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验代入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验代入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验代入法

摘要:环境设计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广泛而复杂的,人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也难以一概而论,正是由于不同人群对空间体验的差异,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空间使用者的体验带入场景之中则成为了设计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这种将体验带入的设计方法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体验;代入;差异

一、设计需求的差异性

设计的门槛绝非高不可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女性懂得如何搭配着装;男性懂得公文包里如何放置物品更加高效;人们懂得手机放在哪里更加顺手……这即是说,每个社会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设计的参与者,即使人们的职业、性别、年龄、肤色各不相同。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也往往是不尽相同的。例如,适用于成年人的桌椅也许并不适合儿童使用,相反,它或许会造成儿童的使用行为受限,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二、体验带入的必要性

那么,对于设计者来说,如何才能使设计品精确地与各类使用者相匹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将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需求归类,并将之带入到设计体验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例,学生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时,往往难以逃脱“纸上谈兵”的桎梏,所得出的设计图纸也时常是“华而不实”的。而这种“考虑不周”的设计多是由于尚缺乏对使用者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思考所造成的。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景观或规划设计图纸:从鸟瞰图上望去,场地呈现或巨龙或八卦,亦或是某个文字、符号的形态。而这种“上帝”一般的视角在图纸上看去是那么美好,以至于使人忽略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类设计的使用者是身处天际、藏于云间的“上帝”还是脚踏实地、形形色色的“人”呢?──当然是应该服务于人的,当人们穿行其间时,恐怕很难因察觉到自己正身处某种图形之中而感到欣喜。恰恰可能相反,正是由于臆造的鸟瞰图形,反而使得某些功能分区不得不为它作出让步,可能导致空间使用者的行为受限、心理感受不佳、空间的实用性降低。对此,笔者认为,设计的象征意义或形式美感当然可以存在,但首先应关注使用者在空间中的体验

三、体验带入的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分组考察、集体汇报、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将空间使用者的体验带入设计的分析方法。笔者将其方法归类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空间设计的使用目的和属性。首先,应对空间设计的使用目的和属性进行明确的定位。例如,医疗空间的使用目的是进行诊断、治疗、康复、医学技术研究等,其空间中不同的分区承担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若将其使用目的简单归纳为寻医问药这样的模糊概念,则难以在设计过程中与具体的空间使用目的与空间使用者相联系。2.空间设计受众的界定与归类。对设计受众的界定是带入体验的前提条件,不同的设计受众在空间中的差异化体验是设计中带入思维的核心。设计受众的归类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并非一成不变,这是由于人的需求与体验往往随空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例,学生在对某一空间进行考察后,对设计受众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的归类,a:男性、女性;b:消费者;工作人员;c:成人;儿童。这几种归类的方式都使设计受众及其对设计的诉求变得模糊化,从而难以对设计过程产生指导意义。因而,对设计受众的归类方式虽不能一概而论,但应尽量做到精确细化且与空间类型相匹配。3.差异化需求与体验的分析。以上述两个步骤为前提,即明确空间使用属性并精确细化地归类空间使用者后,则应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一特定空间中不同受众之间差异化的行为与心理诉求,思考这些差异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书店的幼儿读物区内,空间的使用者除儿童外往往亦有成人陪同。二者对空间尺度、色彩、材质等外部环境的感知有着明显的差异。儿童的活动能力、视线范围,对色彩、材质、造型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对空间设计的诉求;区别于书店的其他分区,成人在此空间内亦有看护、引导的特殊需求。不同类型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与体验,往往能对设计应解决的问题起到指向性的作用。4.体验带入设计过程。以上述内容为前提,将各类体验带入到设计过程当中,这是一种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设计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促成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两方面的引导:一是同一空间中不同受众之间行为相互促进或矛盾的协调统筹;二是对同一行为需求的多角度思考,寻求同一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案;三是对某些行为的限定,即并非对空间使用者的某些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善意的限定或引导。

四、展望

设计是为人而做的,人在空间环境中体验的优劣是评判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样,行为和心理上的体验也对设计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意义。由于我国高校环境艺术教学中普遍采取从理论到练习再到作业的教授方式;教学场所多集中在教室内;对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也往往是在图纸和电脑前进行的,难免在设计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切实研究与考量,而这些思考对设计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极其重要的。因而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指引学生将设计受众的体验带入到设计方案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相信这一问题会在未来的设计教育中逐步得到普遍关注,使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教与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奕苇.《体验式教学法:高校环艺专业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时代教育》,2014

[2]孙迟,.《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刍议》.《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7.

作者:侯月川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