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完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完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完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农村养老医疗护理服务问题成为社会热门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比大,农村人口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构建是关乎社会经济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大民生问题。得益于国家和政府在农村医疗养老领域投入的大量财力和物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探索,我国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事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但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有养老医疗护理体系需要实施更大规模、层次的完善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养老护理实际需求,为农村人口谋求更多福祉,加快落实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助力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苏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的当下,苏北地区要抓住“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振兴苏北”、“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省级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苏北地区农村养老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建设,进一步落实农村人口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为各地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多样化、深层化革新提供良好示范。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16年11月出版《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书,是我国近年来关于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研究较为系统、专业的专著。

该书在简要介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础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设经济统计资料、实践问卷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入手,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基于主成分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切实探讨了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基本现状、影响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因素等核心问题。该书汇集作者多年从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调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模式创新及服务优化发展都有着一定参考价值。首先,该书针对性地评价、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养老服务的社会供给状况,并指出各地区、各类型养老服务社会供给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作者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社会供给实践经验和国内农村养老服务实际,切实探讨各养老服务主体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需要承担的“角色”使命和积极效用;再次,尝试构建具有普惠、多元、多层次等优势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并细致阐释该框架结构和内在作用机制,该体系框架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农村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依托、以医疗护理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及企业为补充;最后,针对该体系框架和我国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实际,给出一系列针对性应对策略和积极建议,例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革新。总体来说,该书提出关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的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缺,特别是作者提出的农村养老护理服务相关对策及措施,对于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系统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提升意义重大。该书可作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国内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参考阅读的专业书籍。农村养老护理服务需求问题不仅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需妥善解决的时代“阵痛”,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护理机构及企业、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目前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社会供给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缺口大

相较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农村老年人因老返贫、因病致贫的风险要高得多。在苏北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壮劳力逐渐向城市迁移,农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人口占比持续增大,农村以土地为养老保障的传统养老方式也渐渐难以为继。同时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农村子女很少会将老人送至养老院或者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因而农村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得不到正规、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增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二、医养结合等新兴养老模式起步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护理建设,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新兴模式起步较晚,且创新探索资源不足,发展十分缓慢,因而不仅难以满足农村养老护理服务的巨大缺口,而且服务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服务结构也较为单一,农村老人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直接影响到农村养老人口的生活幸福感、体质健康甚至寿命。

三、农村养老护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相较于苏北地区城镇养老护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规划设计等多方面资源配置不到位,许多养老护理基础设施老化、破旧,难以满足农村养老人口实际需求,有的设施配置脱离农村养老护理实际需求,大部分呈废弃状态。

四、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供应不足

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人才培养脱节等等多种因素,农村养老护理行业专业人才长期供不应求。在传统思想观念里,给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都是“佣仆”,不仅收入不高、社会地位较低,且工作繁琐复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很多人投身养老护理行业,也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践。从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需求层次研究分析结果来看,苏北农村养老护理行业不仅对基础护理服务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对高素质、专业化、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人才也有很大市场需求。结合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实际以及国家民生福利发展策略,参考《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针对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深刻剖析和解读,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建设及创新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

第一,加强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苏北地区地处平原,常年气候宜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地理自然、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不仅可以为苏北农村养老人口提供更多服务保障,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工作就业岗位,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增长;再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有效提升苏北地区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苏北计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更多可行路径;最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够为苏北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事业提供强有力保障,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系。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地方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规划服务职能,结合国内外农村养老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苏北地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实情、农村养老护理服务多样化需求,切实规划好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为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化、现代化、前沿化理论指导。当前苏北地区农村已经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但仍需结合农村高龄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养老医疗护理服务的多种需求,综合考虑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理健康状况,切实给予一定的医疗护理补贴和政策优惠,并积极构建由政府财政支出的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最低保障、医疗护理救助机制和制度。同时以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多样化、深层化需求为中心,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有效满足农村养老护理事业发展长期、中期、短期需求,以及不同农村不同地区差异化养老服务需求。

第二,为农村医养结合、医养一体化等模式创新实践提供更多适宜条件

立足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养老资源分布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农村医养结合、医养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类型众多,例如以养老机构为主+医疗服务科室、传统医院转型养老结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苏北地区农村老人养老多样化需求;其次,优化、融合配置农村养老资源和医疗护理资源,实现该地区资源高效化衔接和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苏北农村地区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诸多压力;最后,开展新兴农村养老模式创新实践和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苏北地区农村养老负担,为保障农村老年人权益提供良好条件。虽然新兴养老模式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但是由于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和社会化养老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实践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索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新兴模式广度、深度创新。政府要适当放宽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拓展、创新权限,并以政策支持社会、家庭、社区积极发挥自身在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降低苏北农村开展医养融合、医养一体化等模式创新探索的风险,同时科学引进社会多元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市场;综合参考苏北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及专业化服务标准,科学构建、完善农村养老护理服务相关行业标准;积极构建农村养老医疗护理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多元化监管体系建设,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规范化、有效化发展。

第三,积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多样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多项农村医能够为农村人口提供有效化、常态化定疗护理保障方案的逐渐落实,苏北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定期上门体检、医疗建档等服务覆盖,对农村老年人体质健康、心理健康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因而苏北地区政府应当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多样化发展。例如依托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机构平台建设,精准定位农村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并据此提供“精准定制”的相应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和内容,提升农村老年人养老、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开辟、扩展更多养老护理服务市场经营模式,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现代化发展。此外,高校应当积极适应时展步伐,切实调整、优化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实践,利用自身人才培养和社会价值传播优势,助力苏北地区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专业化人才输出。

作者:李甜 时景 单位:九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