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科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

摘要: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选择2019年7月—2020年5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护理患儿45例,总有效率达93.75%;参照组的有效患儿38例,占79.1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护理;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护理效果

小儿危重病不仅变化快,而且病症复杂。掌握治疗时机是临床治疗小儿危重病的关键,若是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不但影响患儿的预后,还可能导致患儿死亡。有文献报道[1],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为了验证这一结论,2019年7月—2020年5月随机选择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7月—2020年5月选择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0例,平均年龄(5.44±1.56)岁;参照组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9例,平均年龄(5.34±1.52)岁。患儿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儿均符合小儿危重病的诊疗要求。排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定时检测,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告之患者家属与小儿危重病有关的治疗和护理事宜,及时应对患儿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2]。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掌握患儿在治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患病程度,合理评估患儿的患病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划分患儿的护理等级。对分数低于70的患儿开展动态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若病情恶化,第一时间组织抢救。对高于80分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并将患儿转入普通病房。监测70~79分患儿的动态生命体征,并转至重症监护室,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的患儿24例,占41.67%。护理效果一般的患儿25例,占52.08%。护理效果不显著的患儿3例,占6.25%。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达93.75%(45例)。参照组护理效果明显的患儿18例,占20.83%。护理效果一般的患儿20例,占41.67%。护理效果不显著的患儿10例,占20.83%。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9.17%(38例)。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

2.2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显著,研究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达93.75%(45例),参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9.17%(38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

3讨论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评分方式,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小儿危重病的护理中,既可保证患儿治疗有效性,又能提升患儿的护理效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的有效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患儿的有效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显著,研究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小儿的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慧心.小儿护理中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67-268.

[2]王乐.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7):155.

[3]张娟.小儿护理中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满意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91,94.

[4]段享娥.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对危重病患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232-234.

[5]李丹,邢凤霞,刘敏.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3):155-156.

作者:李宏伟 单位: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