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及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及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及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雾霾防治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人们必须在城市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管理理念,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当前,要积极研究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加强政府考核机制建设,优化环境绩效评价制度。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化石能源消费品需求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但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能会短期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面对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地方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2]。部分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抱着不出事的逻辑,只追求不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环境治理不积极。

1.2属地管理出现矛盾

属地管理遵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是目前主流的环境管理模式,体现出“关门主义”的防治思路。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占据信息优势,能够对症下药,但是属地管理存在制度缺陷。第一,大气环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某一区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扩散到周围区域。如果仅污染发生地进行大气治理,但是周边区域没有采取措施,大气治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大气污染具有负外部性,大气治理具有正外部性,部分地方政府不主动治理大气污染,而是寄希望于扩散到周围区域。第二,地方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时,无法控制其治理成本。对于污染区域来说,其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竞争关系,大气污染治理又存在溢出性,因此各地在合作上缺乏普遍的激励措施。同时,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属于硬指标,各地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设定限制,因此区域之间缺乏合理的互动,也没有跨区域的污染物交易平台。各地缺乏有效的互动来降低污染防护成本。

1.3目标责任制度内在的矛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基本围绕污染物总量开展,特别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污染物治理并没有和浓度挂钩,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并没有列入大气污染治理范围,导致虽然我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量总体下降,但是空气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我国污染排放指标是以区域性为标准,首先以GDP为基础制定区域性的排污指标,然后区域之间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较多的污染企业关停措施,但是区域的环境分配并不理想,导致环境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污染责任分解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一些地区边际污染控制成本较低,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主体主要为环境监管机构,环境监督主要依赖于生态环境部门。但是,环境保护部门监管人员和预算经费有限。部分地方政府以牺牲长远利益来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因此就会影响生态环境部门的污染防治,可能会使得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目标无法按照计划落实。

1.4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气环境治理污染控制目标基本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下级政府部门负责实施。下级部门并没有参与污染物目标控制,导致污染物控制目标层层加码。基层政府不堪其重,同时面临目标无法完成的巨大行政处罚压力。目前,受法律框架的限制,我国的政治激励措施和财政激励措施未有较大的发展。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往往动力不足,怕承担责任。来自上级的各项激励措施往往比较模糊,无法真正落实到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给基层干部带来较多的行政压力,同时与环境保护基层负责治理的初衷相违背,增大了基层领导干部的负担。绩效考核方面,大气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评价模式。各个规范性文件相关规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缺乏一致性。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统计措施和测量措施都出现了模糊的规定,特别是上级政府基本依据下级政府提供的信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考核,可能存在信息失真。同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环境治理的社会效果下降。

2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需要新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同时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2.1环境绩效评价制度的创新

政府需要落实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开展模式创新工作。环境绩效是指基于有关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政府环境绩效是指为了维护公共环境权益,分析污染环境下投入和产出的因果关系。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原来为企业所独有,后来拓展到行政领域,延伸到政府管理部门。政府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绩效评价的目的、主体、客体以及评价标准,它是一项较为完整的制度性创新工作[3]。政府环境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作用。它有助于提升政府环境管理水平。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作为一项新型的环境管理工具,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是政府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绩效指标是环境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将纷繁复杂的评价标准转化为简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关键性的评价作用。环境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同时,区域性的环境绩效评价与政府行政效率相挂钩,与政府干部用人制度相挂钩,以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使得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2.2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的实践创新

亚洲开发银行目前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经验,构建了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我国政府的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城市综合环境整治量化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环境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度较高,外向性较强,各级政府将环境绩效评价制度纳入政府施政规划。随着国际环境管理交流的频繁和评价项目的增多,我国环境绩效评价经验不断充实,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不统一、不完善。目前,环境绩效评价标准较多,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体系,有些评价标准自相矛盾,不具有科学评价的指导意义。二是没有合理使用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两者没有有机结合。部分评价结果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绩效评价的沟通机制和申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评价激励制度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三是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主体较为单一,目前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环境指标控制体系,因此没有充分调动被评价对象的积极性,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公开性,公众参与度较差。

2.3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大气环境治理实践

2.3.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需要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之间的关系。其中,绩效指标要实现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例如,可以参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的评价标准,将绩效指标细化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细颗粒物浓度等,同时要测量优良天气的天数。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测量性,可以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细致划分。绩效评价指标要与其他指标关联,要明确截止期限,制定相应的各年度考核目标。

2.3.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主要是指计划中的行动付诸于实践,然后查看其执行效果。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制定可行的考核机制,利用绩效评价的关键性指标来评价其完成的效果,从而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激励。大气环境治理主要有两个关键性指标,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居于首位,主要以过程化治理为导向,重点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研究是否得到贯彻和落实。执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合理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

2.3.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主要是指对大气污染防治手段进行检查,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于地方政府落实效果的督查方面。督查主要采用每月督查、每天检查等形式。这一评价考核机制中,主要由生态环境部门对各地上报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同时根据研究制定计划,将整合结果上报国务院。

2.3.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采取惩罚或奖励措施,改进绩效评价方式,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评价目标和结果。

2.4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的指标性建设

国际经合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绩效指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被各级政府广泛使用,它也成为反映环境监督成效的重要指标。总体指标涉及空气质量、水质量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主体指标达到25项。随着我国逐步与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接轨,国内研究也逐渐走向正轨。当前,经济发展必须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使整体环境投入和产出保持不变,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环境绩效指数成为评价政府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手段。

3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们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很多城市雾霾天气明显减少。为了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人们要不断创新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模式,完善城市大气环境治理考核机制,优化环境绩效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宁雪婷,李生彬,王银生,等.国内城市大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模式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2):150.

2王振波,梁龙武,林雄斌,等.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J].环境科学,2017,(10):4005-4014.

3胡诚林.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中PPP模式的运用与优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4):88-93.

作者:何金 单位:江夏区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