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双创”下的新农村发展环境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创”下的新农村发展环境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双创”下的新农村发展环境艺术

摘要:“双创”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创新元素。本文就“双创”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发展中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原则与策略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双创”背景;新农村发展;环境艺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对新农村环保意识进行研究,是为了开拓更加广泛的新农村发展道路,使得农村的环境建设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国家政策以及当前农村的环境建设等方面对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从乡土性和创新性两方面探究“双创”主题下新农村环境艺术的建设策略。

1“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机遇和重要性

1.1“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机遇

1.1.1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近年来,我国对自主创业以及创新发展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支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双创”具体政策,其中,对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关注尤为明显,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环境等方面,国家政策都为新农村领域内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这就为农民自主创业以及私营经济在新农村的扎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境艺术的发展[1]。

1.1.2农村环境发展的落后农村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短板位置,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在文化环境的塑造方面,都呈现出较为落后的状态,这就使得农民阶层的整体文化素质以及生存环境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甚至在一些区域的建设中,传统的文化元素也失去了其传承价值,这就使得农村的环境发展呈现出一种低迷的状态。针对当前发展环境落后、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以“双创”政策为指导理念,开展一系列的建设工作,从而为“双创”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机遇。

1.2“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1.2.1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环境舒适度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中,环境建设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所以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居住环境一直保持着不甚满意的状态。而在“双创”政策的支持下,新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得更加快速,环境建设中也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性,在对环境建设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会融入更多的生态文化理念,激发出乡土资源中的有效成分,所以在环境改革的背景下,人们的环境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就得到了明 显的提升[2]。

1.2.2有利于开发农村的乡土资源在创业和创新政策的影响下,农村的环境建设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活动,而乡土资源的作用就可以在这时得到体现。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虽然农村具备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这就导致了乡土资源的浪费,在创业以及创新的理念支持下,乡土资源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得到利用,从而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愈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环境建设的艺术特性,带给农民多样的审美感受。

1.2.3有利于带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环境建设势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对环境进行布置和构建的过程中,会引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投资,对乡土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使得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农民能够在环境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职位,从而得到收益,同时环境的艺术性也有利于开展乡土旅游,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来源[3]。

1.2.4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文明水平在“双创”背景下,环境建设,相比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绿色可持续资源的挖掘,所以农民的环保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他们会更加重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在艺术性的指导下,会为农民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从住宅设计、观赏景观等方面体会到环境艺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水平。

2“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原则和探索

2.1“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原则

2.1.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农村的环境艺术发展进程也应该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乡土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活力[4]。在环境的规划布局中,应该尽量避免对现有布局的破坏,尽全力保护现存的绿化植被,同时也要对农村中的自然环境,如耕地、植被、动植物栖息地等部分采取严格的保护制度,无论在开发还是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违背可持续的原则。2.1.2乡土文化的不可替代原则乡土文化的不可替代原则是新农村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和建设中,都不能违背农村特有的文化特色,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并激发出乡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使其成为一个闪光点。因此,在构建环境艺术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当前农村环境中的原有特色,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采用一些与农村整体背景不相融合的元素,应该在尊重和保护现有景观、住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2.1.3农民主体原则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理念,在进行新农村环境艺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民主体的原则,广泛吸纳农村中的有识之士或者待业人员,尤其是老弱病残人士,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持久稳定的收入,从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使得我国农村的环境建设弊端得到一定的改善[5]。

2.2“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探索

2.2.1绿化的艺术性绿化是乡村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见的一种环境艺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下,我国农村的绿化建设也渐渐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过度绿化的情况,即过于强调绿化的规整化和整齐性,导致其失去了乡村特有的艺术性,所以在进行绿化时,应该尽量发挥村民的主观意愿,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而在公共区域就可以雇佣专门的村民进行管理,这样既符合创新的理念,也完成了创业的要求,还能增强绿化环境的艺术性。

2.2.2亮化的艺术性亮化指的是农村环境中的一系列照明设施,它不仅起到了实用性的照明作用,还能增强农村环境的整体性美观程度,从而实现环境的艺术性。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中,围绕着“双创”政策,农村的亮化设计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降低建设的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使得村民能够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进行生产生活活动。而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中,也为节能减排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给予更多人创业创新的机会[6]。

2.2.3美化的艺术性相对于环境中的绿化和亮化元素,美化能够更加突出农村环境的艺术性,它通过对外部环境,诸如外墙、公共设施等进行处理,改变其原有的单调性,使得农村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一种审美特性,让居住在其中的村民享受独特的民风民俗。而在进行美化设计时,也应该关注整体的协调性,使得美化建设能够与农村的整体环境达到完美交融的效果,从而发挥出其强烈的艺术性。

2.2.4标识的艺术性文化标识也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立宣传牌、村碑等方式构建起完整的文化设施体系,起到宣传和警示的作用。在“双创”政策的背景下,新农村发展的环境艺术,应该更加关注标识的艺术性,从乡土文化中提取具有本土特色的元素,将其作为标识的主体,这样既能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还能为乡村发展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事业和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7]。

3“双创”背景下新农村环境艺术发展的策略

3.1吸纳新农村创业主体,发挥环境艺术的乡土性

3.1.1合理保留现存艺术景观为了将“双创”的政策理念发挥到实处,新农村的环境建设应该合理保留现存的艺术景观,保持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农村发展的历史,以此作为环境艺术的核心概念,并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创新性地融入乡村环境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乡土文化的传承效果,还能使得环境建设更具艺术气息。

3.1.2充分挖掘本土绿色材料除保存现有艺术景观之外,还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绿色材料,使得环境建设更加具有环保特点,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利用当地的绿色资源,不仅可以增强环境艺术的环保性,还能够对当地的内需起到促进作用,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副业,从而推动乡土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带给他们更加富饶、文明的生活感受。

3.1.3发挥村民环境建设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民应该居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顺应“双创”政策的要求,在农村的设施环境中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从“大众创业”的角度出发,构建村民环境建设小组,征集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并对提出优秀想法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经济收益,拓展他们的从业范围;另一方面,从“万众创新”的角度出发,广泛征集村民的创新性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他们为主体激发环境建设的乡土文化性[8]。

3.2引进先进的建设人才,增强环境艺术的创新性

3.2.1搭建新农村与高校的沟通平台,加强环境艺术的专业指导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还不足以支撑环境的艺术性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创理念,增强环境艺术的创新性,有关部门以及新农村主体可以主动与高校搭建顺畅的沟通平台,使高校的先进教育思想和专业理念能够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而高校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主动派驻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农村指导和协助环境的艺术性建设。

3.2.2构建完善的高素质人才机制,增强环境建设的新鲜血液为了充分发挥双创理念的有效性,农村主管部门和单位应该建设专门的人才引进机制,使得高校毕业生或者相关专业的人才能够实现人尽其用,缓解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因此,为了吸纳先进的专业人才,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出政策优势,结合双创理念,利用物质资源、职位资源等优势,吸引环境建设方面的人才主动投身于新农村发展中,为环境建设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3.2.3引进私营经济的创业体系,提升环境建设的灵活性在新农村的环境建设中,缺乏资金支持以及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成了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没有灵活的经济体制,单纯地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很难全面地完善当前的新农村环境建设,也无法构建起成熟的发展体系。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创业创新发展,使得其环境艺术建设充满灵活性,应该引进私营经济,发挥其吸纳待业人员的优势,让更多的农民以及社会人员拥有创业的机会,为环境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9]。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就业,拓宽他们的收益渠道,从而为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的环境艺术对于农民就业、农村环境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普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将“双创”理念融入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从乡土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对新农村的环境艺术建设的策略进行探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不断深化“双创”政策对于新农村环境艺术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培勇,赵春霖.乡村振兴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互动研究——以四川绵竹地区乡村振兴为例[J].知识经济,2019(19):14+16.

[2]吴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初探[J].绿色环保建材,2019(9):53.

[3]解俊.新时期农村住宅环境艺术设计策略[J].居业,2019(8):55+57.

[4]笪娟娟.环境艺术设计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以肥东县长临河镇星光社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0(11):83-85.

[5]韩宁,李清.乡村振兴视野下地域文化在新农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6):225-226.

[6]方磊.论环境艺术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8):46-47.

[7]崔国顺.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艺术建设研究——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出发[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9):62-63.

[8]赵文.浅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5):169-171.

[9]宋晓青.构建“以农民为本、艺术化”的新农村公共空间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7(9):12-13.

作者:亓晓丹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