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

【摘要】环境设计又被称作“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领域中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所涉及的门类齐全,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组成。本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强调情感化设计对环境设计的影响及运用,从设计史方面,对前人设计家的设计教育理念和一些经典优秀的案例进行总结,并进行了一些比较简要的分析。明确从设计心理学角度,阐述情感化设计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人民。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心理学;空间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的的发展,使得新的建筑材料、新的装饰技术越来越多种多样。这使设计师在相对于以往的形式和风格的设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当代建筑设计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人性化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设计呈现在公众面前。另一重要方面,随着社会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髙以及体验式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大众更加注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加希望在生活居所中得到一个更好的享受,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多种设计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对人所处周围空间场所进行的设计,它可以通过形态、材质、色彩和空间表达反映到用户的心理层面上来,设计心理学通过对用户这样的内心情感变化研究,总结经验,从而指导环境设计。笔者接下来将从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有关风格运动、人物和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然后从情感化设计角度进行论述,分析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从材料、空间、色彩、灯光等各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自工业技术革命以后,多种设计流派和风格开始在世界各国流行。自工业革命后,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由装饰艺术再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国际主义设计风潮以及多元化的格局设计,包括在1960年以来日益多样化的设计,尤其是在环境设计领域尤为突出。设计使我们在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设计者在创作某种使用功能时,将它赋予人类精神情感与心理需求,满足人类的心理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设计同样是艺术,要注重情感化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要以人为本、绿色设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通过设计固有的语言,如材料、颜色、本身属性,以传达其功能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人类的情感将科学技术和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适应目标群体大众的情感需求最为关键。就二战之后流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来讲,有利也有弊端,它强调使用功能适合目的,但不关心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倡几何形状,排除有机形状,更是未能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消除设计装饰,实际上是失去了人的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它并非为了大众的精神情感,是对大规模机器生产的肯定;否定了传统,并忽略人类文化的连续性;纯粹考虑风格的单一化,未能追求要考虑到各区域的民族和文化差异,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不得不说,现代主义设计对人们的关心度并不高,它已经满足不了当今人们的需求了。长期以来,由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行,人们住在了由自己创建的产品设计里,单调而又枯燥。住在几乎相同的建筑物里,坐在几乎相同的车里,走进几乎相同的办公室,然后下班后回到几乎相同的房间等。单调程式化的物体围绕着我们,让我们不适,变得像它们一样,渐渐失去感觉。如今,这种设计风格已经过去,逐步被人们抛弃,“机械、标准化、简单化”的理论,越来越让人感到厌恶,大众认识到过分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费用的开支,无形的灾难造成人类生活的单调。作为人类,我们不能把那些物品全都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将它们视为情感的反映和心灵的依靠,取悦并表达我们自己,让它们吸引和抒发我们的感受,支持和帮助我们的行为。今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空虚的情绪中,在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第二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是什么样子的世界里,“以人为本的设计”的目标更大,而且尤为重要。设计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但其目的始终以创造目标群体的生活来引导人们建立一个基于现代科学和生产力的生活的新方式。设计需要解决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现在,人们对设计看法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也使得设计有了更大的灵活性,设计把合理的设计意图和人们精神情感需要结合在一起,迈进了更广泛的能与人沟通的领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了更加情感化的设计趋向。这样的设计强调对人的情感尊重,在注重经济和功能因素的考虑之外,还关注人性和人文含义,兼容并蓄,以此来换取人们在设计中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三、现代设计及之后的设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各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设备、机械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后果——新的工具、机械、设备却没有提高相应的发展,它们在功能上、安全性、使用上都存在众多的问题。以往的设计运动并没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它们的中心逃脱,甚至反对工业化、技术和现代文明。因此我们必须有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来解决当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出现,它的成分很复杂,既包括实用和理性两个内容,也是乌托邦主义的成分。其代表人物有好几位设计大师,比如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和阿尔瓦•阿图等人。他们影响巨大,对当时的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现代社会主义的设计发展特点:提倡功能主义、形式上倡导非装饰的简单几何外型、重视设计目标和经济支出,把经济问题放在设计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因素考虑,从而能够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这些设计理念既符合二战战后重建的需要,又使设计首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改变了目标受众的问题。而由于二战的原因,大批设计家流亡美国,现代主义设计在美国兴起,与当地的经济、市场相结合,形成了国际主义风格,把设计家密斯•凡德罗“少即多”设计思想核心发扬到了极点,甚至违反到了功能的地步,冷漠、没有人情味,到后来则逐渐没落了。与单调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不同的是,一批优秀的设计和艺术理论家设计的后期出现,为设计界带来新鲜的空气。芬兰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图是笔者特别喜欢的一位设计家,他的作品给人轻松、流畅的感觉,喜欢用木材料,特别重视视觉的统一和与环境的关系。他提出的有机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对现代主义的单调特点进行了人情化改良,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设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人本主义基本原则,强调功能和民主化的同时,更重视目标群体精神情感的设计,还有对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国际主义设计运动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建立了既是现代的又是一个民族的新有机能主义风格,对世界各国设计师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启示作用。1960—1970年,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的设计伦理观念,他在他的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了设计不仅是为功能和目的服务的宗旨,认为设计还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他还提出,设计的考虑还必须包括:第一,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因素;第二,考虑为第三世界人民、为残疾人服务;第三,考虑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等。这些理念对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一)材质的感知美它是指环境中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人们感知的材料特性包括纹理、质地、颜色、透明度、光泽度和它们的表达能力。不同的纹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知,这种环境感知有时甚至激起了大众一定的联想,并且人们在与材料的联想层次上具有某种情感。例如,织物通常质地柔软,手感舒适,容易给人保暖产生热量的感觉,还使人能更加靠近;天然纤维棉、麻、丝等面料均来自纯天然,容易创造出人情味的自然空间;金属家具明亮、华丽、光滑,给人豪华优雅与舒适的感觉;天然的木材和石材给人们一种休闲、舒适、简约、宁静的感觉;玻璃材料给人们以干净、流动透明的虚无感。大众应该认真并且巧妙地运用材料的感知美,使环境设计更加符合人们所需要的情感表达。

(二)空间的情感美换句话说,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形态各异的形状,并且这些形态各异的形状会给人不同的设计感受。几何形状空间如方形、圆形和其他比较对称的空间形状,常常给人以端庄、严肃的心理感受;无规则形状的空间给人以自由和放松、流畅和无拘无束的感觉。我们可以在空间内陈设一些小摆件,合理地布局空间,以使小房间给人感觉变得更“大”,并使“平淡而又冷漠的”空间环境看起来更加充实和完美。在一般情况下,室内空间由家具围合布局来划分,然后用其他软装设计布局,形成一个完美的室内空间。在室内空间,家具一般也被用来划分主空间和创造次要空间,这样做既能使空间的功能更加完善,也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要,使空间更好地为人服务。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室内家具的便利优势围合成一个小型家庭休闲空间,然后放置一些植物装饰,以使空间更加合理。也可以用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地毯来营造一个虚拟空间进行虚拟分隔,从人的观感和心理上划分空间。

(三)色彩的感受美色彩在空间中给人的感受比较重要,在室内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们走进一个空间内部时,他们首先看到的不是家具,而是空间内部整体的色彩和布局。不同的颜色会导致不同的设计心理感受,良好的色彩环境是设计心理的重要构成。因而,空间内色彩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视觉感官和心理感受,所以研究它们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果家具和陈设的颜色选择搭配得当,它可以使室内环境显得格调高雅,给人清新、舒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反之,不仅会破坏它原有布局之美,还会降低空间内部的美感,甚至会给人不适的感觉。比如房间的纯白色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就会变得过于单调。为了使整个房间更加生动和充满生机,我们可以添加一些温暖柔软的地毯、暖色系的装饰品,再搭配一些绿植和艺术品等配件。而在客厅,我们可以将沙发套改为深颜色的条纹,与窗帘的淡暖色、条纹波浪等图案抱枕靠垫加以烘托,就会让空间温馨明亮。另外,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通过对空间内部色彩的营造和搭配应用,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冬天,我们可以选择暖色台布、窗帘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夏天可以使用偏冷色系的浅色的窗帘、桌布和沙发垫,给用户一种凉爽和舒适的感觉。此外,在环境设计中运用灰色,可以使周围的环境有一种融合的干爽的感觉。

(四)灯光的意境美环境设计中的灯光作用至关重要,甚至有人称之为内部陈设的灵魂。灯光可以形成空间,灯光会影响人们对空间内部陈设的设计心理,而且不同种类的光源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色调的黄色与红色的光源给人以温暖和充满热情的心理;而冷色调的蓝色和绿色的光源给人以平静、幽深的心理体验。尝试在客厅和厨房使用温暖柔和的灯光,使人有一种优雅而温暖的家的氛围;在办公空间或者学习空间当中,要使用冷光营造安静、清新的氛围;在厨房做饭时,我们会需要一个高度较低的光源来满足人在准备食物时的心理需求。不同的光源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心情。我们可以根据室内空间不同的特性安排不同种类的光源,给人不一样感受,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体验。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设计中越来越注重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而情感化设计在环境设计领域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导致了空间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师们既要创造出不同形式的空间,同时还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情感需求。个人的情感需要社会关爱,不仅体现社会的进步,同时体现了完善的国内经济体系,也让国家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所说:“设计师需要让产品符合用户需要,从功能方面从易学易用性方面,还有产品能否让用户情感到情感愉悦,是否感到自豪和快乐。换句话说,设计企业必须进行考虑使用群体的整体体验。”随着设计心理学的深入发展研究,设计心理学将在环境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环境设计中,将越来越注重人的情感化体验。在设计中,只有给予用户充分的考虑和关爱的设计才是优秀的作品。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以人为本,从用户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角度进行阐述,从用户需求出发,从多方面反映空间对用户的尊重。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进步、大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也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和整合。当前,情感化设计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够,有许多改进和上升的空间,并且需要完整的情感化设计理论为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改善目前的状况,使设计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曼.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范春鸿.情感化设计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7.

[5]戴敏.浅谈设计心理学在室内陈设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5):99.

[6]张少霞.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5):97.

[7]宋方丽.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350.

作者:刘成江 单位:内蒙古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