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之一,其精神内涵极为深厚和丰富。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对传承中原文化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都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目前对此课题的研究较为稀缺。基于此,对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传承;创新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者对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关注度正逐渐增加,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融合对两者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分析了两者融合之后的不足,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策略;第三,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由于研究阶段和研究角度不同,前人成果中有两个问题未能深入展开或被忽略:其一是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内涵研究;其二是对中原文化与环境艺术的专题性研究。基于此,笔者在对作为中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原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以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相关探析。

一、中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一)中原文化概述对于中原文化,现代学界基本将其认定为一个地域性概念,并将其视为在中原大地上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的总称。本文所说的中原地区,仅指以河洛为中心的河南大部[1]。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经历了最初的孕育与萌芽、形成与发展、兴盛与繁荣的过程。大量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为中原文化的萌芽起点,中经裴李岗文化等后进入文明社会[2]。在仰韶文化之后,中原文化进入了萌芽和形成的阶段[3]。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为中原文化兴盛与繁荣的主要时期,中原地区在此时是中国封建政治统治的中心地区,经济文化实力在全国占据了主导的地位[4]。元代时中原虽不是文化中心,但从河南各地出土的与戏曲有关的文物,见证了河南在中国戏曲起源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看出,中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挖掘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内容。

(二)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环境艺术设计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为研究基础,协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关系,从而实现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不仅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益,而且对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有利。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原文化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不同民族风格的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中国文化的共性特点,也有其独特的内涵。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原文化表现在其标示性建筑或人文建筑上,如建于1971年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等;还有在大型公共空间设计中,有意将中原文化元素融于其中,起到装饰空间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作用,如郑州地铁站的设计,在文化主题的设定、空间界面的设计、公共艺术墙的设计等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一定的中原文化特色。在中原文化中,可学习和借鉴的元素可谓无穷无尽。如可借鉴陶器、瓷器等的造型,还可利用其中的图案纹饰进行再创造等。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与现代环境设计融于一体,赋予设计作品新的生命和含义,体现出文化内涵和当代精神。汉字是组成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汉字作为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书法形式具有不同的审美特点,这对环境艺术的设计风格有重大的影响。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计就是典型的以文字为创作元素的设计案例,准确表达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等内容。博物馆主题馆前面的广场上,矗立着将馆徽立体化的标识,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篆体“字”。图案是一种具有具象性和抽象性的表现形式。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自然也赋予了图案特殊的艺术含义。以濮阳龙行广场的龙雕为例,其设计灵感源于1987年濮阳西水坡发掘出的距今6400余年、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形图案,其寓意深刻,彰显了濮阳地方特色。这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原文化元素的案例不胜枚举。以太极图为例,在现代设计中不仅要取其形和意,而且要取其神,把它和当代的产品设计结合在一起,融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富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太极图形的文化特质。以阴阳形沙发为例,把传统中原文化精妙地运用于沙发设计中,不但文化特征明显,且具时尚、现代感。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措施与对策

(一)深谙中原文化,考察当地文化学界一般认为中原文化具有四个特点[4]。一是根源性,即原创性。二是正统性。三是系统性。四是开放性。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对中原文化的四大特点有明确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应该对当地文化充分了解。以登封地区为例,登封市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深谙登封地域特有的文化,并能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使环境艺术设计既体现登封文化内涵,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改革环艺教育,培养设计人才近几年,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加强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力求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但这些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如下。一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特别是高职高专类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实操和应用技能为主,缺乏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更缺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二是教育理念较为僵化。三是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不够。针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除基础课程外,在专业基础课中也可以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如3Dmax课程,就可以加入造型的建模学习和训练,之后逐渐增加文化元素的运用及再创造能力的训练。如此,学生不仅会对传统文化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还加强了对传统文化具体运用以及提炼出适合的元素进行创新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对中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两者有效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对策,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内涵深厚,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对中原文化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理解还需加强;第二,中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效融合,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环境艺术的创新发展有切实的促进作用;第三,对中原文化的实地考察非常重要,同时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设计人才,才能对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与传承中原文化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庚香.中原文化精神[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2.

[2][3][4]刘成纪,杨云香.中原文化与中华民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53,54,56-77.

作者:周斌斌 王成文 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