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问题

摘要:近年来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较多,水环境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但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对工程实践的总结,提炼了部分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流域治理;河道;排水

1目前常见的整治措施概述

目前水环境整治工程常见的主要措施有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补水增容等。黑臭水体病在河内,根在岸上,点源污染作为黑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需要通过截污纳管得到初步控制,即沿河建一条截污管道,实现旱季污水不入河。雨污分流作为源头解决措施,在全国各地均有所采用,两套系统可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污水进入处理厂,雨水排入自然水体。部分河道属于雨源型河流,旱季河道内基本没有水体,因此部分工程考虑了补水措施,一般采用就地处理补水、再生水补水、水系联通补水、水资源调度等方式。

2存在问题

根据笔者的工程经验,在黑臭水体整治实际工程中会存在如下几类问题。

2.1未因地制宜了解业主需求

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逐渐增多,但各地区做法及经验却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业主需求及财政能力不同,在前期与业主沟通时,应充分了解业主需求,认清项目定位,是作为应急项目,亦或是只解决污染源入河,还是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全面考虑流域内的水安全(防洪排涝)、水环境(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生态修复)、水景观(景观塑造)。不认清定位,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到业主的认可。

2.2重措施,轻调查

设计部门应重视现场调研,不仅要在勘测成果提交之前调研,更要在勘测成果提交之后再调研,工程中往往遇到勘测成果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如有未测出管涵在施工中挖出、河道中有位于水下的暗管未发现、合流管道标注为雨水管等问题。到现场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在设计之前消除一部分因勘测成果造成的设计失误,从而实现工程的最终效果。

2.3缺乏流域治理观念

黑臭水体治理在调查现状之后,不能仅局限本河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做设计,截污纳管或者雨污分流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各种局限因素可能仍然效果欠佳,此时应考虑在完善管网基础上做目标导向型设计,由于外河往往具有基流量大的特点,具有一定水环境容量,换水后虽然污染转移至外水,但对外水水质影响可能不大。因此可考虑引流域内或流域外水补整治河道,可采用水系联通自引、重力提升或雍高外水进入整治河道等方式。另外不能将黑臭治理与防洪排涝割裂开,不管是截污还是雨污分流均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雨水排放问题,必然要与河道防洪排涝要求进行整体考虑。

2.4排水体制选择有误

分流制与合流制各有优缺点,在城市水环境整治中不应强制推荐其中一个,进而抵触另外一种体制。在城市密集区域推行分流制时,由于情况过于复杂及施工质量无法有效控制,往往管线无法按设计落地,实现不了真正的分流反而破坏了原有排水系统;有些截流式合流制在没有调查来水情况下,将一部分旱季生态基流也一同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对水厂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实施性、目标要求、工程投资等因素综合确定排水体制,针对不同的体制做相应的设计方案,分流体制要使污水有效全收集,不形成新的内涝;合流体制要结合河道水质要求反向要求溢流频次,采用合理的截流倍数,溢流口太多往往不便于管理,可以考虑沿河新建一条合流管,串接部分溢流口后再排河,雨季河道水位低时即可溢流排放,河道水位高时增设调蓄池,错峰排放,防止倒灌。

2.5认为处理排放标准越高越好

国内目前水环境治理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达到地表V类水,更有甚者要求达到地表IV类水,水利及环保部门均制定有水功能区划,对主要水库、河道、湖泊的水质目标均有明确要求,例如对于要求达到农业及工业用水功能的河段,要求水厂尾水达到IV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在目前流域厂网一体化趋势下,更需要从流域需求角度出发,反向要求排口设置及水质目标,形成水治理目标—设计—管理的统一机制。

2.6排水口处理不合理

排水口处于排水系统的末端,排口的设计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排水口的设计应注意旱季防溢流、雨季防倒灌。设计人员在做截污管道时往往只考虑下游标高可以顺利接入污水管道,但是未考虑污水管道可能因为局部堵塞或者其他情况水位较高,当高于排口时,随意接入反而会给污水管网留出一个出口,形成旱季溢流,因此在实施截污管道时不能仅仅考虑下游管道标高,同时要考虑一定范围污水管网内水位。防止雨季倒灌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鸭嘴阀、拍门、闸门等,从实施效果上看,闸门的效果较好,因此末端防止倒灌优先推荐闸门方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采用远程自控闸门。

2.7无上层规划指导

针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由于涉及规土、水利、市政、交通等部门,因此需要考虑的规划也众多。深圳坪山区某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23条河道仅有不到10条河道纳入规土法定图则,大部分河道也未在市政专项规划中保留作为排水通道,因此设计时无据可依。设计中将河道划分为有规划与无规划两类,有规划河道按照规划要求实施,无规划河道按照临时工程实施,在方案及投资上区别对待。

2.8缺乏可达性分析

水环境整治方案种类繁多,但目标可达性分析却少之又少,目前可以利用的可达性分析手段分为粗略定量分析法及模型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结果准确直观,但要求基础资料详实,工程设计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往往无法采用模型验证分析,粗略定量分析可采用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粗略估算,为工程方案提供一定的佐证。

3对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3.1建立厂—网—河道系统治理理念

在河道治理中发现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在水厂、管网建设中考虑对河道的影响,建立厂—网—河道管理平台,对排放口进行有效监测,实施一河一策、一口一策。

3.2真正重视排水管网

狠抓污水处理厂的提质增效,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纳入考核范围,杜绝只建管网而忽视污水有效收集的设计方案出现。重视对污水管网的探测、监测、检测、诊断,并加大对污水管网养护的投入力度。

3.3加强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领域研究

目前中国有10多万公里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控制是目前水环境治理不可回避的问题。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涉及监测、评估、建模、修复、源头改造、调蓄、污水厂等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1]。在设计中应对合流制方案做出更加细致和详尽的分析。

3.4分阶段治理

水环境治理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效削减入河污染物,将河道治理为不黑不臭,但河道水质并未达到水功能要求;第二阶段要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将河道治理成水功能达标的河流;第三个阶段,通过治理,将河流变成可亲近的、生态的、可呼吸的河。三面光河道的生态化改造在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已越来越多,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河道的生态修复应从反生态、伪生态、仿生态逐步走向真生态。

结语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应在设计之初了解项目定位,设计中制定合理有效的摸查方案,积极深入现场考察考证,结合规划要求,明确工程目标,选用合理的方案及对策,注重流域治理理念,把握细节设计,设计后完善可达性分析,最终形成完整合理的整治方案。随着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越来越多,水环境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改善,但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对工程实践的总结,提炼了部分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措施,有部分问题需要从上层规划解决,有部分需要从设计中注意,另外一些则可以通过技术措施加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家卓.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及未来方向[J].环境经济,2018(7).

作者:李怀坤 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