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思考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强的新兴专业,其理论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能与不断发展的专业课程相适应,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分析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是实践的基础,任何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课程的支撑。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一个注重实用的专业,但其“包含艺术和设计两方面,对学生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生活生产之中”[1]。因此,理论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而以往的理论课程已经难以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发展,使理论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相适应,已成为相关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基础理论课程与所用的教材相对统一,较少有院校会针对自身的专业特色编写相应的理论课教材;其二,交叉学科较多,涉及的理论课程范围较广;其三,不同类型的理论课程往往由不同的任课教师讲授,教师之间缺少深入的沟通。这些问题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1.内容重复部分较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强,涉及面宽,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很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在专业理论的广度和要求掌握技能的繁多上都体现着该门专业的特征”[2]——学科的综合性和运用的广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该专业的理论课程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城市、乡村、建筑、园林、机械、美学等多个方面。因此,广泛地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熟悉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与设计思想,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关理论以及设计的规范与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专业涉及的交叉学科越多,相关的理论课程就越容易出现重复的内容。尤其是各个学科理论课程教材的整理汇编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在学科交叉部分,必然会出现重叠的内容。因此,一些不同的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同的教学内容或重复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是不利的。重复学习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教育资源。如果这些课程由不同教师开课,教师之间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这个问题就会更加凸显。

2.教材比较统一,缺乏特色与针对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较为常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中外设计史、中外园林史、美学概论、设计概论等。这些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专业内的普及性教育课程,大多有统一的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在通常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固定,如,某一个概念或某种设计理念在每版教材上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3]。统一的教材和相对固定的知识点有利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与考核,这对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新生和需要参加统一考试进行深造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随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越来越注重自身专业特色的塑造,一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专业特色课程,以凸显品牌专业特色。然而,这些专业特色课程大多与设计实践相关,以往的理论课程变化并不大,部分院校没有开设与特色专业课程相适应的特色理论课程,也没有适当调整通识性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难以适应专业发展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注重实践与运用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设立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4],它既离不开实践课程提供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又离不开理论课程提供的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现在,部分院校设立的专业特色课程多偏重于实践与运用,理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变化与发展,这容易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原先的理论课程属于普及性教育,随着专业课程越来越细致化、特色化,这些基础理论课程已难以很好地为当前的特色专业课程服务;二是在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原来的理论知识储备已难以继续支撑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课程的课程设置相对统一、固化;二是教学内容追求普及性,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如何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建设发展的关键。

1.理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理论课程的合理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理论课程的合理整合;二是对理论课程的合理筛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涵盖面广,相关交叉学科较多,涉及的理论知识也比较繁复,这为理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不同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反复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与相同的知识点,应合理整合设置所有的理论课程。首先,相关院校应设立专门的理论课教研组。这样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所有的理论课程,重新整合一些重复内容较多或与专业关联不紧密的理论课程,以避免设立过多的理论课程,起到优化课程内容的作用;另一方面,教研组的设立可以为相关的任课教师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不同理论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探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分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而且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相关的课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对比与梳理不同的理论课程,找出其中重复的知识点和与专业关联不密切的部分,促进相关理论课程的合理整合。最后,现有的理论课程大多开设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生之初。由于当时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缺少专门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部分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了与其他设计专业相同的普及性基础理论课程。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之前开设的理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已难以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筛选原有的理论课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从各个相关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立就可以看出。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不断增多,越来越向细致化、特色化发展,而理论课程的设置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尤其是教学内容。原有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需求,但缺乏专业针对性,难以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课程相适应,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整个专业的发展。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提升与发展,必须基于三个层面。首先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不断细致化、纵深化发展的专业课程相适应。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展示设计课程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课程现已细化出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橱窗展示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多门课程,而对应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却比较笼统,难以为细化出来的专业设计课程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讲授这些专业设计课程时,必须花费课时讲解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不仅会造成知识点的重复,而且会占用设计实践的时间。教师只有更细致地分类梳理与研究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与向细致化方向发展的专业设计课程相适应,这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发展十分有益。其次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不断向特色化方向发展的专业课程相适应。相关院校开设专业特色课程,不仅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各个院校树立自己的专业品牌,这对于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是十分有益的。但这些专业特色课程大多与设计实践相关,开设特色理论课程的院校不多。这一方面体现出部分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理论研究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体现出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脱节。这使学生在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中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也限制了专业特色的发展。开设专业特色课程的院校可以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与特色课程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具有特色,而且可以增强教学内容对专业特色课程的适应性。最后,优化与调整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需求。以中外美术史为例,该课程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直接关联性较弱,且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这类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或强化与专业教学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从专业学习与运用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调整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原有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美术、美学、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开展整合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更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名称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专业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这些特色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生命力与适应性的关键,但同时也为该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尤其是理论课程的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支持,只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得到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整个专业的长足发展。相关院校应合理设置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这能对解决当前本专业理论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艺.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3):150-151.

[2][4]王沫.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129-130.

[3]陈曦.新时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22-123.

作者:李元媛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