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老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老住区环境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老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摘要: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宄的总报告》中指出:2013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人次,而且在本世纪中叶前,会一直保持高增长的速度,预计在2025年会突破3亿人次,并且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人口年龄的颠峰值:4.87亿。随之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数量的30%左右,显然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已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对我国现代社会未富先老的现状,国家已把养老住区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不断新建的养老住区为空巢老人的晚年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活保障。为了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养老住区并且有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相关景观环境。本文将以养老住区里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他们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上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如何更好的创造符合老年人心理行为特征的住区景观环境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养老住区、景观设计、人性化

一、老龄群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分析

1.老龄群体的生理特点分析

生老病死是生命体的一个完整过程,人类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从新生到衰老的过程,在人的身体达到成熟期后,体内的各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一连串的生理功能的衰退。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外界环境需求的变化,因此研究适合养老住区的景观环境,因该从它适应的人群为出发点去探讨哪些景观因素是对老人有益的。老年人最显著的生理变化就是血液循环变慢,对热量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老年人冬天易冷、夏天易热。所以在整体的景观环境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养老住区老人的需求和特点。其次是身体组织以及骨骼的老化,骨骼和肌肉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重要保障。老年人的体内因糖元的供应跟不上消耗所需的能量,所以无法为身体提供持续的动力,继而使老人的活动半径减少。在听觉上,老人表现的特征是短时间的失听,对高频音不太敏感,因此在生活中常见老年人在相互交流时需要靠近谈话人,这正是为了弥补在听觉上的衰退所致。

2.老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自身心理特征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年龄和身体逐渐衰老的过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逐渐减弱,从而导致他们的内心压力变重;其次,老人对逐渐衰老的事实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的,他们并不易接收衰老的事实,从而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内心的负面感情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随着老人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活动空间、生活节奏都会随之改变,这时家庭会成为老人全部生活重心的所在,由于他们逐渐与社会脱轨,会进一步造成他们心里落差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1.失落感:由于家庭身份的转变,老人对家庭的实际贡献降低,家庭地位也会随之降低,从而造成老年人在心理上巨大的落差感。在退休前,个人价值带来的成就感越高,在退休后的失落感进而会更高。2.孤独感、空虚感:在老人退休后,老人与社会的交流会越来越少,生活半斤会越来越小,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加上社会的进步,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大多数老人,特别是在自己的交际圈越来越小之后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3.自卑、自闭:老人的自卑感主要是源于自身身体机能的衰退,听力、视力以及记忆力的下降,导致老人从身体机能上的衰退转化为心理的自卑,若在此中间,外界他人更加以埋怨,更易使其情绪恶化。久而久之,会使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的爆发点降低,逐渐缺乏自信的他们会进一步与社会脱轨,甚至会产生恶性循环,愈演愈烈。4.恐惧感: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老人对身边环境的不确定性危险因素变得比一般人更为敏感。他们对自己自身保护的暗示会更加频繁,如:时常会担心自己发生磕碰、摔倒等。因为自身心理防线的下降,会使老人患病率非常高,会担心疾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打击,更害怕意外的发生,这种不良情绪会更进一步的使老人产生对疾病的恐惧。

3.老龄群体的行为特点分析

老龄群体的行为特点会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经济能力、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的差异而形成个体的差异性。现代老人又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过去相比有了更高的自主性,如:可支配的时间增多、可活动范围扩大、活动的多元化等特征。而对于老人,在差异性的基础上他们也会有许多相同的活动。从类别上分,可分为以下几类:健康类,老人最关注的就是自身健康的问题,而日常的常规锻炼对老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许多公园或者广场都可以看到老人打太极拳、广场舞、做操以及球类运动等。在养老住区的景观环境当中需提供供老人休闲的运动场地,可以鼓励老人在一起集体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也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因此在整体的规划设计中,需加强休闲空间的比重,更好的引导老人参与其中。其空间会设置的比较私密,比如宅间小道、休闲厅、小型草坪绿地等;在互动式的活动方面,可以利用休闲空间,打造能够下棋、聊天和交往的空间。带小孩是现代老人非场频繁的活动之一,但是这类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孩子的天性会活蹦乱跳,寻求更大的活动量,而老人作为陪同者,要时刻的跟随在孩子的后面,一般的小孩更会对色彩鲜艳、可活动性大的地方感兴趣,因此在整体的设计当中,需要注意更多的交互式景观环境设计,而安全性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营造更人性化的养老住区景观设计

1.合理规划住区的道路系统

养老住区的绿色空间更需要高品质化的打造,以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在公共空间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步行区是必不好可少的,这个绿道可以提供老人的日常活动需求以及他们相互互动的场所,在绿道的围合中心,可以通过温室的搭建,提供给老年人一个半开放式的空间,在里面进行园艺活动,增加老人的动手能力,增强老人间相互合作的使命感。这些方式使老人无论是从心理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可以让老人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

2.加强无障碍设计

加强无障碍设计在养老住区中是非要有必要的,因为老人的心理、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无障碍设计在养老住区中也不仅仅应该是在景观环境方面应予考虑,而是在做整体养老住区规划、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过程中加以整体性的考虑。关于景观方面,在环境设计时,可以更多的考虑有便于老人行动的一些可触摸的种植床、水池等设施,也可以根据实际场地的地形、地貌以及高差变化搭配出不同层次的植物形态供他们驻足观赏。

3.创造可控性强并便于选择的多重空间环境

因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可控的空间环境对于养老住区来说十分关键,通过创造不同层次和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采用适宜实地地形、地貌的隔断来对空间进行无意的分隔和界定,即通过私密性和半私密性的空间进行围合组成。绿篱、景墙、灌木枝叶等遮挡物都可以作为边界形式,也可通过地形、道路、水体等要素来划分空间。在设计多重空间环境时,需考虑到年龄增长给老年人在心理安全感上造成的缺失,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使老人在不同的空间找到自身不同的价值,也让老人在抵达不同的空间环境中,主动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

4.创造交往互助的公共空间场所

对建筑灰色空间的合理应用是创造交互性公共场所的重要一环,在灰空间放置一些轻质,可随意摆放且具有安全和舒适性的座椅,不仅可以吸引老年人再次聚集还可以让他们随意的设置他们需要的场景,以求以自己喜爱的距离、角度和方式与老朋友交往。单独座椅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满足另一群老人喜爱独处的心理需求。其次,在各个场地之间建立视线的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老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强,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另外重要的是将室内,室外空间巧妙的结合。如设置阳光室、屋顶花园、室内小剧场等,老人们在半开放式的活动空间里可以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以防因气温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作者:马艺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