物与之产生微妙的联系,通过观察以及适当的思考,可以促使人们获得一定的启发,完成一些发明创造.例如:在仿生学以及生态学方面,与动物形态的研究存在直接关联,而在环境设计工作方面与此类学科也有着一定联系,例如:在对蜂巢进行观察之后,设计六边形的板材结构,形成了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因此,设计人员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动物动作方面、肢体结构方面乃至细胞结构方面进行相关形式基因的合理提取[3].

3.1.3自然景观方面的合理处理.在对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模仿大自然当中的各类景观现象,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此时设计人员应当全面地分析地理地貌特点,更好地针对形式基因进行有效提取.与此同时,设计人员针对地质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其中正确地提取相关的形式基因[4].

3.1.4自然现象的具体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大自然当中含括很多自然现象,例如:白天黑夜现象、四季现象等等,为人们带来欣喜以及恐惧等影响.而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将自然现象应用其中创建主题作品,受到群众的喜爱.在此情况下,环境设计人员可以针对气候形式进行合理分析,从其中提取相关的形式基因,可以将设计成果与人们的生活有机整合,例如:在某房地产公司展示厅当中,设计人员在月光自然现象与荷叶植物中提取形式基因,采取较为先进的材料与技术合理处理,提升了相关环境区域的艺术感.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地域方面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取出设计内容,例如:设计人员观察火山爆发之后的岩浆流淌形式,然后提取出相应的形式基因,合理地开展环境设计工作,创造独特外形的构造,形式较为独特,视觉感也很强,有助于提升设计工作水平与效果,充分发挥各方面设计方式的积极作用[5].

3.2人文艺术产物基因

3.2.1设计人员针对文学著作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索最佳的设计措施.在我国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含括着景观的赞颂内容,设计人员可以将其作为形式基因的提取载体,做好相关设计工作,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思维的研究,更好的在环境设计中渗透人文理念.(1)设计人员分析诗词歌赋,然后进行相关内容的提取,例如:针对桃花源记的相关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创建出具有传统艺术文化的园林设计成果.(2)设计人员在寓言中进行内容的提取,并创建针对性的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出寓言文化的积极作用[6].

3.2.2合理的分析与研究音乐作品,在其中正确进行相关基因的提取.主要因为在各类音乐作品中,旋律内容都属于创作者在精心安排之下获取的成果,而对于乐谱而言,可以针对某种情感进行合理的表达,也能够更好的对景象进行描述,在此情况下,环境设计人员应总结丰富经验,将一些抽象的音乐训率应用其中,利用圆滑的线条凸显出音乐旋律,有助于创造出独特、优美的设计成果.

3.2.3图形文字内容中的合理提取.对于图形成果以及文字成果而言,属于人们在日常沟通、记录各类实际内容、表达自身思想观念的主要形式.在对环境设计工作进行整改的工作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在空间设计中进行形式符号的创作,合理的融入抽象类型的几何图案,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重视平面类型、立面类型相关结构的设计,保证全面提升各方面设计的艺术性,将几何图案作为具体的形式语言,例如:利用纹理花纹的内容进行建筑材料亦或是结构形式的创作[7].

3.2.4在相关的绘画作品中合理地提取形式基因.对于绘画而言,一般情况下就是利用绘画创作所使用的原材料,临摹客观类型与主观想象类型的食物,属于先进的艺术形式,且绘画方面的艺术风格具有多元化特点,种类繁多,在各个区域、各个时间段、民族等,都有着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观念,将其合理地应用在环境设计中[8].

3.3人工造物形式基因

3.3.1针对工业元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正确开展各方面的设计工作.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在环境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各类工业元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更好地开展相关设计工作.例如:提取工业当中的机械设备元素,更好地设计建筑结构.再如:在老旧工业产房区域重新进行建筑物构造的过程中,可以保留原来的厂房以及机械设备,将其作为相关的景观结构,凸显出具体的环境设计优势与特征[9].

3.3.2针对相关的服装配饰进行合理分析,正确的提取各类元素.部分专卖店中的服装配饰元素很丰富,可以将其作为环境设计的基本内容,例如:设计人员大胆地应用袜子形式基因针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装饰处理,合理的进行创新,创造出较为独特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效果.

3.3.3对宗教文化的相关器物进行合理分析,开展环境设计工作.对于宗教而言,主要是在真实生活以外的一种神秘力量,也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时展的背景之下,宗教也产生了很多文化产物,环境设计工作人员可以将相关的文化器物作为主要依托,合理地进行空间结构设计,满足相关的宗教信徒心理需求,并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成科学化的设计模式[10].

结语

在环境设计工作当中,对相关的形态基因进行合理的提取,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获取更多灵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寻找最佳设计内容的主要方式,目前在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环境、动物植物、绘画艺术品当中,都存在很多形式基因,提取的具体范围很大,甚至已经含括了所有的客观自然元素、社会元素、文化元素等等,因此,环境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的应用相关形式基因,创建出较为新颖的成果,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形成现代化的设计机制以及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书鸿,周兵.浅析环境设计中的形式基因及应用方法[J].设计,2016,5(10):120-121.

〔2〕周兵.从适应到创新形式基因在环境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形式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6,4(07):133-155.

〔3〕邱峰,刘微微.基于地域文化基因视角下的衢州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7,4(02):174-175.

〔4〕白杨.“新蒙古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106-112.

〔5〕李丽莎.试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如何传承文化“基因密码”[J].大众文艺,2017,34(13):77-99.

〔6〕支林,王祥.文化情感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影响与引导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8,11(23)122-133.

〔7〕代玉,肖学健.江西传统民居装饰中形式构成元素的分析———以婺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5(01):84-84.

〔8〕怀康.佤族建筑元素融入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6,23(11):131-134.

〔9〕余枫.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7,12(4):124-126.

〔10〕欧阳文昱,田亚平.传统文化基因在创意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与案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3):20-24.

作者:栗翰江 单位:合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