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层环境治理提升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基层是主力军。健全基层环境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不仅考验各级的智慧,还考研着基层的担当。
先从“造血强身”抓起
要用好体制机制的源头活水。目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垂直改革基本完成,县级生态环境分局归口市级生态环境局管理。要充分发挥新体制机制的聚合效应,理顺市县两级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指挥枢纽”作用。同时,严格落实好执法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垂改要求,将素质高、业务强、敢担当的人员调整充实到执法一线,切实提高现场执法效能。要切实加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的上下衔接,确保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步调一致。要提振执法队伍的工作热情。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执法一线队伍建设,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特别要关注和解决一线人员的编制和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凝聚人心,激发活力。要锤炼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监管工作只有够硬、真硬、过硬,才能攻下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执法一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尤其要抓住上级各项督导帮扶等有利时机,提高执法监管的硬实力。同时,要用好市场化手段,以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补齐能力建设方面的短板。要扎紧扎牢纪律规矩的篱笆。执法一线人员一定要廉洁自律,守纪律讲规矩,勇于担当负重。要重点强化制度约束,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问责规定,全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基层生态执法队伍。对积极履职尽责的干部职工,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甚至顶风而上违法乱纪的人员,要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不两直”不妨强化四个结合
近年来,生态环境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多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这种一竿子到底查问题找症结,处置工作交由基层依法执行的做法,既有效屏蔽了外界干扰,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切实传导了压力,锻炼了基层执法队伍,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四不两直”不妨强化四个结合。一是暗查与明查相结合。暗查,就是目标选择随机化。让“外来的和尚念真经”,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让长袖善舞者找不到“舞台”,逢场作戏者找不到“戏台”,弄虚作假者找不到“平台”,也让有恃无恐者找不到“后台”。坚决破除“关系网”,挖出“保护伞”,斩断“利益链”,刹住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明查,就是检查过程公开化。对问题“现场解剖”“以案说法”,可以形成有效震慑。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强化检查督查效应。对敷衍应付、措施不力、推进缓慢等行为,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让地方政府“红红脸、出出汗、发发颤”,以“公开”促真改,倒逼责任落实。二是专家与专业相结合。在人员构成上,坚持“专家化”。既要适当提高专家的参与率,也要对抽调的各地生态环境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强化集中培训。在检查举措上,坚持精准化。要落实精准治污要求,提高治理的针对性。2020年6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在部分省市开展的夏季臭氧帮扶活动,解决了困扰基层的技术难题,受到基层执法部门的热烈欢迎。在组织形式上,坚持协同化。对于跨部门跨行业的检查,要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提高督查效果。三是交办与督办相结合。要重点抓好交办环节,让基层执法人员协助参与检查,帮助基层找准问题症结。上级部门在对基层“放心”“放手”“放权”的同时,要依法依规严格督办,全方位传导压力,推动交办工作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四是弹性与刚性相结合。弹性与刚性,即法治框架内的宽严相济。生态环境部门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避免“一刀切”,在违法行为的刚性处置与制度的弹性设置上下功夫。对执法监管不力的,坚决严格按程序处置。同时,要把容错纠错制度落到实处,让基层进一步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追责问责要慎用、真用、管用
生态环境追责问责,要坚持慎用,做到真用,确保管用。坚持慎用,彰显公平正义。要以对党忠诚、对人民和同志负责的精神,对法律法规心怀敬畏,严格执行。既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也要避免误伤他人,更不能借题发挥。慎用法律法规,不是不用,而是强调要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坚持实事求是,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发挥处置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做到真用,树立法治导向。追责问责只关乎法律,不应涉及人情。各级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法律法规置于阳光下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坚持以上率下,决不能将责任逐级下推、越级转移,决不能让基层顶包、让“临时工”背锅。要切实树牢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以过硬的工作和扎实的成效取信于民。确保管用,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刀刃向内,用法律法规裁量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充分体现了各级抓好生态环境的政治自觉。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首先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但同时也要警惕对法律法规的过度依赖。制定法律法规的初衷是为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来。要持之以恒抓好制度规范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修补完善制度,更加有效地压实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作者:马林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岱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