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下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企合作下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企合作下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探析

一、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现状

根据对国内一些院校的调查发现,在很多民办的职业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环境设计专业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如上海市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通过与上海同济大学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利用同济大学丰富的资源,并积极与相关企业友好合作,进行相关的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实习培训基地的活动方式,加强校企模式的完善,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实现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通过提供给他们单项项目,进行实践的锻炼,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在出现的专业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在很大程度改变了国内以前纯理论知识学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极大的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新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更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国外很多高等院校很早就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例如美国爱达荷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这所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都会定期的在每年暑期,带领学生进入设计公司学习,学生可以和公司职员一起参与实践的项目,通过对实地的调研考察,共同交流探讨,设计出初步的方案,然后对方案不断优化。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研究方法进行调研,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本专业教学内容和该课程的研究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为设计来源于实践和创新,所以要想做出一个好的设计,必须通过合理的实践,进行专业性的探索还需要有坚持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二、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教研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专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如何改进落后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教研模式的思路,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必须要重视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使课程的设置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和社会对专业化的需求,注重对本专业的课程配置优化方法,学生的课程优化配置的实现,不仅能积累人才知识而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成长方向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教研模式,与企业共同交流探讨进行教学课程岗位教学内容设为拟订,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提出有实际意义先进技术理念,加强本专业课程建设,在这种课程教育和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能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在发展性的教研模式的同时,还需要取消或删除一些现阶段教学不适应课程方法和教学内容,还需要对社会本行业的发展态势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这样才能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真正实现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对接,以及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极大提升。在进行本专业的实践项目时,需要抓住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关键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灵感和思维变得更开阔,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关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通过社会的实践项目,对学生的专业学科教材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出版,教材中可以加入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使其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术和实践并重的需求;另外,除了更新本专业教材外,还需要转换教学指导方法,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是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在增强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促进专业学科的向前发展。

三、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的目标及具体形式与实现途径

(一)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教研模式的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与本行业相关企业合作的教研模式的目标在于,满足社会实践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拟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或老师们与企业的交流,获得更多的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从而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新型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l.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室内设计学习的学生,有的专注于专业设计软件的练习,而有些学生却爱好手绘等方式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特长,然后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对喜欢的一类加强练习,不太擅长的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应该多于企业职员和同学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觉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团队精神在一个项目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室外景观设计,都需要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将其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包括例设计、造价和施工等都是分工小组,他们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要经常性的进行交流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互相了解各自的工作内容,对每个部分有一定的熟悉才能更好的进行自己的这部分工作,因此,学生只有加强团队意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并一起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学生尽早的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在学校就应该多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的状态和环境。

3.通过典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老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内在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探索的勇气得以爆发,对学生多做一些鼓励性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意识,给他们提供前进的动力,不要对学生进行彻底的否定或批评,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发现他们的优点,积极指引他们勇于探索,提高上进的思想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培养自审意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实现理想和人生目标,。

4.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改革,必须要符合教研的内涵和需求,从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深化与企业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大范围的实施,

(二)具体形式与实现途径

1.具体内涵形式

(1)随着环境设计专业在社会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不断出现的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等各方面,都对此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需要根据社会中本专业的发展要求进行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了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学校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双方应该采取实际措施,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们真正的参与企业的项目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自己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发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校企双方的稳固合作发展。(3)专业人员交流互访多开展专业人员的交流访问的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中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为,企业的设计师不仅掌握有关设计的新发展趋势,而且对不断变化的设计新理念思路,新兴的材料以及工艺的改良等熟悉,只有通过与专业设计师进行交流,才能了解到课堂上无法及时知道的新动态,然后采取实际的措施,加强自身对专业上新软件的应运,对设计内容的表达等等,同时,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可以和这些设计师做教学上的交流探头,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4)共同开展项目的有效运作,实现双方的经济效益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双方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共同进行实际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既能使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加强能力的锻炼,也能为公司培养一定的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取得理想的目标和经济成果。实现利益最大化。

2.与企业合作的实现途径

一般情况下,企业和学校进行专业上的合作,企业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因为在前期,企业会认为学生的经验还不丰富,企业要对提供给学生的实习项目承担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会很乐意接受这种方式,企业的不支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那么针对部分企业不愿与学校交流和合作的情况,我们应该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希望他们能实行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力度,一旦有了政策鼓励,让企业了解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企业有和院校的专业合作的意愿,从而促进企业和院校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这样不仅能让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愿意让更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同时开展一些实际有效的活动,例如实训活动、共建合作项目等等,同时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也能保证双方进行长期的合作交流,实现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目标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段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和企业的合作,使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改革和促进传统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从专业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出发,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专业企业的实践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培养出需要综合素质强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国家的共赢。

作者:田婧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