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文章在分析借鉴传统建筑学等设计初步课程的基础上,提出“表达、造型、空间”三位一体的模块化、任务导入式的教学模式,并广泛融合形态构成、人机工学、设计调研、设计思维等课程经典理论,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进步因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具有环境设计师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初步课程;环境设计;模块化

设计初步课程一般开设在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专业的第一学年,是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在环境设计教育中,设计初步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其原因在于不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差异较大,且许多艺术设计类高校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然而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有诸多交叉之处,作为学生接触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与起步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与专业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环境设计专业第一学年开设该门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随着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其下环境设计由专业方向成为专业,这些都影响着环境设计教育定位。同时,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地方政府随即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和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设计启蒙的设计初步课程改革创新迫在眉睫。笔者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专业定位、课程实际实施过程分析两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探讨。

一、设计初步课程的发展趋势

建筑学是设计专业实践研究较为成熟的专业,对环境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建筑学设计初步课程在各教育模式下,教学培养目标各有不同。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布扎体系)把建筑设计认为是一种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与绘画、雕塑并无明显差异。在其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初步课程注重学生建筑方案、工程图表达训练,以临摹、抄绘为主要学习模式,进行大量的徒手、工具线条图训练。其中徒手制图,以建筑画如铅笔画、钢笔画等各种渲染技法为主,工程图包括工具线条图、工程字体练习等①。包豪斯教育体系在注重形式造型基础上,倡导“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研究材料的各项技术特性,强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该教育体系的影响下,设计初步课程以培养学生基础造型与材料训练为主。其中基础造型训练包括平面、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即“三大构成”。虽然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形式美和材料制作表达上有较大革新,但仍然主要侧重在造型能力上,评价体系也较为主观。传统的设计初步课程受到以上两种教育体系的影响,多在学生表达技能训练上,以教师传授为主。理论授课与设计实践缺少必要联系,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时才逐渐领会设计初步与专业、行业之间的关系,也导致在学习中出现“慢热”的现象②。2013年,城市规划师高长征等明确指出,传统设计初步教学过分侧重表现技法,对空间建构、形态分析等训练不足,低年级学生对建筑认知比较片面,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后续专业课程中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受到一定限制③。同时,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沿用建筑类专业设计初步课程的做法,教学效果更难达到预期效果。一些艺术类院校沿用包豪斯教育模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三大构成”,且与设计初步课程之间各自为阵,没有合理整合。苏黎世高工教育体系则代表着修正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在继承包豪斯造型基础训练上,将“空间”研究作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将设计材料、构造作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建筑观。课程任务的设定看似独立实则有机统一,环环相扣,承上启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对不同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全面系统的建筑设计观。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理念的革新,设计初步课程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空间研究的培养;从纯粹表达技能的训练到空间、形态研究,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注重造型能力与设计材料、构造、人体工程学等技术相结合,更加全面贴近专业实际思维方式与工作内容。

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的思考

环境设计专业隶属艺术学,很多学生入学之前已具有了一定的美学功底。笔者借鉴建筑类高校教学先进经验,将“表达、造型、空间”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以专业图纸表达能力培养为基石,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空间设计实践为载体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任务设定中,减少环境设计表达技能训练,平衡“三大构成”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环境设计认知、设计思维创造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任务导入、循序渐进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设计表达、设计调研、形态构成、人机工程学等基础课程有机整合,注重课程过程评价,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养。

(一)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解决课程内容冗繁问题

“模块化”即将一定关联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独立的多个模块,并针对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展开专项训练。各个模块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及繁、由表及里,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连续性,设计类课程可分为基础模块、思维模块、设计模块三部分④。基础模块,包括环境设计专业认知能力和设计表达技能两大块。专业认知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及职业要求,树立正确的环境建筑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做好课程规划,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设计表达部分整合传统教学内容,课堂主要解决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投影及环境设计制图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设置投影三视图绘制、建筑室内外环境抄绘、室内外建筑环境测绘三大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以三视图、建筑环境制图基础为初级模块内容,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以室内外建筑环境测绘为模块最终评价内容。思维模块,为环境设计专业传统三大构成演变而来,涵盖形态构成和空间与界面两大内容。此模块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结合建筑、环境设计的空间、界面构成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平面、色彩、空间的塑造思维。可设置构成基础训练、材料与构造、建筑室内外空间研究、空间形态设计四个部分,将设计调研、设计研究分析方法融入其中,训练学生将造型能力与空间设计能力相结合。设计模块是前面两个模块训练效果的综合体现,主要通过小型景观建筑室内外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调研、设计思维表达、图纸综合表达、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此环节重点要学生实践设计行业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二)契合艺术类学生的特征,采用任务导入的教学方式任务导入

即在课程教学中将任务置于理论授课之前,让学生通过思考完成该项任务的难点、疑问引出理论部分,再以任务完成质量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导入改变传统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筛除过多与任务完成无关的理论知识点,特别对知识冗杂的设计初步课程尤为适用。此方式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使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三)强调课后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进步因子设计初步教学理念要强调创新思维

教师如果不善于创新,学生便只会延续借鉴的路子,难以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大数据背景下,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料,搜集更多好的素材是突出的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培养创新式思维环境设计人才之重要环节。设计初步课程由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修养和自我悟性转向理性培养,由侧重手工技巧训练转向侧重创造性、建筑思维方面训练⑤。创造性和设计思维的训练不能仅靠课堂的任务训练,要求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眼、手、脑、心并用。为了督促这种习惯的养成,设计初步需要改变传统以结果作为课程评价主体的模式,强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读书笔记,进行“每周一练”、素材收集册等多种类型的课后任务,其形式也要根据内容体现多样化,不仅有文字,还要有各种图纸、资料拼贴等多种形式。在学生成绩评价环节,有意淡化学生大学前美术功底好坏对成绩的影响,强调学生通过勤奋努力所取得的进步,鼓励学生大胆的思维创新与图形表达的选择能力。

(四)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施行过程教学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一方面,微信、QQ、手机通讯成了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工具。另一方面,互联网、APP相关软件也是人们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诸如微信、QQ课程群、APP相关软件等工具的恰当应用,在教学内容的适时推送、学生学习交流、师生课前课后交流、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定制、课程评价等方面有着更大优势,它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同时便于一手资料相互传阅,提高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实践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表达、造型、空间”三位一体的模块化、任务导入式的教学模式,不仅结合传统教学体系的优势,而且整合多门基础课程的知识,强调学生的课后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进步因子,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施行过程教学,符合当下环境设计专业定位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注释:

①陈静勇,高丕基,孙克真等.设计初步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3):14.

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设计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2.

③高长征,卢玫珺.建筑初步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高等建筑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13(5):95.

④施瑛,吴桂宁,潘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发展和探索[J].华中建筑,2008(12):271.

作者:王兰 王烨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