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环境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环境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环境设计

一、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地景环境分析

按照历史事件纪念馆选址环境的不同,一般将历史事件纪念馆分为遗址类纪念馆和非遗址类纪念馆。因为历史纪念馆不仅对场景上有要求,对精神层面也有要求,所以对于它的选址地点也就需要非常谨慎。其场地基址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历史事件发生地间接相关、与历史事件发生地无关。其中,大部分的历史事件纪念馆场地基址都是选择在事件原生地,具有代表性。而合理的利用事件发生后的遗址遗迹能够给参观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与历史存在感,令参观者身临其境,比如圆明园遗址;还有一些纪念馆的场地基址是与原生地在时空上相关联,在原生地被破坏且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周围环境中有一定量的历史留存,一定历史精神的场所作为基址,以此体现出历史对于人类的影响力。而与事件发生地毫无关联的场地基址一般都是采用现代建筑方法处理,以期尽量恢复原有面貌。

二、历史事件纪念馆中的空间分析

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功能空间大体上与其他纪念馆相类似,但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精神需求,因此又呈现出其独一无二的一面。从物质方面,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知道纪念馆的空间可以分为展览区、收藏库区、办公区和参观者服务区等。在物质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人类精神角度出发,将其分为路径空间、过渡空间和核心空间。

(一)路径空间

路径空间基本的具有交通功能和展览功能,除此之外,在精神上它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在我们重新回忆历史时,它指引着我们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情感变化。路径空间是纪念馆场所的骨架,也是表现场所精神、历史文化的关键。以辛亥革命纪念馆为例,多条路径在空间上纵横交错,错综复杂,变化不断,贯穿了中庭与展厅,建立了多个空间视点。同时,也让参观者感受到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曲折性。

(二)过渡空间

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各个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顾名思义,过渡空间在空间上主要起到了一种过渡作用,尤其是在精神上的转换作用,对于情感的酝酿、积累或是缓解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般来说,过渡空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属于彼此空间,另一种是彼此空间的关联点。而历史事件纪念需要注重边缘空间的处理,其原因主要归结为:首先,边缘空间是一种特殊结构,它是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体,能在氛围上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参观者心理发生变换。其次,边缘空间的处理是纪念馆场所提示和定位的标识,有利于加强场所识别性。最后,可以使空间丰富饱满。路径空间的转换点在功能上和精神上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参观者可能会面临行走方向和视线上的选择。比如犹太人纪念馆,参观者走在交叉的节点上,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难选的局面,而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体现当年犹太人所面临的迷茫、错乱的境遇。

(三)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过渡空间,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它是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部分主题空间,起到了升华主题,震撼人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空间组织来确定其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采用艺术渲染的手法,强烈的还原历史事件感染力。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万人坑”作为其核心空间,令人触目惊心,令参观者不禁想起了日军的斑斑劣迹,从而引发精神层面的思想抗争高潮。

三、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特性分析

(一)仪式性

仪式是从古至今,人们约定成俗的一种活动。仪式往往具有庄重严肃的特质,因此,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经常运用仪式的性质,整合人们的心理,营造一种认真、严肃、庄严的氛围,使参观者带着重视的态度去参观。一般可以从特定的参观流线、不同方式的纪念活动、特定时间与空间的关联、空间的静默性四个方面来分析。特定的参观流程是仪式般的动态过程,而空间的静默性则是一种静态过程,然而正是这种静默,却比动态更具有力量。越是沉默,则越是深刻。

(二)叙事性

叙事,即记叙故事。叙事离不开事件、地点、任务三要素。历史事件纪念馆作为重塑历史的场所,叙事性就很关键。纪念馆可以运用一些展品小物件告诉参观者过去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就如同参观者自己在经历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没有丝毫的虚假参杂其中,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融入其中。而在采用叙事性时,应该尤其注意真实发生性和有效性两点。其中,真实性是对历史事件最起码的尊重,不能为了渲染某种氛围而故意夸大、虚构子虚乌有的事情;而有效性则是叙事应避免过于死板陈腐而导致参观者失去兴趣,从而不能实现预期效果。

(三)纪念性

一看到历史事件纪念馆,就能知道其具有纪念意义。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对纪念意义的营造,倘若脱离了纪念意义,就不能称之为纪念馆。对于历史,我们可以不想起,但必须牢记于心,记住并怀念。在纪念方面的建设中,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纪念性并非是靠规模的宏伟壮观显现出来的,相反的,一些小物品的有效利用,就可以使参观者产生怀旧的情愫,以小见大,感人肺腑。比如胡慧珊纪念馆在纪念性方面就运用的非常合理得当。想要很好的体现纪念性就需要格外注意视觉上与心理上的结合,最好可以使纪念馆具有某种特定的主题或标志,有利于参观者牢记。另外,仪式性、叙事性和纪念性三者相联合也可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在追求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了精神方面的追求。顺应大势,历史事件纪念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历史事件纪念馆不是普通的博物馆,它在满足参观者视觉享受之外,还被赋予了精神层面的要求。因此在场景设计上应更加注重“别出新意”。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历史事件的承载体,纪念馆不应该只是一个存放历史遗物或仅仅是遗迹所在地,我们应该更好的去思考,运用场景化设计,让其发挥其本应有的历史意义。

作者:常成 单位:刘少奇故里管理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