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案导学评价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案导学评价对护理教育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案导学评价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摘要]学案导学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多一种教学模式,分别对学案导学的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进行概述。根据学案导学在护理教育实践中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护理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今后护理教学评估学案导学模式的有效性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评价研究

1学案导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学案导学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对导学过程具有诊断、定位、监控、引导等重要作用,可反映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目前学案导学的教学评价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以下根据其评价时间和作用分类对已有的课堂实践研究进行概述。

1.1学案导学的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状况等进行预测,以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前置性评价[7]。目前学案导学多数实践研究都会对学情进行分析和预判,并依此制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导学案[8-9]。诊断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准备状况,通过研究学生履历、分析学业成绩表、实施问卷测试等方法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实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是学案导学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有利保障。

1.2学案导学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所呈现状态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更好促进教学活动的修正和改进[7]。目前,过程性评价在学案导学教学活动中虽然开展较少,但该模式日趋受到重视。有研究[10]指出,学案导学课堂评价应当关注学习过程、成长变化过程,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学案导学的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案的设计修正和学生学习管理上[11-12]。过程性评价聚焦于课堂实践过程的状态、质量和水平,使评价对象获得及时性的反馈信息,以为教学模式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3学案导学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或成果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完结后,依据评价对象的预期目标,对教学达标度所做的价值判断[7]。终结性评价是学案导学实践最常采用的一种评价形式,研究常在课程结束后,对学案、学生和教师三大主体进行量性或质性的评价。

1.3.1学案的设计质量及教学质量评价

学案是学案导学实施的基本前提,在编制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体现指导性、层次性、灵活性[13]。因此教学评价中,很多研究对学案的设计进行了评价和反思。学案的评价要点包括:学案设计要素齐全、学习目标制订明确、情境设置恰当、具备情感激励作用、问题难度适宜,有层次化的体现等[10,14]。并且强调学案在使用过程中需考虑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程度及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另外,学案导学的教学质量也是研究的关注点,对于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效率的提升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等是评价的重点[15]。

1.3.2学生学业成绩和发展性能力评价

学生是学案导学的主体,其学业成绩作为个人学习成果的总结是评价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直观指标,所以研究[16-17]都以学业成绩作组间或测量前后的比较,以突出学案导学的教学实效。然而,也有观点[11]认为,不能单靠学业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角度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许多研究者[10,18-19]也开始逐渐关注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需求,从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3.3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评价

教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积极带动学生,发挥导学、导思、导练、导写、导讲等教学功能。在现有的文献中,针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不多,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方面。对于教学能力,考量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程度、对教学进程掌控能力、对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引导课堂讨论有效性、传授适宜的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等[10]。对于教学态度,首要关注教师言谈、举止和教态的展示,再者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和关注,并及时做出反馈、给出针对性、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鼓励彰显个人风格及魅力[3,10]。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案导学使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学关系更趋于开放化,教师接受来自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信息,教学思路更开阔,但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及承载的功能需进一步专业化的丰富和提升。此外,近年有研究[20-23]在借鉴国外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将上述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有机结合,构建适切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些教学评价体系从理论框架、标准构建、评价流程到评价结果的处理都具备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和规范的流程,可为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评估依据。

2学案导学评价研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学案导学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本土化概念,是一种新的知识传递方式。随着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将使学案导学在护理教育领域中有更广泛的拓展,其实践的有效性和课程改革的评价也必将是关注的重点。回顾现有文献发现,目前学案导学在护理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的形式和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形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24],缺乏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过于重视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情预判和学习过程,容易对教学产生误导,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其他形式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同时,评价主体聚焦于学生和教学效果[2-3],但对于学案的设计和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却尚未关注。第二,评价内容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护理教学实践中专项指标检测[2-5]和经验反思的教学评价[5]虽指出学案导学存在的不足,但问题分析角度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需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才能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第三,教学评价的调节和激励功能体现尚不充分。现有研究多数是在学案导学开展教学评价后,单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而未有根据评价反馈进行详细改进和完善的报道,无法实现教学评价的调控作用。因此,为更全面了解学案导学的护理教育现实,提升学案导学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今后关于此方面的评价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深入探究。

2.1构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评价理念的发展是趋向于人本化,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方法可多样创新[25]。因此,学案导学在护理教学中的评价可在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活动后围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案评价、课程评价等主体来诠释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注重指标权重设置和分配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遵循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保证信效度的前提下构建具有科学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学案导学教学评价体系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一个逐渐生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后在护理学不同形式的课程中可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从而保障评价体系的完备性,以使得学案导学在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护理课程中都有标准化的针对选择。

2.2促进学案导学教学评价的数据化和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发展,护理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和管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评价也面临转变的现实需要,因而学案导学的教学评价也要逐步趋向数据化和信息化,使用具有数据采集能力的学习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笔、可穿戴设备等应用,对教学结果或学习路径、学习行为等状态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26],做到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相结合,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相结合,“数据”和“证据”相结合,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对学案导学教学活动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利用教育云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和跨地域交流学习,从大数据所揭示出的学习和教育规律中不断完善学案导学在护理学科中的实践范式。

2.3利用教学评价驱动学案导学教学决策

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审视学案导学的课堂实践和教学过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教师的导学水平,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则是实现教学评价这一功能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结果形成的反馈信息,追踪护理专业学生与学案导学整个教学系统要素的交互情况,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鼓励其积极参与、灵活改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挖掘个人潜力,同时也为护理教师及时采取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借鉴,促进学案导学在护理教育实践中的发展和改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智能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实现教学评价反馈的即时化和信息化,使教学评价驱动教学决策有效运行,是学案导学模式在今后的护理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3小结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评价的主体、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学的大范畴中已日益趋向成熟,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范式和体系。在护理领域中,学案导学的教学评价可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注重量性和质性资料的收集,从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及内容构建科学的评价系统。在确保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提升资料的数据化和信息化,基于实际教学开展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案导学在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提升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保强,肖夏.我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8):47-49.

[2]景娟,魏自太.“学案导学、民汉结对、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技术》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8,(11):92-94.

[3]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61-262.

[4]孙瑞,张静,胡艳红,等.学案导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C):4568-4570.

[5]李璐.导学案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护理实训教学初探—以“更换引流管护理”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48-50.

[6]郭煕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黄维肖 沈旭慧 姚金兰 杨露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