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教育路径对血栓塞症患者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教育路径对血栓塞症患者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护理教育路径对血栓塞症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住院的78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3~77(53.24±7.5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2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1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4~78(51.15±7.26)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1例,高中12例,大专以上9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路径,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现状以及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教育路径基础上行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具体内容如下。①明确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健康教育扩散内容:临床上选择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认知深刻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明确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对该疾病的护理、治疗及认知的误区,并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严重程度、个体性格以及职业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制定健康教育的具体扩散内容,包括开展心理讲课进行教育以及心理疏导等。②优化健康教育的扩散内容:在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关键词,将扩散内容作为文献检索基础,检索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制定最佳的研究方案,并结合患者的需求对健康教育的扩散内容进行调整,尽量保证简单化且合理。③健康教育的扩散途径:可以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进行扩散,包括微信、QQ、手册、视频、讲座等多种方法,同时也可以邀请静脉血栓栓塞症症状恢复的患者返院进行同伴教育,告知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后续的合理规范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应告知患者依从性差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转归会起到反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④健康教育的扩散时间切点:当患者因为依从性差、不遵医嘱用药以及不当的生活习惯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或病情加重时,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扩散,这个时间点进行干预的话有助于深化此后的干预效果。⑤实施健康教育的扩散:在健康教育路径实践的过程中,应及时正确地修改扩散内容,并且尽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个体性格等多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扩散,提升扩散的效益。⑥评价健康教育的扩散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对健康教育的扩散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分析并整改,持续改善教育的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遵医行为,并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①遵医行为。以我科自制遵医行为评估量表评价。完全遵医:遵循医嘱定时定量应用抗凝药物,且能够主动规避静脉血栓栓塞症疾病的诱发因素,定时复查;部分遵医:偶有不遵循医嘱用药、定时复查及不规避疾病诱发因素现象,需护理人员督促;不遵医:经常擅自停药、自行增减药量、未能定时复查,并且不规避疾病诱发因素。遵医行为率(%)=(完全遵医例数+部分遵医例数)/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标准,进行物质生活状态、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价,分值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差[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2.2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3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类型疾病,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趋势、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转变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外科手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人数随之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7-8]。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大多受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血管内膜损伤)等危险因素影响,其中静脉血流迟缓的相关因素包括长期卧床、偏瘫、手术麻醉、下肢制动、术中使用止血带、袖带等;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有手术、外伤创伤、烧伤、输血等;静脉壁损伤的相关因素包括化学性损伤(静脉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高渗溶液)、机械性损伤(包括静脉壁局部挫伤、骨折创伤后碎片创伤、撕裂伤)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性损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主要有3种方法[9]。第一种是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治疗与溶栓药物治疗,主要措施为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和复发,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的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血管管腔再通,从而有效减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常见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华法林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采用的是溶栓治疗,以导管溶栓为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急性期、无溶栓禁忌、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患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第二种是手术治疗,手术取栓适用于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需注意处理髂静脉压迫。第三种是其他治疗方法,如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使用,该方法多适用于对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抗凝治疗无效、其他临床认为致死性肺栓塞的高危患者。如果静脉血栓栓塞症能早期及时诊治,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包括主动或被动活动、深呼吸以及咳嗽、避免外伤、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多饮水、控制血糖及血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药物亦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同时,也可以采用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等物理方法进行预防,不过最好与药物预防联合使用。但大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知静脉栓塞症疾病以及该病的治疗,往往出现配合欠佳,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10-11]。因此,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予以相关健康教育扩散,纠正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错误认知尤为重要[12-13]。本研究采用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依据的是既往相关研究的理论,以及护理人员经验和患者的综合情况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教育效果,加强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疾病及治疗的正确认知。近年来,创新扩散理论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学、国外教育学、传播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中,并且创新扩散理论的理念及其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大量的实践证实[14]。依据临床实践发现,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采用创新扩散理论护理模式与循证护理教育路径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最终的护理效果要远高于普通护理方式。本研究中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效果颇为理想。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建立了患者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护理人员通过微信、QQ、电话、随访、回访等多种方式获得远程模仿资源,指导循证护理健康路径制定,通过宣传手册、病房视频、医院讲座等传播途径实施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并在相应的时间切点,如当患者因不遵医嘱用药、生活不当等行为引发不适症状后实施,能够深化干预效果[15-16]。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与常规健康护理相比,能够更加贴近患者的生活实际,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符。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能够鼓舞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护理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并且可以及时表达在治疗中存在的困惑与想法,同时临床护理人员可及时帮助患者,并且能够缓解患者对疾病的负性情绪以及纠正对静脉栓塞症疾病的错误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予以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率。研究组干预后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予以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教育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涵,乔安花,卢根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预防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5):3124-3127.

[2]单立军,付尧,梁国欣,等.髋部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与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57-3259.

作者:李利梅 刘珊珊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