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早期家庭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7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两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ATEC、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TEC、ABC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重症孤独症患儿比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家庭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7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13(6.6±1.4)岁;其中语言交流障碍40例、智力障碍38例、多动症14例、行为异常20例、不与他人交流24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14(6.5±1.1)岁;语言交流障碍39例、智力障碍37例、多动症15例、行为异常22例、不与他人交流2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心理学会在2013年编制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3]相关标准;②患儿年龄4~14岁;③无呼吸以及发音呼吸疾病;④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行为障碍的患儿;②合并患有癫痫、发音功能障碍的患儿;③患儿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拒绝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依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患儿当前已经具有的兴趣以及掌握的技能,制订针对性、详细的干预计划,比如医护人员同患儿家属共同配合采取平衡木、脚步器等工具对患儿进行行为干预,对患儿的语言、感知以及社会技能等功能进行训练,训练应保证规律性。根据患儿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的配合情况,定期改善或者调整护理干预方案。
1.3.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儿进行早期的家庭护理干预。
1.3.2.1行为动作训练
依据孤独症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出特定的行为训练目标及方案,并且根据患儿训练情况不断加强行为动作训练的复杂性,以促进患儿行为功能的提升。以洗脸这一常规的行为为例,起初的家庭护理中可以由家长为患儿进行示范性的操作,演示洗脸从打水、浸湿毛巾、拧干毛巾、擦洗脸部等一系列过程,演示持续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打水及调温可以由家长完成,后续的动作鼓励患儿自己完成[46]。为了提高患儿训练的积极性,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家长都可以用“真棒”“做的真好”等肯定及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孩子心理及行为技能的进步。
1.3.2.2交流沟通训练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多种训练患儿交流及沟通能力的游戏,通过游戏吸引儿童参与,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对儿童进行引导,增加家长同孩子的互动,使儿童逐渐产生语言交流沟通兴趣。此外,家长还需要经常带领患儿参与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让患儿接触不同的人或者事物,通过亲身演示的方式鼓励患儿模仿,进而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同陌生小朋友问好、交流等,提高患儿社交能力。
1.3.2.3反应能力训练
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家长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比如可以在饭后引导患儿观看感兴趣的事物,刺激患儿,让患儿保持持续的新鲜感;用一些电脑小游戏或者手机小游戏类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1.3.2.4语言训练
针对孤独症患儿语言训练,首先可以采用拍手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后进行语言干预,先通过口型引导患儿模仿,让儿童逐渐产生语言表达的兴趣,之后用一些节奏感强烈的语言表达来激发患儿,让患儿随着节奏进行语言表达[7]。
1.3.2.5听觉训练
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家长可以让患儿经常接触可以发音的玩具,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儿童对声音的感知以及分辨能力,比如风铃、口琴、小鼓等,同时家长还可以陪同在儿童身边,通过敲击玩具发出声音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借助不同声音的反复刺激以提升患儿对于声音的分辨能力,促进患儿听觉的恢复。
1.4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均护理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均应用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对两组患儿的孤独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的症状越严重。②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两组儿童护理干预后的孤独症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分内容具体包括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动能力、视觉反应等15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在1~4分,总分为15~60分。其中30~36分为轻、中度孤独症,36~60分为重度孤独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儿童孤独症作为儿童常见精神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在目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病人数甚至超过糖尿病、高血压等,这给社会敲响健康的警钟。孤独症对儿童智力、语言能力的成长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对患儿家庭造成巨大影响[8]。然而针对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当前却没有明确的标准,相关研究与临床实践显示儿童孤独症的产生可能同家庭因素、脑部病变、遗传学因素等有关。儿童孤独症患儿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交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情感信息处理及自我情感表达障碍;②沟通能力受损,表现为语言运用、情境对话表达障碍,无法使用及区分多义词,持续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以及语言表达障碍;③刻板行为,表现为强迫性关注于一项事物,对其他的事物不关注或者不感兴趣[9]。针对儿童孤独症,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行为干预、音乐治疗等方法对患儿进行训练,然而实际治疗显示这些治疗方法效果并不佳。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儿童孤独症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改善患儿孤独症状、孤独症行为及孤独症严重程度上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庭护理干预中,应用动作行为训练可以通过长期持续的动作训练,让患儿掌握穿衣、洗漱、如厕等基本的生活行为;进行交流沟通训练则通过家长引导儿童进行口语表达及带领儿童参与社会活动,能够缓解孤独症患儿社交恐惧感,使得患儿能够积极主动同陌生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通过反应能力的训练,能够刺激儿童的感知能力,转变孤独症患儿刻板行为,使患儿能够丰富自己的兴趣;通过听觉训练则可以促进孤独症患儿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让患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动及演唱,这样也对儿童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10]。早期家庭护理干预通过家长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使患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与行为主动性提升,这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帮助。综上所述,针对孤独症患儿,可以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帮助孤独症患儿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作者:王委芬 李丽媛 杨黎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