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在景观空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也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以往的课程教学多采用虚拟设计项目的训练方法,部分学生缺乏实际项目的训练,其设计往往缺少尺度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将课程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教学内容,感受空间尺度,掌握施工工艺与建造过程,从而掌握完整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小品设计虚拟设计

一、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景观小品作为景观环境中的重要节点,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主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自开设以来,曾以环境小品设计、景观设施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作为课程名称。虽然曾数易其名,但该课程授课的框架、内容和方法变化不大,均以构筑物小品、雕塑、水景设施、景观铺装、绿化小品、景观照明、景观设施与小品、游乐设施及无障碍设计等的设计方法与要点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往的景观小品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虚拟设计项目的训练方法,即利用虚拟场地与设计条件对学生开展设计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在真实的场景中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即便经过虚拟的训练,这些学生在面对实际项目时仍不知如何下手。还有部分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景观小品和景观场景的空间尺度,对景观材料和施工工艺一知半解。部分研究者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张瑞超等认为可以通过实地测绘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1]。曹帅等认为可以将体验式教学融入传统教学过程,合理改革现有的景观小品设计课程,在实践环节通过调查体验、设计体验和构建体验、评价体验构建完善的授课体系[2]。以往的教学过程比较缺乏构建体验,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王向荣指出:“为了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每一个风景园林的教学点都应该有一片学生可以亲手建造和栽植、获得实际经验的园圃。”[3]刘晖等指出:“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核心知识领域,注重实体空间场地与行为活动、生境群落、工程技术以及图纸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在设计基础教学阶段就应训练学生这种整体的专业思维能力。基于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教学,是保证设计基础教学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环节。”[4]张亚萍通过对华盛顿大学景观系的可持续景观小品设计等建造类课程的记录,指出实践类课程应在工坊中、实地上边学、边做、边教,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5]。与实践结合已经成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等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因为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西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同样应紧紧把握这一特点,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高中时代开始接受美术教育,这使他们在制图能力和审美方面存在优势,但是也容易存在过分关注形式的问题,对空间尺度、构造、材料,设计的可实施性,植物的生态效益与特性等缺乏科学判断。部分学生在课程实训阶段做的设计方案往往过度关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此外,一些学生在图纸表达方面天马行空,规范性不足。由于缺少实践建造环节,部分学生难以将平面图纸与实体空间之间产生自然的联系,并难以在二者之间进行快速转换。换言之,图纸和空间在这些学生的头脑中是割裂的。以上课程教学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均体现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建造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体验和学习,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措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经费及场地等方面的限制,少有院校可以将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在面对课程改革实际需求时,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持。

二、相关高校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

目前,国内部分相关设计院校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如,清华大学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与校园景观营造的过程。在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本科生更加注重对某一专项问题的深入调研、分析与设计,研究生更强调探究复杂问题的综合性解决策略[6]。贵州师范大学园林系通过与美国华盛顿大学风景园林系共同发起和主持贵州中美景观“设计+建造”课程。两次课程分别完成贵阳夜郎谷“国王的后花园”和黔西凤凰山采砂场“蝴蝶谷”的设计与建造项目[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始建于2003年的东楼花园和目前一直在更新的南门花园(又叫“生境花园”)都是该校风景园林系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这样的场地空间对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景观空间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景观空间的尺度、植物群落景观等大有裨益。教师将设计课程与实践场地紧密联系,完成了系列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在深入细致观察、测绘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此为选题完成了多篇学术、学位论文撰写,产出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如,李仓拴等在《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一文中运用“生境营造+地被群落”的设计模式改造了东楼花园和南门花园[8]。西农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将设计课程与实际的项目营建相结合,通过前期的方案设计竞赛择优选取合理的设计方案,方案未被通过的学生则加入方案通过的组别,一起完成项目的建造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公司和学校教师对方案提出建造要求与未来预期,学生通过前期的方案设计以及汇报等工作,掌握设计公司等设计单位的工作方法,积累实战经验。方案确定以后,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建造具有一定主题性的景观空间。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造、项目预算、植物配置及后期养护管理等,都需要学生统一考虑与统筹兼顾(图1)。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使他们可以从各方面得到锻炼,对设计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解决一个个实际具体问题的过程。对于学院而言,拥有这样一片学生自己设计、建造的场地,可以体现学院特色,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与单纯的虚拟项目设计相比,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学习和推广。因此,在景观小品课程设计实训环节提供可供利用的实际场地开展实践训练,可以使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与真实项目或场地相连接,使学生在实际场地中感受合理的空间尺度,并通过设计方案和建造,更好地推敲景观小品本身的尺度、景观小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空间尺度,把握空间功能与活动线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景观材料和施工工艺,细致地观察和记录营造的植物群落等的生长过程,并考虑后期的养护需求。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自身专业特点与设计流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后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经过前期系统的美术教育和诸多设计软件的学习,在审美与制图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如果在本科学习阶段能结合实践项目进行训练,将大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参加工作以后可以快速进入实际项目,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当前,与实践结合已经成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等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也应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尽管实际的项目建造在场地、资金、人力、经验等方面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实践基地在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相对小尺度的景观小品设计,其在课程的实训阶段更容易完成建造。教师需要调整持续多周的课程时间,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课程的前期调研与测绘、中期的方案设计、后期的建造过程。在课时方面,教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瑞超,陈敏.环境小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1(9):69.

[2]曹帅,庞灿.风景园林专业“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70-171.

[3]王向荣.五本书和一片园圃[J].中国园林,2011,27(6):23-24.

[4]刘晖,李莉华,董芦笛,等.生境花园: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的实践教学[J].中国园林,2015,31(5):12-16.

[5]张亚萍.教学做三元融合——华盛顿大学景观系建造实践课程实录[J].教育现代化,2017,4(28):217-221,238.

[6]郑晓笛,徐菊杰,王柳昕.学生参与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3):32-37.

[7]刘娟娟,丹尼尔温特巴顿,李保峰,等.从“图学”回归“建造”——风景园林“设计+建造”课程实践与思考[J].新建筑,2019(2):142-147.

[8]李仓拴,刘晖,杨伊婷,等.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88-93.

作者:杨雪 张新果 陈永馨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