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中的意识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通过对环境中意识、无意识、前意识、主体意识及女性意识等意识问题的描述,提示在环境设计中均衡考量意识的层次、关系,弱化主体意识的唯一性,提升女性在环境空间中的正念意识。
关键词:环境意识,主体意识,女性意识,正念意识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人工环境,时刻无处不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在环境中也相当复杂多元。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人在环境空间中的意识变化的三个层次、主体意识及环境中常见的女性意识,提示在环境设计中如何把握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占比,通过隐性的形式设计表达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体现多元融合的设计文化及优化空间组织方式。设计师从人的意识角度考虑和把握具体的环境设计,抓住人心的设计才是抓住了设计的本质。
1环境中的意识、无意识与前意识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换言之,人在环境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而无意识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相比起可见、可感知的意识,无意识的体量是巨大的且持续时间较短。无意识心理活动总是先于延迟出现的有意识事件,是自动化的、快速的、随机的加工,对环境空间判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如女性在陌生空间中面积知觉准确性比男性高。其次,意识的提取常常是片面的,无意识是对意识内容的补偿与呼应,无意识的构成大多数都是被意识排斥或压抑的内容,具有个人的私密性,不易察觉但对人的影响很大。环境可以彰显社会正义、启迪道德良知、提升美感、陶冶性情。人的行为及行为所发生的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毋庸置疑。如办公室落地大窗户设计相比小窗或无窗设计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较低的辞职意愿,因为公共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水平更高[1]。政务大厅或写字楼入口大厅内镜面墙的设计也起同样的作用。同时环境也可以消解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立在纯粹快乐基础上的本我,诸如环境带给人秩序感、束缚感、解体感。这些存在于无意识的心理感受根据集聚程度不同人在环境中会产生痛苦、压抑、被动、束缚、规训等负性心理体验。女性及相对弱势群体在环境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前意识位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地带,人的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空间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如前意识类似室内空间中的走廊、过道、楼梯里的公摊地段。环境心理学研究,能够得到邻里间的信息会有助于建立一种“社区感”,增强交往意识,降低犯罪率,在过去几十年中,住宅设计一直强调私密性,注重保护家庭和个人隐私,如重视卧室和卫生间的设计。如今走道、过厅、门厅、楼梯等设计正在给予很高的重视。因为人在前意识阶段的唤醒、带入感、可供性、适应性、可行性等心理感受也不容忽视。再如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廊”也有相同的前意识层面的设计需要。廊是联结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设计手法。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的格局、体量、空间美化起作用,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区域、营造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关于意识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潜意识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各种精神兴奋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大前房相邻的,有一个较小的房间,像接待室,意识停留于此。在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人负责守卫,对于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核、检验、审查。对于他不赞同的兴奋,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像前意识在精神系统中的作用。
2环境中的主体意识
福柯认为,空间和权力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空间就是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在物质领域的映射,空间构成的形式与秩序中隐含着权力的味道[2]。环境中空间关系的营造过程是权力结构、社会等级、纲常秩序、信仰制度、话语主导等搭建的过程。男性通过环境空间的营造获得男性意识的优越性、支配性、正当性。父权家庭则是男性意识形态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女性在环境中学习并内化符合男权利益的气质、角色与定位。可以说男性意识、权利意识仍然是当下环境空间中的主体意识。女性的认知、情感、诉求、审美常被忽视,甚至是有意识的压制。尤其在封建社会,女性是被动而受压迫的。女性在环境中与空间关系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身体意象空间、情感空间及心灵空间。女性的反抗只是换来了男性运用更巧妙、温和、连续的微型权力取代粗暴、直接、片断的环境空间表现方式,其结果仍然是以规训女性为目的的。当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环境中的主体意识也常常易帜更张,环境设计风格呈现此起彼伏、轮回糅杂的状态。如追求原始、粗犷、神秘、阳刚气十足的工业风设计风格。不加修饰的水泥墙、被特别强调的几何形体、裸露的管线、金属质地的家俱、木质的配饰这些视觉化的设计元素堆积起来给女性以生、冷、硬的心理感受;反而男性易获得沉浸感、掌控感、力量感、现代感、时尚感。如“清水混凝土诗人”职业拳击手出身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设计。图1是安藤忠雄1976年建筑设计的作品。再如形成于18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注重装饰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色彩绚丽、对比强烈、豪华大气、造型细腻、空间分割精巧、层次丰富多样,可以说是女性唯美主义的真实体现。矫饰、古典、细腻、夸张是维多利亚风格的特质。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地位及皇家成员的变化,视觉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异国风气无一不反映着皇室的艺术需要(见图2)。
3环境中的女性意识
3.1传统建筑环境空间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的一种性别观念,由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男女平等意识构成。自我意识越强,主体的尊严感越强,主体性也越强,越感受到平等,甚至有驾驭和超越的快感。女性在走向未知空间的过程中,意识一直在“回家”的路上,女性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经历对陌生世界进行判断和界定[3]。女性在环境中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普遍存在困境意识、被动意识、消极意识、固化意识、问题意识、屈从意识、规训意识、依附意识、怀疑意识、否定意识、站位意识、边缘意识、合群意识、防御意识等负面的心理体验。普遍缺少身份意识、回归意识、平等意识、本位意识、主动意识、归属意识、安顿意识、定位意识、反思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价值意识、道德意识、伦理意识、创新意识、成就意识等正念的意识体验。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绣楼、闺房设计对女性行为的禁锢。徽州“小姐窗”的设计则更巧妙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及性别意识。家中的女人们只能通过屋中小窗涉足和窥视外面的世界。这些设计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性别意识(见图3)。
3.2现代女性设计师的正念意识
念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就称为念。因为念的稳定,使得女性可以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正念意味着“有意识地觉察”。现代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一方面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一方面也摆脱女权主义的标签。认同性别差异基础上又超越性别的超价性别意识。女性意识的觉醒应是以不依附男性为前提的、不以利益交换为目的的、不以牺牲自我价值为基础的生命意识。日本女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其“穿透、流动”式的建筑风格,对平滑空间的设计运用,这是一种正念意识的自觉性在设计中的探索与尝试,令人看到了女性设计师独特的思考角度。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世人注目,她的设计作品中,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飘浮,使人、环境、建筑单体三者和谐、灵动统一(见图4)。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也是一名优秀的女性设计师。出自她手的设计作品像她的人一样,优雅、柔和的外表和强硬、激越的内心通过随形和流动的设计语言将开放、自然、浪漫、品味拿捏得非常到位。这也是一名设计师对性别、对生活正念意识引导下深刻思考的结果。
4环境中的高阶意识———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一个人神圣至高的意识状态。是基于幸福体验的、融合男性与女性共有的性别意识。建筑形式、居住环境的演变历来是尊重人生命意识的过程。柏拉图在晚年重新认识和思考社会性别意识,将女性的幸福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一半提上法律议程。在环境设计中,卫生间的设计最能阐释哲学意义上的“生命意识”。重视卫生间的设计也成为文明的标志。古今中外、城乡之间卫生间的设计也体现当时、当地整体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准。如日本有敬俸厕神的习俗,日本人认为卫生间不是一个藏污纳垢之地,而是一个寄托希望与幸福的所在。如只在女厕所里设计模仿水流声音的“音姬”小按纽旨在遮掩如厕的声音,化解尴尬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再如女性所需要的厕所面积应该更大才对这一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朴素的设计观,也是长期与男尊女卑、男大女小的设计思维惯性调和甚至对抗才得以实现的。另外“第三卫生间”的出现也是站在性别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家庭生命意识”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改良。韩国为了使女性在城市中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实施了“女幸计划”,东京VIVI女性终身医疗中心、我国女性专属电影院、京沪列车上女性专用包箱、多地出现的女子餐厅、女子会所、女子健身中心,这些有意将女性的幸福体验作为设计意图的考量使女性在日趋多元化的公共空间的互动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价值,不断建立主体意识,制造和传递生活的幸福体验。
5结语
基于幸福体验的、强调生命意识的设计观以解决性别问题的思维路径入手,在身体构造、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精神需求差异的比较性、主体性、多样性关注环境空间中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将安全感、归属感、自尊与尊重、审美及爱等感性、理性和灵性的需求融合起来。在设计中追求温柔的造型感,以曲线、曲面和弧形等元素表达生命的情感状态,已不再是只为取悦女性和使女性产生共鸣,而是现代社会中通用的设计语言,是回归生活本质的自然而然的设计态度。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弗瑞.等.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3]丁诗瑶,顾平.“陌生世界”情境下的女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4(9):71-73.
作者:卢春莉 赵明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