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护理教育资源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护理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关护理教育资源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护理教育资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教育的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教育;教育资源;现状分析;综述文献
教育资源是涵盖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总称,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依托[1]。随着国家对护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以及护理行业自身的努力,各地区对护理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也有所增加。2011年,国家将护理学认定为一级学科,这一举措为护理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契机[2]。近年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以及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各界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护士不仅要满足患者身体需求,更要满足患者心理、社会等人文精神需求[3]。所以发展护理学科十分必要。而护理教育资源作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保障,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对于护理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不清晰,对于护理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全面,有关护理教育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明确各地区护理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发展的程度,也为护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笔者将近年来有关护理教育资源的师资、人才培养、物力、财力、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护理教育资源内涵及现状
护理教育资源是指为护理领域发展提供护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总称。由于我国护理教育起步晚、层次低、发展缓慢,目前各地区护理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从相关研究来看,我国护理资源发展整体存在护理教育师资及人才匮乏,护理教育资源存在投入与利用不足共存,护理教育物资、财力投入不足等[4-7]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省、市,护理资源配备越齐全。蔡少芳等[8]研究指出,东部地区医学院校的数量、占地面积、师资及护理人才要多于中、西部地区。从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医学教育指南》[9]显示的世界各地医学院校设置,可大致了解全球医学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严重不均衡现象,经济越发达地区医学院校越多,而这些地区如北美、欧洲等人口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反而设置较少。
2护理教育资源的配置
2.1护理教育人力资源
2.1.1护理师资培养
国内护理教育师资的配置总体上存在人力短缺、高学历少、偏年轻化、临床实践缺乏的现象[10]。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以及社会对护理学的关注度提升,护理教育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也需要大量优秀的护理教师来培养护理人才。由于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对于护理教师的培养还在发展中。近年来为了增强国内护理师资队伍力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21世纪初,教育部提出发展“双师型”护理教师[11],即培养既能胜任护理教学工作,同时又拥有丰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护理教师。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对于护理师资方面研究大多集中在岗位培训、人才引进、学历教育、校外师资选聘等方面,而对高校护理专职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研究较少,这对将来护理师资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国外护理师资配置发展较快。21世纪初,美国护理联盟(NationalLeagueforNursing,NLN)提出护理教育者出现老龄化、数量短缺、专职教师比重减少的现象,指出要提高护理教育地位,减少护理教育人才流失。随后NLN完成第1版护理教师能力指标框架[12],经过不断修改,成为美国护理教师上岗认证的标准(CertifledNurseEducator,CNE)。此外,护理教育工作者能力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护理教师至少达到研究生水平,以及具备临床实践能力。欧洲学者研究证实了教学能力在护理教师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13]。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有关护理教育者能力研究较国内早、发展迅速,对护理教育者的要求也较高,而国内很多学者虽然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探索,但研究的结果大多只能在小范围应用,并不能成为国家认定护理教师的标准。
2.1.2护理人才的培养
拥有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护理教育资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纵观国内外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专业起始教育层次较低,起步较晚,但全球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层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提高,近年来中专生的培养规模逐渐缩小,大专生、本科生的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护理专业研究生、博士生也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护理专科院校数量超过500所,护理本科院校超过180所,设置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院校超过60所,已有超过20多所护理院校设置护理博士点,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14]。“十二五”时期,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队伍的学历不断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占总数的62.5%[15]。“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45万,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至少为3.14;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其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0%等;要求护理人才培养要与行业需求相平衡,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可见,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这与国外护理人才培养还有一定差距。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迅速。20世纪中后期,美国就已经提出护理教育应以本科学历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护理研究生;北欧一些国家将护理本科教育作为注册护士的最低要求;20世纪80年代日本、泰国、韩国开始培养护理博士;澳大利亚要求注册护士达到本科学历才能上岗,现已完成100%的高等护理教育[16]。Shirazi等[17]研究提出多样的自学活动对护理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运用感官知觉学习、知识建设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方式、与他人互动4大种类。有报道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护理专业协会如英国助理和助产士委员会、美国护理学会等建立有完善的护理人才介入机制,制定了护理专业协会对护理高等护理课程体系认证制度等[18],以弥补护理专业教育的认证和管理不足。
2.2财力、物力资源研究
2.2.1财力资源
高等医学院校建设成本与其他种类同等层次高等院校相比较多,因为其培养医学生所需时间长,一门课需配备多专业老师而致人力成本高(如理论老师、实验室老师、临床老师等),实验设备需不断更新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教育经费出现不足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院校的护理研究没有固定的课题资金来源且申请资金渠道少[19]。赵国伟等[20]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把教育经费的筹集能力、运作能力、增长潜力3个维度作为评价教育经费管理水平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教育经费的管理提供参考。有学者提出应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的经费核算体系,公开教育核算信息。
2.2.2物力资源
教育资源中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图书、建筑物、教育及科研设备等。充足的护理教育物力资源可以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程度不同,以及部属地方院校教育资源配备的渠道来源不同,各地区医学院校的物力资源发展参差不齐。调查显示,地方院校的自习室、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供给不足,部属医学院校学生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高于地方院校[1]。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大型设备匮乏,实验室规划和建设不合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足的现象并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也作出了尝试,但国内对护理教育物资的研究还较少。管静等[21]对护理实验室功能定位和建设模式进行探索,提出构建“3个平台1个区”护理试验教学中心,即基础平台、专科实验平台、综合试验平台、储备实验室,能较好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3护理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教育资源共享是全球研究的热点。虽然我国有关护理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和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网络技术缺乏而导致护理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大多数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只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缺少多样化资源共享模式等。但我国从院校合作到运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都进行了尝试和努力。我国的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1院校合并
政府依据院校性质、地理、学科特点等把2所或以上高等院校合并,共享师资、图书资料、院校设施等,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并进而打造实力强校[22]。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也是我国最早探索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院校的综合实力,但由于各校建设制度和学科发展程度不同,以及权责分配不明等问题,大学合并后会增加教育管理成本,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反而较为困难。因而有学者提出此种模式不宜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校企合作可否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如医学院校与医院间合作。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护理学院与附属医院联合培养护理人才和师资,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任教,派送学生到医院实习、见习,这种方式可将临床实践技能资源运用到护理学院教学资源中,同时也将护理知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共享。
3.2大学城建设
将高等院校集中建立在一个区域,或者在大学集中地域建立社区,各高校在这一特定区域对硬件、软件资源共同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3]。这种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的大学城建设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和隶属单位不同,综合实力有差异,存在有些院校共享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大学城建设是多种不同类型院校的加入,建议可以建设同种类型院校的大学城。比如建立医学大学城,同时邀请教学医院加入,形成大规模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区域。护理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部分,通过各高校护理学院与医院护理教学部门共同建设,利用地域便利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3大学联盟
该模式起源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联盟,现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大学联盟指2所或以上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方面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汇集其总资源而形成的合作组织,也可以由科研机构、学院共同参与,具有区域性、多机构合作、扩大资源、节约资源成本等特点[24]。20世纪80年代,美国护理教育界开始广泛以大学联盟作为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护理教育界也可借鉴这种模式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些护理院校已通过互聘教师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对解决师资匮乏、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有一定的意义。但就目前大学联盟在我国的运用程度来看,还十分不够。护理教育领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联盟,比如大学附属医院附近建立新的护理高校,培养高素质临床护理人才;护理学院与护理科研机构联盟,加快护理科研的进步;护理学院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等。
3.4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在护理教育领域,我国正在通过网络最大化实现护理教育资源共享。
3.4.1通过慕课共享护理教育资源
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各种学科知识[25],它与网络公开课的区别在于慕课包含的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是“理想课堂”的再现,也创新了教育资源共享方式。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创办我国首门护理慕课《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线。傅映平[26]提出护理专业教师可以把慕课、课堂研讨、翻转课堂3种模式融合,将慕课和护理课堂紧密联系起来。高校护理教师可开设在线虚拟护理实验室教授护理临床技能课程,既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缓解实验室紧缺的现状。护理教育与慕课的结合响应了医学教育改革,通过这种自主化、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使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学习者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拓宽了学习护理知识的视野,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促进护理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研究。
3.4.2其他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实践
冯俐[27]对医学教育网络资源网站技术构建进行了探索,通过对上传和下载的医学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强调了元数据对提高教育资源维护性和共享性的意义。汪庆玲等[28]在104家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医学院校和医院配合下,构建共享型全国高职护理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了13门核心课程,推动了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有限的护理资源无限的共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速护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过程,对将来护理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深化和完善有一定意义。这些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和网络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目前医学院校教室设备不足、图书资料紧张等教育物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大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因其可反复免费利用,节约了教育成本,也缓解了教育财力资源紧张与需求量大的矛盾。通过互联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虽然社会各界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足,上传和下载网络教育资源的推广力度还不够,缺乏完善的网络构建机制。这些对于护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应根据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4小结
通过对护理教育资源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护理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师资和人才培养方面、财力资源方面、物力资源方面、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归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方面,而缺乏对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深入研究,护理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也还不够。护理学者应集结各方力量,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加大护理教育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合理分配,同时探索出适合我国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积极构建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充分利用高科技迎接护理教育资源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彦斌,侯建林,陈娟.中国医学生对就读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2):170-175.
[2]魏晓琼,郑显兰.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233-235.
[3]罗军飞,廖小利,汪迪.论我国护理学科社会科学属性的现状及其发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0-102.
[4]尤黎明,万丽红,赵娟娟,等.广东省护理教育资源与需求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01-109.
[5]赵杰刚,史素玲.河南省护理教育资源及三级医院护理人力需求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73-76.
[6]高艳华,刘秀,李颖,等.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4):42-46.
[7]苏建萍,赵慧玲,代亚丽.新疆地区高等护理教育资源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07-509.
[8]蔡少芳,申思思,张妮莉,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5,36(12):68-71.
[9]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Directory[EB/OL].(2013-10-05)[2017-04-20].ht-tp://avicenna.ku.dk/database/medicine.
[10]董兰,刘冬,吕君.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J].全科护理,2015,13(20):1145-1146.
[11]许路,邱东民.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3):83-84.
[12]NationalLeagueforNursing.CertifiedNurseEducator(CNE)2012-2013CandidateHandbook[EB/OL].(2017-03-08)[2017-04-22].
[13]朱迪,杨培常,张艳,等.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34-37.
[14]章琳,王丽娟.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92-2994.
[1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2015-11-24)[2017-02-24].
[16]柯盈盈,郑晶,尤黎明.我国护理专业起始教育规模与层次结构及区域分布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45-148.
[17]ShiraziF,SharifF,MolazemZ,etal.Dynamicsofself-directedlearninginM.Sc.nursingstudents:aqualitativeresearch[J].JAdvMedEducProf,2017,5(1):33-41.
[18]曹梅娟.国外专业协会对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的介入机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89-190.
[19]郭桂芳.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85-489.
[20]赵国伟,段志光.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703-707.
[21]管静,孙宏玉.护理学实验室功能定位与建设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79-881.
[22]孙爱萍,张红光,严永江,等.秉承双赢原则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9):203-204.
[23]赵蕾.基于大学城模式下的资源共享问题分析[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五届(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1.
[24]李芳芳,姜安丽,顾申.护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大学联盟及其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990-992.
[25]MilliganC,LittlejohnA.Howhealthprofessionalsregu-latetheirlearninginmassiveopenonlinecourses[J].In-ternetHighEduc,2016,31:113-121.
[26]傅映平.浅析“后MOOC时代”我国高校护理教育发展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201-204.
[27]冯俐.医学教育资源网站的技术构建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17-619.
[28]汪庆玲,戴鸿英,蔡妤珂,等.全国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46-49.
作者:王艺璇 李惠萍 丁晓彤 肖婷 江笑笑 章毛毛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