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分析

[摘要]介绍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概况,包括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实习安排等,并对大陆护理教育的相应内容进行思考,在提高护理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发展专科护理教育和重视慢病护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育,护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2014年4~6月,笔者有幸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期间参与了护理系的日常教学、学术会议、参访医院等活动。现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的状况介绍如下,并与同行们共享研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台湾护理教育层次现状

台湾地区护理教育的院系设置、学历层级以及学分要求划分细致,目标明确。教育体系分高等教育体系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两大类。高等教育体系院校设大学护理系,以大学教育为导向,学制4年,要求修满128学分,获学士学位;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学制的“五专”和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学制的“二技”与“四技”,偏重技术教育与应用。“五专”招收初中毕业生,修满202~210学分,授予副学士学位。取得副学士的“五专”毕业生再接受2年制的技术教育即“二技”,修满76学分后授予学士学位;“四技”学生修满140学分获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采取弹性学制:硕士2~4年,最低需修满36学分(包括硕士论文6学分);博士4~8年,学位论文12学分,再至少修满36学分,才授予学位[1-2]。

2大仁科技大学的育人实践

大仁科技大学属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院校,招收“二技”与“四技”学制的学生。学校地处台湾南部,生源主要来自南部各县、市、乡。护理系学生未来的就业以面向基层医院、社区为主。

2.1教学资源

2.1.1硬件设施

①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里设施完善,配备有电脑和高清投影仪,能实现实时上网。学校有专门的多媒体学习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可直接进入该平台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操作录像,学生也可以进入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还可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②实训中心配置:设备齐全先进,材料充足,整洁有序。人体模型功能齐全,如胃、膀胱等空腔脏器采用可卸装的塑料袋,根据教学需要盛放相应液体,学生在进行插胃管和导尿操作时有更直观的体验,可以训练和考查学生对胃排空异常、胃出血、尿液异常等病情观察判断的能力;气道异物模型可供学生练习并正确掌握气道异物急救技能;高仿真多功能模拟人可根据模拟病例设置各种情境:如通过声控可模拟不同患者的咳嗽、喘息、恶心等声音,通过监护系统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数据变化等。学生练习用的耗材(手套、纱布、棉签、消毒液等)基本是全新用物。有些物品在不影响再次使用时(如纱布),会重新包装、喷印有效日期和封口,作为“合格”用物给学生实训练习。

2.1.2教材资料

观察学生所用的教材,可以归纳为:①版本各异,但都较新;②教材的编者以业界(临床护理)专家为多;③内容图文并茂,护理技术操作图解详细,多以临床的实景拍摄,也有模拟示教,但用物和方法都显示临床最新的现状。因临床护理不断进展,台湾地区对护理教材的更新普遍较快。大仁科技大学对学生教材的选用上,只是建议而没有统一或者指定哪个版本的要求,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购买、借用相应教材,或打印教师的上课讲义。学校同时很注重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及时将最新的护理知识、用具以及技能进展等带进课堂,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教材给学生。

2.1.3师资力量

大仁科技大学很重视护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招聘新的护理教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必须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教师分临床带教教师和校内教师。临床带教教师在各家医院或社区负责本校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无带教任务时到学校协助学生实训课的教学和系里一些行政工作;校内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及行政工作,每年还须完成6~9周的临床带教任务。另外还常态化地聘请临床护理督导、主任和专科护理师参与校内授课。

2.2教学特点

2.2.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很像朋友。学生对教师用“名字+老师”的格式称呼,显得尊重而亲近。课堂上师生显得平等轻松、互动频繁,学生会随时举手发表自己就讲授内容的疑问和见解,实训课会不时和教师讨论操作方法、技巧等;课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学校无专门的教职工食堂,所以师生经常会共同进餐、运动;教师办公室也是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有需要随时可以找到教师。

2.2.2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自由灵活,理论课期间允许吃早饭、喝饮料,虽然无具体限制,但几乎没有因香味或声音等让人感觉到有学生在教室里进食。实训课学生穿系服上课,听课和练习时学生可以席地而坐,但听课和练习都很认真,很少有私下说话讨论跟课堂无关的话题以及玩手机等现象。

2.2.3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清晰,授课过程轻松活泼、注重互动,上课期间会不时问学生“这样可不可以?有没什么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全人照护”这个人文理念的灌输和言行引导。教学中大多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和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处置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等。实训课1名教师一般带教4~8名学生,课前学生自己先观看教学视频,课间教师就关键处做提醒和示范,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主,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差错缺点多予启发式的指导纠正,激发学生思考及正确运用知识。学生练习认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人文关怀方面做得非常好,与患者交流自然亲切。有些简单的操作项目或者学生掌握比较好了,教师就会随堂抽考学生,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2.3考试考核

采用学分制,要求清晰而严格,平时缺课、迟到、小考、期中、期末考试都会影响到学分。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共5学分,其中“学理”(大陆称为理论)2学分,“技术”3学分。“学理”考试有期中、期末考试,平时还有2~3次的小考,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总评合格才能拿到2学分;“技术”考核包括技能项目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护理观察要点等相关知识笔试及仿真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学习过的技能项目均在备考范围,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项目。考纪严明客观,考风良好,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周全细化,方式是按照临床护理流程进行,体现“产学”结合,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进入考场后,教师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快速做出分析并确定操作项目,核对医嘱并执行签名,核对患者并解释,用物准备,进行操作(中间会回答教师的一些提问或者对自己的操作无法体现的知识加以解释等),整理用物。教师根据表现逐项打分。期中、期末及平时抽考和相关知识笔试均合格才能拿到3学分。未通过的学生则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重修部分或全部,并需要交付不同数额的重修学费。

2.4学生实习

分基护实习、高护实习及“最后一哩”。学生在学完基础护理学后(大二暑假),会去医院进行为期3周的基护实习,即大陆的见习;高护实习即大陆的毕业实习,要求完成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6站点,每站至少3周,学生根据实习要求和各家医院的特点专长进行选择,所以学生会到多家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期间主要由学校的临床教师带教,医院的护理人员(台湾学生统称学长、学姐)协助完成实习目标:包括病史采集、护理病历书写、医嘱处理、交接班、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由双方共同完成,分别占50%~60%、40%~50%;“最后一哩”又称专科选修实习,是学生自己选择就业的医院及科室,实习6周,由医院护理人员带教,相当于岗前培训和岗位适应。

2.5授帽仪式

有幸参加了护理系学生的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台湾称为“加冠典礼”,这是学生自己的盛会,全场由学生主持,隆重而活泼。最具特色的是:学校给在护理岗位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颁发各类奖项,统称“大仁之星”,并由他们给学弟学妹加冠,这无疑是一种更加切实的身传言教式的勉励和影响。

3思考和启发

3.1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大陆和台湾相似也存在护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包括人力数额不足及临床实践经验不够)现象。很多护理教师在任教前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甚少或者没有,在职期间根据单位规定定期进行的临床实践,也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只是临床护士的“跟班”或“助手”的角色,少有独立顶岗工作,以致难以深入掌握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情况。这些都容易造成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整合连接、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进展、与临床实际脱节等现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机会,拓展成长途径,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以更好地进行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

3.2发展专科护理教育

台湾地区护理院校专业划分细致,课程设置针对性强,非常注意结合护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重视专业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如针对妇产科的护理,大陆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一般仅开设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而台北医学大学护理学院则开设了妇女健康照护、产科护理学、孕产期照护3门课程,使学生对该专业的知识、技能可以掌握得更加广泛和精深。部分院校除护理学专业外还设置麻醉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专业方向[3]。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尝试在学制、课程和师资3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专科护理体系,扩大护理领域的专业面,以适应临床的发展及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

3.3重视慢性病护理能力的培养

台湾学者提出:教育应注重配合社会的变迁,护理课程应多元化、全民化及务实化、护理教育训练应本土化[4]。目前大陆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临床常见病、急性病的观察护理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疏于对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护理能力的培养。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因而增加慢性病的护理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患者、家属、社区或其他医疗团队人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健康教育、协助健康行为建立的技巧,提供连续性照护、护理质量改进、领导和管理能力等课程知识,会让护理教育的目标更符合社会及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3.4避免护理知识的重复教育

当前大陆护理教育模式中的专升本都有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这造成资源浪费且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针对这些学生,是否可以将前期学习过的课程改为选修课,另外增加充实新知识、新进展、未来就业的准备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各方面都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机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和发展。

3.5增加实习单位的选择范围

目前,大陆很多护理院校在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上相对比较固定,以附属医院或者二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为主,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可以综合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今后的就业区域、方向等,打破自始至终在一所医院实习的模式,有几家特点专长不同的单位让学生轮转,包括社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养老机构、特殊病种专科医院等。可以让学生对各个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缩短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距离。

参考文献

[1]李金磊,颜美琼.台湾地区护理教育及认证制度概况[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16.

[2]台湾大学护理学系暨研究所.课程安排[EB/OL].[2011-02-01].http://www.mc.ntu.edu.tw/department/nurse.

[3]姜小鹰,曹枫林,林雁.开拓前瞻卓越:护理专业永续发展———台湾护理及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82-283.

[4]张媚,余玉眉,赵可式.从民众健康需要看台湾护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护理杂志,2012,59(5):12-13.

作者:1李爱夏 1袁葵 1陈燕 2黄美惠 2温孟娟 单位: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2台湾省屏东县大仁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