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干预提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干预提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护理干预提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ICU(intensivecareunit)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进行临床评估,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ICU病房中多发性创伤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干预组(69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别比较患者入住ICU当天、入住48h、入住96h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74)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入住ICU当天SDS、SAS、PSQI、GQOL-74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综合性护理组三种评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明显改善ICU多发性创伤患者焦虑、抑郁、睡眠等心理状态,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多发性创伤;焦虑;抑郁;睡眠

多发性创伤已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主要收治对象之一,通常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失血量大、病死率高等特点[1]。多发性创伤患者在ICU内不仅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也能对病情进行实时的监护。由于严重的器官功能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进入ICU的多发性创伤患者通常会受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声光报警等复杂环境的刺激,承受着疾病本身和各种有创操作带来的痛苦,加之患者处于陌生的环境,缺乏家人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致使这类患者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心理状态[2]。目前我国特别是区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对ICU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缺乏新的认识,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最终加重创伤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风险,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相关报道已证实,给予重症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3]。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3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焦虑、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41例,平均年龄(47.82±16.93)岁。将收集的138例患者按照单双数依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9例。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严格按照多发性创伤相关诊断标准诊断: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2处或2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损伤,并且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ICU入住时间>2天。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及恶性肿瘤疾病;妊娠与哺乳期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入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心电监测,患者的正规输液,住院的各项检查及住院中的注意事项等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措施,①心理疏导:首先熟悉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情况,与患者以直接交流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疑问,解开患者心结,消除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请睡眠心身中心医生进行患者心理辅导和治疗;②认知干预:帮助患者熟悉环境,认识护理人员,指导训练患者学会肌肉松弛使其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让患者熟知各类侵入性操作等;③睡眠质量干预:改善患者病房温度、光线和通风等,监督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规范用药,对疼痛无法入睡者可使用镇痛剂减轻患者的不适,帮助改善患者睡眠;④饮食干预: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主要摄入高蛋白及维生素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分别在患者ICU入住当天、48h和96h对其进行评定;其相应的评定标准为:SAS>50分即可判定为有焦虑症状,SDS>53分即可判定为有抑郁症状,PSQI>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评价,我们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74)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精神状况、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史和学历等基本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ICU入住当天SAS、SDS和PSQI评分比较

患者入住ICU当天首次对其进行了SAS、SDS和PSQI的测定,发现两组SAS、SDS和PSQI评分均高于正常评分上线,并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ICU入住48hSAS、SDS和PSQI评分比较

当患者入住ICU48h时,再次对两组SAS、SDS和PSQI进行了评定,显示相比较入住ICU当天,两组SAS、SDS和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下降更多,但仍高于正常评分上线,并且两组之间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ICU入住96hSAS、SDS和PSQI评分比较

最后,进一步统计分析了两组入住ICU96h的SAS、SDS和PSQI评分,显示与前面两次评定结果相比,两组SAS、SDS和PSQI评分仍降低且干预组评分下降更明显,达到正常评分内,而对照组没有达到正常评分内,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ICU入住当天和入住96h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ICU入住当天和96h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可知,两组患者ICU入住当天其生活质量评分都比较低,且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护理方法干预96h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虽都有改善,而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更佳,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3讨论

多发性创伤具有病情复杂多变、创伤严重、致残病死率高等特点,为保证患者的生命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监护,这类患者通常会收入ICU进行抢救和治疗。入住ICU的患者除了要忍受亲人的分隔,经常还会受到周围报警系统的声光刺激,加之伤口剧烈疼痛和对病情缺乏认识,患者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进展为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4-5]。随着现代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综合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ICU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变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对多发性创伤认识的基础上,期望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等负面影响,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创伤患者刚入住ICU时,SAS、SDS和PSQI评分均高于临界值上限,并且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入住ICU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现象。此后,经过48h的不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三种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评分仍高于临界值上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实施96h后,综合护理组的SAS、SDS和PSQI评分较前两次明显下降且已达到正常评分,而对照组患者仍高于正常,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先前的研究已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7-8]。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综合性护理方式对一些疼痛症状明显、病情危重的疾病上也能发挥显著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多发性创伤患者其焦虑、抑郁、睡眠等消极情绪的发生和发展,进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9]。除此之外,生活质量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通过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精神状况、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10]。本研究发现,虽然两组患者ICU入住当天生活质量评分均不高,但采取不同护理干预96h后,综合性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综合护理干预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其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患者高,同时能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1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时须注意个体化差异,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创伤部位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性护理干预[12],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家属参与[13],给患者予以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获得更满意的护理效果,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5]何小燕,王睿,马梁红,等.多发性创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8):1141-1144.

[11]余玲萍,谢灵敏,王卫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6):1075-1078.

[13]邓春艳,杨宝义,汪蓉,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87-508.

作者:杨胤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