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探究

[提要]当前甘肃正朝着山川秀美新乡村的目标迈进,但目前仍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严重影响和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完成。通过调查和分析甘肃各地乡村生态环境现状,发现乡村普遍存在着生活生产污染严重、环保意识淡薄、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环境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问题。为些,需要从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建设、大数据的运用、政府主导、立法和监督制度的完善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维护乡村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一、甘肃省乡村生态环境要况

甘肃省虽地处中国西北部,属大陆性气候,但实际各地气候差别较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北部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原地带,西部是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的沙漠、戈壁与山地,南部则是自然灾害频发的高原山地地区。并且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率低,农业生产力水平远低于东部农村地区,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频繁,导致许多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有害行为频发。因此,每个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因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形成治理要求的差异化,则更加需要跨区域协同治理。

二、甘肃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生产污染严重,环保意识不高

1、生活垃圾污染。虽然给每个村庄都设置了固定的垃圾收集点,较重视的则会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并配备专门人员运输垃圾,但垃圾处理方式还是一直采用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完全缺乏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利用的相关设施。更有村民为省时省力将日常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河道旁或者路边,造成河水二次污染与堵塞,并给大气、土壤带来严重危害。2、工业垃圾污染。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向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很多人对建工厂、办企业趋之若鹜。但是,工业生产毕竟会产生工业污染问题,一是乡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缺少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去处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造成对周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二是企业经营者大多都是文化和管理素质较低的农民,注重眼前利益,对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够重视。3、农业生产污染。甘肃省农民的经济来源一部分来自农业种植,因此农业种植较为广泛。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经常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等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农用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治效果,但实际上产生的白色垃圾、土地酸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对大气、河流、土壤环境产生严重损坏。还有焚烧秸秆、乱砍乱伐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严重会引发和加深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如,2021年2月份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因违规过度开发遭到严重破坏。4、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自2019年以来,甘肃推出多个乡村养殖补贴项目,吸引许多未经专门培训的家庭直接上手进行养殖业的发展,所以引发出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虽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污染物随意排放,要对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但部分大规模养殖场人员在缺乏环保意识和利益驱使下,钻法律的空子,直接向河道排放。粪便经过发酵后,其中含有大量物质会产生有害气体,空气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很多居住周边的村民提出的意见政府只是口头警告,不予重视,这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造成很大阻碍。

(二)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主导性作用发挥不明显,调节不够积极、控制不够严谨、力度不够强硬、政策不够完善,如部分政府官员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容易做的和见效快的治理项目铺天盖地地推进,而对于难度大和见效慢的工程始终是蜻蜓点水,做一下表面功夫。简单来讲,政府部门人员对乡村生态治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和发挥效用。同时,各个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到位,导致治理无序化、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使实现效果不明显;另外,没有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于监督管理县内污染物、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做得不够,在调查处理县内环境污染纠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时办事效率不高。

(三)农村环境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一直受到甘肃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农村环境污染风险的规章制度。尽管这些法律法规为农村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但由于不少村干部、农民群众、生产经营者在环保法律意识方面的欠缺,存在侥幸、懈怠心理,影响了环境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少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环境执法部门实行监管具有一定难度,甚至部分村庄以缺少资金,治理难度大为由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执法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消极应对,甚至是不闻不问。

三、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一)积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政府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可持续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农业发展,加大农村绿色发展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坚定不移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首先,政府应积极提倡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宣传保护环境的益处,讲授环保相关知识,让广大村民意识到不应只为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做出危害环境的行为。通过教育宣传来改变他们乱丢垃圾、乱排废水的不良习惯;同时,通过视频介绍和宣传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反而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带来环境污染,借此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其次,农村环境治理的基础建设存在资金不足、政府环境治理力度较弱、人才配备不完善等现象,因而政府应加强治理力度,抓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上对农村贫困地区给予帮助,以及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积极帮助宣传环境治理知识,传授农民环境治理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2021年甘肃省政府花费3个月时间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进行排查整治,专门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进行督促指导;另一方面及时调整掌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此外,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加强督导检查和执法监管,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最后,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农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合理吸收。一是政府对一些贫困家庭给予经济补贴,禁止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二是设置垃圾收集站和处理点,可以让村民承担打扫道路卫生、回收垃圾的工作,并对他们发放工资,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三是对一些乡村企业进行监管,对随便乱排废水污水进河流的工厂监督他们做好污水处理工作,从而实现生态治理全域覆盖、全域达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和监督体制

在完善农村环境立法上,可以积极鉴借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和合理吸收人们的意见,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工作问责制、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法可依的、有法必依的乡村环境。一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网开设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时的专题和专栏,方便人们随时信访举报和提出问题,随时查阅生态环境保护的督查信息。二是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可以对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物质嘉奖并表彰,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公众可采用电话、网络、微信、来信来访等途径进行举报。三是政府对地方性法规进行了修订。如《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在2020年1月1日起实施,2020年修订《甘肃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制定《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和《甘肃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这些条例法规的修订可以更加有力地督促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与每个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良好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需要每个村民身体力行做到切实维护和保持,并且村民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环境治理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农民参与环境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各方面益处。首先,培养村民们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文化水平低,很少接受环保理念教育,所以需要党委、政府、企业通过大力宣传,逐步提高他们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意识观念,改变环境与他们无关的错误想法以及了解危害和污染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了解法律常识,清楚明白保护环境已经上升至法律层面,造成严重破坏会依法处置。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宣传片、纪录片和讲座的形式,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定期推送关于生态保护的文章和微视频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措施,选择多推送关于农业种植技术和环境治理的讲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落后、过时传统思想的群众,需要政府工作人员亲自谈话或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其次,在实践中落实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每个村都配备农业技术员和科技特派员,他们可以教授村民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关技术知识。一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对于一些农作物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并设置专门农膜回收机构。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三是积极开发农村新能源,如沼气建设,光伏、水能、风能发电,减少木材秸秆的焚烧,改灶节柴,控制农村林草植被砍伐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四是对于畜禽养殖应加强污染防治,科学、合理地进行规模化养殖,牲畜产生的粪便应无害化处理,可以通过建设沼气池和生产有机肥的方式让废弃物变成有用之物,造福村民,实现利益和环保双赢的局面。最后,对于荒漠化,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应提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应改善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灌溉,提倡人们保护水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人们种植庄稼单纯依赖天气,水灾、旱灾、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会产生难以估计的经济重创。虽然目前拥有先进技术设备,但是试用的地方较少,大多数地区仍遭受着自然危害,所以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快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体治理,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取得生态治理的最优绩效。

(四)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各市的生态保护区环境监管点多、线长、面广以及高度分散等问题,监测方法时空间隔大、费时费力,传统的人巡环境监管方式已力不从心。现阶段可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天地一体化、信息共享、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于是,智慧化建设、大数据监控对比和管护巡查成为当下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日常之举,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森林覆盖、草原植被、气象防雷、水利资源、水土流失、地理信息、农田灌溉等遥感数据的有效集成,为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提供长期的网络数据共享服务,从而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治理效率。

四、结语

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乡村环境作为整个人类生态环境的“血管”和“细胞”,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保障,只有保护和治理好乡村生态环境,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才会变得鲜活生动,美丽迷人,才能留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给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作者:张瑶瑶 郑元景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