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环境设计手法及思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环境设计手法及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环境设计手法及思路分析

摘要:人类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环境已经成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寄托,建筑环境值得是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室内的环境,建筑环境的设计艺术可以体现整体造型上的美感,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巨大的冲击,让人们对室内空间产生一种新的感知。建筑环境设计来源于生活,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不断创新,丰富环境设计的风格,为人类生存打造一个舒适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计;设计思路

1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环境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暖通、建筑、电气等多个专业,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也在日益增大,导致建筑环境设计项目更加复杂。

2建筑环境设计的新观念

2.1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和精准概念是属于对立的关系,模糊概念中没有清晰的界限。模糊概念是艺术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艺术形式给人们展现模糊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建筑环境设计更具内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利用模糊概念可以将建筑环境的复杂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朦胧美展现出来,从而更好的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将空间的景观更好的表达出来[1]。

2.2生态理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理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建筑环境设计中,一味的选择个性化和豪华的设计风格,最终导致人与自然的相处不和谐。而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环境设计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在环境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环境的合理配置,有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在环境设计中也突出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美学观,让人们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尊重环境和自然,在打造优美建筑环境的同时可以确保生态平衡。

3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利用

3.1空间组合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包括对比设计、流动处理、序列组合和过度引导等多种形式。空间对比设计是运用明暗对比、高矮对比、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虚实对比等各种组合形式来增强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做到虚实比例的恰当,尤其应该留意环境设计的虚处,让人们看到建筑的同时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产生意境,达到环境设计之外的虚境。流动处理就是利用空间的起承转合来增加建筑环境的流动感,例如在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中,在入口处留下空白的空间,充分利用封闭的空间和开敞的空间的对比以及光影的变化来营造出流动变换的艺术效果。序列组合是按照特定的内容组合合成序列,例如动物园按照动物的品种来安排设计。过渡引导是一种处理空间的重要方法,例如柱廊、檐廊等的运用。

3.2空间分隔

空间分隔就是将建筑中的大空间分成多个小空间,空间分隔又包括实隔、虚隔以及渗透等手段,例如在公园里,通常通过植物、景观、建筑、山石等将整个大空间分为若干个小空间。在居民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将整个大空间分隔成很多个小空间。虚隔主要是将交通隔开,而并不隔断人们的视线,让人们可以隔圆相望。实隔是从视线上和交通上同时隔断,例如密林、天井的设计等。渗透是在不同的空间之间通过艺术手法处理透和围的关系,例如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等,不仅丰富了建筑环境设计的层次感,还增加了趣味性[2]。

3.3空间改造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色彩对室内空间具有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规划的功能和空间调整的功能。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不同来进行规划,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倾向,在进行室内空间改造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倾向,从而更好的实现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同时还更加经济方便,最后需要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调色,使不同功能的色彩与整体空间的色彩进行有效的结合。家庭住宅中的卧室,私密性比较高,如果选择鲜亮的色彩,会使人的精神处于亢奋阶段,不利于人们的休息,所以应该选择淡雅的色彩。针对办公区域,需要保持人们的头脑清醒,同时集中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可以选定纯度较低的活跃色彩,绿色和蓝色就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保持人们大脑的活跃。对于餐厅来说,可以选择橘黄色等暖系色彩。

4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色彩效果

4.1色彩烘托

在环境设计中,色彩发挥最大的作用便是烘托作用,尤其是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中,色彩不仅会影响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造型。合理的搭配色彩可以将色彩和室内的空间协调,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空间的设计面积,从而影响人们的视觉感,改变人们视觉中的空间大小。色彩不仅可以装饰建筑物本身,也可以装饰用户的心情。色彩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调节人们心理的原理来进行设计,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调节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使用黄色色彩的搭配,可以营造一个温暖活波的居住气氛,让人觉得心情明朗,给人带来华贵的感觉。红色系列给人温暖、大方的感觉,紫色给人高贵、烂漫的感觉,给人一种神秘感,绿色系列给人自然、清晰的感觉,可以使人心情愉悦。

4.2色彩调和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色彩的整体调和性。背景色是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一般背景色的选定应该考虑到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室内设计的背景色包括了天棚、地面和墙体的颜色,所以背景色的设计在选用了这三者的颜色之后,还应该考虑这三者颜色的协调与否,注重的是整体协调,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某一个方面的背景设定。地面合适的色系不一定适合天棚或者墙体,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也不应该过于使用某一种色系。家具色彩同样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色彩的确定和背景色的确定是一样的,应该服从整体,家具色彩的搭配应该和室内设计的背景色相协调。在确定了整体装修的背景色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装修色彩,室内设计的装修色彩主要包括门窗颜色、通风孔、壁柜和墙裙等地方的颜色使用,装修的色彩应该是和家具色彩以及背景色彩相协调的,在选定装修色彩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确定,而是更应该注重其与整体的协调。

4.3色量运用

色量是指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的面积和用色的纯度。色彩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而不同的色彩调节光线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色彩的反射率是不一样的,其中白色的反射率最高,在70%-90%之间,其次就是灰色系的反射率,最后是黑色,黑色的反射率在10%以下。在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楼房和房型的不同用途来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的色量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建筑的外部环境来说,色量的运用以简单为主,彩度以淡雅为主,明度以明亮为主[4]。

5建筑环境设计的艺术风格

5.1情感表达

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还应该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情感元素是艺术的生命,但是情感艺术是无法精确的表达出来的,所以需要借助艺术形式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室内空间由于色彩搭配的不一样、空间造型的不一样以及功能的不同都会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空间的整体感应该和进入这个空间环境的人们心理定势产生积极的情感融合,只有这样人们在进入这个空间环境之后才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如果环境的设计和人们的心理定势相违背,那么人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甚至会感到压抑和讨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元素在进入人们的感觉系统之后,构成了人的感官体验,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知是由听觉、视觉、嗅觉等共同完成的,通过动态的组织空间设计元素让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让人们感受到更好的艺术魅力。

5.2审美取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个人的丰富性慢慢就转化为物的丰富性,人们在追求新奇、个性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化为物的形态,也就是说物是人们需求的载体。设计师往往和用户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出更高的重视。由于人们的主体审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已经不能将其看成为自己个人的表演舞台,室内环境设计已经不能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5]。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受到文化、生活经历、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只有这样环境设计出来的最终效果才能与用户的审美取向相和谐,从而被用户接受和感悟。

5.3地域风格和传统元素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情,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地域文化,不仅可以突出设计师建筑环境设计中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同时还更统一获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可以让外地的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独特文化。通过开敞通透的布局,可以让建筑形式更加轻巧优雅,表现出一种和谐统一、自然的意境。在建筑风格中,还可以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如图2,就是兼备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建筑设计图。文化具有非常强的传承性,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统元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利用传统元素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和模仿,而是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转化和重构,对其进行重新诠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创新[6]。

6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环境是指室内空间环境、物理环境、视觉环境和建筑物周围环境等,从自然方面看,应该是客观环境和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对建筑物形状、色彩和风格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为了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的建筑环境,设计师需要不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环境的设计水平,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伟.环境艺术中的模糊性思维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124-125.

[2]李抒音.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21(8):9-11.

[3]金娟.建筑环境中的色彩艺术设计研究[J].文艺生活,2012,32(8):215-216.

[4]于洋,刘剑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34(05):93-95.

[5]周成广.域网建筑协同设计平台安全性与适用性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6(2):16.

[6]王鑫.建筑环境设计的设计手法和思路[J].民营科技,2015,32(21):227-228.

作者:彭李忠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