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探索

摘要:以生态审美观的树立和多学科交叉的尝试为原则,从增设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理论知识、设计项目课中引入现代环保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后续教学中加入中外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以及结合地域特色进行生态环境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绿色”设计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环保理念;多学科交叉;生态审美观;地域特色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2013年9月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本身就是优化空间、节约资源,其初衷即为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观进行空间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优化设计,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于生态理念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由于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技术的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生态理念的融合也成为一门常说常新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们的深度融合需要环境艺术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总结符合高校发展的专业方向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目标模式,以保证所培养的环境艺术领域的人才能做到美观性与生态性俱备,人文性与自然感兼有。然而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专业大多由学校专业艺术系开办,受视野所限,其培养的学生常常注重视觉上的美感和质感,追求怪异的形状、新颖的形式,对环保设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方面却所知不多甚至完全忽视;依靠各种“技术设备”满足用户居住地的舒适,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却忽视了其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有害气体的产生及废物的增加。因此将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度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树立生态审美观,并且引入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师资,开发生态保护方面的课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内涵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在遵循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改善设计,以图构建人类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空间,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生态性内涵即在构建生态性环境上,将节水系统、节能系统、降噪系统、热循环系统等因子充分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环保工程技术课程,针对不同的空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绿色”设计。尤其是,当今社会,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性上的发展尤为强调“古法今用”,将中国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引用到教学中,特别是传统的“被动式”生态概念,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态性教育开辟出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本土的艺术专业生态性教育体系的完善。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的原则

2.1生态审美观的树立

在如今的环境背景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生态审美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保理念已经被植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审美观已经具备培养土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变得异常重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审美观主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美,因地制宜,把“自然美”请进来,通过不同的设计形式将“自然美”转化为与之和谐的“设计美”,使人工环境和自然和谐统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时时传导、灌输这种科学的生态审美观,可以避免设计者只注重单纯的形式美感而忽视环境的承受能力,消解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形式美”,真正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审美观的意义。

2.2多学科交叉的尝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其生态性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之上。同时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一门应用性强、综合理论知识丰富的艺术设计类学科,它既包含艺术类学科自身专业的统一性,同时又包括与其相关工程学科的关联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运用多学科交叉推进教学是可以尝试的新路径。将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环境治理方面的师资组织起来,研究探讨如何在减少对自然环境损害的基础上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不仅可以增加人居环境的美感,并且还能避免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受损。这种尝试可以解决实践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困境,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化水平。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的人才培养路径

3.1增设有关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理论知识

首先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当中加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理念的内容。将生态环保理念巧妙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当中,让学生对生态环境理论知识进行渗透式理解,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环保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如将住宅空间、餐饮空间、展示空间等设计课程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突出环保材料和生态空间理念的作用。其次是调整教学方法。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课为主线,在纵向教学中增设生态环保的理论课程,着重深入剖析与生态环保方面结合相对紧密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可持续生态环保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避免课程之间各自为营,缺少互动,使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

3.2设计项目课中引入现代环保工程技术类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建立在艺术学基础之上的应用性学科,它需要运用艺术的手段,结合工程技术来完成最终的作品。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美”需要通过材料和工程技术来体现,可见材料和工程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材料、工程技术了解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形式美,轻工程技术,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知识脱离了实际的工作需求,很多学生必须从头开始,严重削弱了学生对于工作的积极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外,还需加强环保材料和所对应的环保工程技术的知识普及,锻炼学生在项目设计中处理节能环保事项的能力,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体系。

3.3系统分析中外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经典作品案例

将经典的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案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建筑、生态环境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中外设计师优秀的生态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设计作品中。尤其是环境艺术本身是一门空间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自然生态规律、空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人工环境,通过对生态性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的实质意义以及它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明白这种凝固的艺术其实也是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积累素材,取精华,去糟粕,为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3.4结合地域特色进行生态环境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不仅需要在生态环保上下功夫,同时也应该注重地域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艺术设计作品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历史传统存在关联关系。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也是建立在传统性的文化艺术基础上的产物,它与传统文化融合后才变得更有生命力,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再“美”的艺术作品,也会乏味,不值得推敲。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上也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所设计的作品应结合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不显突兀,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

4结语

当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态观念已经形成,环境的生态性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尊重自然规律,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而且也应该成为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心思想,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每一个部分中。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对解决当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性问题,具有现实性意义,这也是世界各地对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极为关注的原因。本文以生态审美观的树立和多学科交叉的尝试为原则,试图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绿色”设计人才的途径,以期能对教育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0:11-14.

[2]赵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佤族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23-26.

[3]班建伟,刘松.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103-104.

[4]汪慧.解析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2):54-55.

[5]纪伟,邓扬阳.人工环境中的生态营造———美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考察与思考[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4):90-91.

作者:卞观宇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