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幼儿园空间设计应该进行合理的空间功能划分,使空间具有实用性、教育性。幼儿园色彩设计要考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程度,让颜色丰富且有节奏,加强幼儿园的可识别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幼儿成长环境。
关键词:寓教于乐;空间功能;色彩设计
1门厅设计
幼儿园公共区的空间都比较大,例如门厅走廊,在造型方面能够展现出自己建筑特色和规模。在幼儿刚踏进幼儿园的时候如果不能被门厅的设计所吸引,就很难让幼儿喜欢上这所幼儿园。在门厅材料选择上,应使用原木色;在造型方面,避免直角,采用一些弧线来处理,避免儿童在跑动过程中出现磕碰的现象。在大厅所设计的软装雕塑使用的是以动物为主调的设计元素,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很喜欢,并且雕塑的使用能够起到调动儿童情绪的作用,使得每名儿童在来到幼儿园时印象就很深刻,从而快速喜欢上这所幼儿园。
2美术手工教室
美术教室应选择采光好,活动空间大的地方,每个教室应配有一个大的手工操作台,便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手工,方便每个孩子参与课程。在教室中还要配备洗手池,方便儿童上课时的需要。在美术教室的设计上,在家具的选择上,参考3~6岁人机工程学;在材料的选择上,多采用原木材料使得色调统一。在教室设计中,要强化交互空间的设置。现阶段,大多数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多忙于事业,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也会变少。因此设计交互设计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室里设计一面涂鸦墙,孩子们可以在墙上涂一些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幼儿教师在指导方面应多渗透一些主题,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认知更多的东西。
3室内活动室
在教室内,也要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因摆放过多的教具而占用儿童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在场地空间充足的条件下,应配有室内活动室,在天气不能够满足户外活动的条件下给儿童提供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交往。空间中的设施多样化满足3~6岁的儿童攀爬活动需求,在室内游乐设施材料上也要避免直角且环保材料。针对室内游乐设施的造型,在设计过程中分割出多个单元,在研究少儿心理时发现幼儿对空间的需求,即多喜欢找一些“小天地”进行活动。
4音乐教室
音乐对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幼儿阶段也是接触音乐的黄金时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音乐能够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创造力。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音乐教室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室作为公共区域的重要场所,可组织类似合唱活动之类的项目,也可以作为舞蹈教室使用。
5图书阅览室
在图书阅览室设立了两个分区,一个是为在校老师所提供,另一个是为学生提供。在图书配置方面保证资源的丰富性,培养幼儿有阅读的好习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时候培养的习惯更容易伴随一生。在一项调查中,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对其日后的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少儿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变得尤为重要。
6幼儿园室外设计
室外空间对于幼儿园是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应多在户外活动。因此,户外活动空间要做得有趣才能吸引幼儿在户外活动,用最大的装饰来保证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户外跑道上应采用柔软的塑胶地板,避免出现直角,考虑日照时间;户外活动设施也要多样化,可以多采用废物旧料制作,总之要考虑设备的牢固性。各种户外设施要做成圆角,表面光滑,避免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受伤,活动设施多考虑集体合作的功能,锻炼其配合性和集体协作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场地的宽阔,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尽可能多地有些景观小品和户外设施,无形当中吸引孩子的活动方向,让孩子愿意待在屋子里而不愿出去活动的想法得以改变。
7幼儿园色彩设计
在对幼儿园空间进行设计改造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对色彩的应用。幼儿园空间色彩的设计要考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在颜色使用上尽量避免纯度过高,搭配上也要考虑和谐美观,利用色彩的形式美法则多重组合,予以儿童一个多彩的世界。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园颜色的可识别性,良好的颜色区分会使空间划分得更直观;利用对比性色彩,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区域。色彩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红色或是橙色能够激发少儿的创造力,而像冷色系列的颜色则更容易让儿童安静下来。要考虑到幼儿在幼儿园里待的时间很长,因此对色彩新鲜感的持久性就极为重要。在儿童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多参考这些色彩的使用规律,充分利用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在空间中要注意色彩的衔接,在颜色选择上要站在幼儿角度来设计,最好是以柔性色彩的运用为主,颜色处理不要过于繁复。室内空间可采用不同的色系进行区分,使空间颜色丰富且有节奏,这样才能在儿童成长时起到加分作用。幼儿园是儿童集交友、玩乐、学习于一体的场所,幼儿园设计要既能丰富儿童的娱乐和学习体验,又能够减轻儿童入园的焦虑,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设计一个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培养与智力开发的室内空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教育资源改进方式。
作者:杨尹 李明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