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浅议

摘要:关中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在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体现。阐述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含义和发展背景,分析了传统村落文化与景观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意义,从而提出提升关中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关中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升级。景观环境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重视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开发与设计。由于传统村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集中区域,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因此,在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设计与传统村落文化的契合度,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新时代艺术设计特色。关中是我国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处我国西北腹地,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等多个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面对现有的村落现状,采用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再现村落中的人文及景观环境。同时,全方位呈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景观特色,为村落文化、民俗、工艺等的传承及弘扬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

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概述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村落是人口聚居的主要形式,其中,由于聚居形态和文化景观的不同,逐渐形成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形态。“村落”———指在边界相对清晰的特定区域内,以农业人口为主角,开展生产生活及聚居繁衍的空间形态。2012年9月,我国相关部门将“古村落”正式更名为“传统村落”,强调传统村落文明的价值及传统意义。“传统”———突出村落文化、文脉的延续性,反映我国农耕文化发展历程,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保护意义,充分体现古村落的文化历史价值。“景观”———是人类、自然及事物共同组成的视觉环境,不仅包含现实中的“景”,而且包含人类在环境中的感受和体验。“文化景观”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被称作“历史景观”,与人文景观及人为景观在词义方面具有等同性。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求,利用自然景观中的基础材料,逐渐形成景观现象。1992年,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将其定义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由此可见,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融合发展的体现,具有显著的演进及变化特征[1]。文化景观不同于人类有意识的景观设计,与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景观也有根本区别。文化景观设计,凸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长期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充分展示人类在历史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通过明确文化景观定义,能更好地探讨传统村落中的文化景观内涵。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内涵是指,围绕村落开展农业经济的文化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乡土特征,既包含居民建筑、街巷广场等物质性文化景观,又包含民俗文化活动、宗教信仰、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性文化景观。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融合大自然及人文关系的遗产类型,界定传统遗产类型中模糊区域的同时,拓展未被充分认可的领域。传统村落中的文化景观更侧重对人文的表达,重在挖掘其内在文化和价值。

2关中传统村落文化发展背景

关中主要是指陕西中部地区,包含西安、宝鸡、铜川、渭南、咸阳5个省辖地级市,54个县,土地面积5.55万km2。关中地区历史悠久,且对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因此,为了加快关中地区经济发展,需充分发挥当地优势,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底蕴,传承并创新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设计,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村落处于迟缓发展阶段。目前,在我国传统村落名单中,陕西省占比最大,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有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见图1)、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见图2)等。传统村落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相关政策及市场的引导下,区域文化价值、生产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可见,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及发展价值,也将助力于区域经济发展。

3传统村落文化与景观艺术设计相结合

3.1满足传统文化优化升级需求

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弘扬优化传统文化意义巨大,主要表现在,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统一;传承中华民族优化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是创新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和全面创建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目前,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多数保留着农耕生产生活方式,这与现代化绿色农业生产背道而驰,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因此,推动关中传统村落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利用文化景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根据调查得知,关中地区村落开发项目虽然较多,但未能融合村落文化,因而难以充分发挥文化景观优势。优化升级传统村落文化内容及形式,不仅能实现村落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而且促进了村落传统文化健康、持续化发展[3]。

3.2满足城市周边游和民俗文化共同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村落文化发展过程中,最有效可行的方式是开展城市周边游,将传统村落打造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14年,关中地区出现传统村落周边游相关文化服务项目,满足城市人们短期自驾游需求,让人们在远离都市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体味文化的厚重并增强生活感悟。通过整合利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将民俗文化与村落景观建设相融合,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旅游项目。如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构建包含果业创收、养殖业等及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的综合经济发展模式,2000年人均年收入达8600元。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传统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袁家村认识到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开展景观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康庄老街、小吃街(见图3)、祠堂街、书院街(见图4)等一系列生态化农业、村落文化资源及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新的致富路,并成为“关中印象”的体验基地。仅2019年,袁家村游客接待就超过6000万人次,整体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村民年平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袁家村作为关中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模范村,在保护、弘扬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帮助旅游者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4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4.1村落空间设计

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与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村落空间设计应充分凸显传统村落文化特性,提升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在村落改造过程中,将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环境空间与村落环境相融合,不仅能增强景观视觉效果,而且能彰显当地文化景观特点。科学设计传统村落环境空间,对激发村民集体责任感,调动村民“爱村、护村、建村”的积极性,优化村落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游客,不仅可以充分了解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而且能得到良好的视觉体验。另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建筑形态、自然景观,为关中地区村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2形式转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使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占比逐渐减小,日益侧重于第三产业发展,这对提升传统村落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形态,让人们了解当地文化景观设计风格,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4];另一方面,能充分凸显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从而不断强化传统村落经济建设,为村民生活质量提升及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奠定基础。

4.3原景再现

原景再现是指重现传统村落中的居住环境,充分展示传统村落人文景观的同时,使得村民与自然、历史、文化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就要求结合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文化,遵循本真原则,在现代化环境中创设自然化的空间,最大程度重现原样。在践行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在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前提下,展示传统文化中深藏的罕见工艺,如手工艺术、民间艺术,并将村落功能性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烘托民俗文化特有的韵味与精髓。另外,在社会、精神及物质中体现关中村落民俗文化,使得具有相同表达的民俗文化节点逐渐形成整体,为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秉承原景再现的设计理念,不仅可凸显传统村落景观特色,而且能展现传统文化景观环境设计作品中蕴含的建设技术[5]。

4.4提取组合及阐释升华

首先,传承优良的传统习惯,提取其中的文化精髓,科学分解文化要素,为关中传统村落构建文明乡村、传承礼仪文化等方面奠定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元素,从设计美学角度,将民俗文化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符号化设计处理,使得人们在自然人文环境中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最后,以设计对象的表达功能作为目标,提取组合中的民俗文化内容,使得人们在获得良好的环境体验过程中,增加对关中人们生活及生产状态的关注。近年来,关中地区大力构建丝绸之路的中华民俗文化长廊,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同样受到关注与重视,统筹建设纪念馆、展览馆、风情园、民俗博物馆及具有特色的多样化民俗小镇。然而在村落建设项目开发中,需要具有明确的定位,以民俗村落旅游为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及保护中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6]。以每个项目为点,一方面将其串联,逐渐带动村落整体化发展,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重新诠释散落遗失的文化符号及表达形式,升华关中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主题。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打造新型关中传统村落文化新空间,发展休闲独家旅游项目,促进关中传统村落经济发展,传承与创新关中传统村落蕴涵的历史及文化。

作者:王维娜 包敏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