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地方文化融入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地方文化融入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地方文化融入实践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各地方产生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些地方文化在高校范围内除特色课程的建设外,专业课程改革的模式鲜有论述。本文以浙江广厦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将特色专业建设中地方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为着手点,转化地域文化资源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利于文化的感知与认同。对于传承我国的地域文化和促进高校特色专业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特色专业建设

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方案(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各地高校均以地域特色发展为优势不断发展特色专业,促进地域产业呈持续长远发展趋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涵盖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地方性文化是地区长期发展的结晶,可作为该专业设计类课程灵感的源泉,融入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国地域广阔,数千年历史沉淀下,各地域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特色元素作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存在于诸多方面。江浙地区建筑可以说是南方建筑代表。江南水乡建筑依河而建,房屋坐北朝南,承重结构多为木梁,设计过程非常注重室内采光、通风,墙体用砖、土块砌筑而成,建筑整体雕梁画栋,形成独有的小桥流水风格。环境设计通常和建筑淡雅、清新的风格相适应,通常以黑、白、灰为主,就像中国山水画一样,没有艳丽色彩作陪衬,但却能将秀丽、雅致的景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地域文化之根地方,是慢慢历史留下的见证,是当地人文、环境、风俗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气候中。例如,浙中地区的东阳市,地理上有“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之独特形貌,文化悠远,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影视名城”(三乡一城)。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变迁加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建筑特色,建筑装饰部分施以高超技艺的木雕技术,独具一格。

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一)发挥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在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不断变革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下,地域文化传承逐渐成为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拥有新思维、新力量的地方高校无疑是文化传承的最佳地方。在传承过程中,既能对社会文化进行整合集散,又能地域文化渗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引领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有深远影响。现阶段,高校职能定位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尤其是走应用型道路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立足地方、行业、企业,从实际问题出发,突出应用,服务于地方、行业和企业。对于专业特色的发展,地域文化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域文化融入课程彰显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认同广阔的土地、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各地区形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地方文化。每种地方文化都透漏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美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展现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在高速的城市化背景下,诸多高校设置该专业。部分高校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清晰度不足、专业特色缺乏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将地方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完成地方文化元素的调研、整理、提炼、加工、再创作。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深度了解,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

(三)地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教学资源根据对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调查,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多参考西方该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各高校急需探索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作为教学转型的重要参考,为专业的特色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专业教学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到某些地方进行文化采风,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对地域文化有更深层次理解,地域文化形式多样,可到村落体验生活,也可以对参观民间手工艺品,老师尽量多的搜集本土文化资源,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为本土设计师。AutoCAD+3dsMax是人们对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印象,本土资源的融合打破这一认知,使得课程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向学生传输更多地方特色设计知识。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创新能力增强,提前接触社会文化,使其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四)地域文化不断激发学生进行设计创新设计和文化相结合,是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体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课本知识回归现实的趋向。学生处于浓厚的地方文化中,在生活、学习中都将文化意识渗透进去,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种文化习惯,在设计中自然带入文化特色。不可否认地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学生吃透文化精髓,定能在环境设计中显现出自身设计的独到之处。

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一)融入途径1.完善以地域特色文化为积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总体设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至关重要的部分。笔者所在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2017年开始进行针对地方性文化进行专业的顶层融合。从培养目标层面,确定了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调整、确定了地方文化的融入纲要;素质结构中调整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设置层面,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专业群平台课、专业课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专业课拓展课四种。地方文化快速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方式尤为重要。要刺激学生的文化情丝,让其对文化感兴趣进而主动深入理解。在专业课程中的平台课、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中,以项目化或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地方文化的融入。以笔者所在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浙江东阳历经代代传承与创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雕刻技艺,形成特色的“木雕文化”。从雕刻技艺来说,常见的木雕以深浅浮雕、透雕为主;从构图形式来说,散点透视、鸟瞰透视为主,注意主次、远近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精雕细刻下产生无数精美的二维图像,这不仅仅是对木雕的装饰展示,也是对地方文化的具体表达。在专业拓展课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增加开设了数门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课程,如“东阳红木家具赏析”“东阳木雕装饰赏析”“东阳民居”等。总体来说,笔者所在专业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科学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在具体课程中,将具有代表性的东阳地区的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这不仅对于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艺术是一种传承和发展,还对于特色专业的核心力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地方性高校依托地域优势,便于开展地域文化的调查、整理与分析。以东阳地区为例,在市域范围内的东阳木雕遗存(含东阳木雕博物馆)30余处。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的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资源转化利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地方文化特质。将学生从教室带入特定场景中,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的综合体验能更深层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汲取地方文化的内涵才能在专业设计事件中才能达到更高程度的提升。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了解到理解,从整理到提取利用,完成全周期的收集—整理—思考分析—再设计的过程。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能彰显设计的独特韵味。3.课程融入的具体方式地方文化的课程化融入要根据课程性质、课程标准的不同分阶段进行。笔者与多名一线教师探讨,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完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现阶段从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三类课程进行地方文化的融入实践。专业基础课,开设时间通常是大一、大二学年。课程多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主要以开放或限定主题的方式,阶段性设计教学内容。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在大一第一学期,以“写生、平面和色彩”为主要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内容包含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空间的能力结构训练。将东阳木雕纹样以二维图像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运通合理的设计手法,进行图形、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创新展示。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在大二学年。课程为核心性课程。我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公共环境景观设计”“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基础”等。在该类课程中开展专题设计,教学实践中渗透地域特色艺术审美意识及文化保护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地域特色元素的穿心利用内容,展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展示。以“公共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为例,课程中设置了三个主要的教学实践项目,分别为公园空间、商业空间、广场空间的景观设计。以专题设计的方式,选取东阳本地的地段进行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完成调研—规划—设计的内容。专业拓展课,开始实践在大一、大二学年中,课时相对较少。主要以普及地方文化为主。以“东阳木雕装饰赏析”课程为例,从地理因素、人文因素、东阳民居保存现状、传统东阳民居的建筑形式、各类题材装饰纹样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展。学生通过历史文献、现场了解等多种方式不断加深对地区特色文化的了解,在精神层面上感知文化魅力,学生在精神上与文化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其在设计中彰显地域特色。

(二)教学效果分析1.提升文化认同的同时,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多元化知识的影响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各课程之间相互影响,自成特色。与传统的枯燥教学相比,地方文化为主体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可利用的地方文化元素教学素材很多,教师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输,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度较高,对地域性的文化认同增强。经历了真实场所的带入与调查,让学生学会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学生会不自主的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专业课教学质量随之提升。2.为学生打开创新之门地域文化是人类历史演变遗留的精华,只要学生愿意去探索文化背后的故事,总能收获不同的设计思路。只要学生走进这扇门,无数的创意灵感将喷涌而出。仅2019年,本校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中,以地方性文化为素材的就占据半壁江山。学生在课程、竞赛中活学活用,大胆创新,成为不可复制和模仿的艺术设计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3.保证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现代社会的生力军。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未来将更加辉煌。高校教育中地方文化和专业类课程的融合,不仅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同时保证地方文化多样化的传承。通过时间的积淀,地方文化资源库将日渐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本以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基础,涉及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具体内容。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形式、功能、美学内容还应满足精神内涵的内容。东阳木雕文化,源自秦汉,时至今日想要更好的发展,必将采取多元发发展的道路。地方高校的针对地方文化发展建立的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将使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四总结

实现地方文化资源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的转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还有助于完善专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关注与重视,使地域文化以更多更优的形式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翩翩.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艺术教育,2018(1):177-178.

[2]尹丽.基于传承地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3):112-113.

[3]周斌.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08.

[4]周益.初探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49-50.

[5]刘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5):55-56.

作者:方敏 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