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作坊的护理教育应用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作坊的护理教育应用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作坊的护理教育应用现状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工作坊的起源、发展及特征,总结工作坊在护理学课程教学、护理临床实习培训、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临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工作坊教学形式可使学生在互动、讨论、分享的环境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

[关键词]工作坊;教育,护理;临床实习;在职培训;健康教育

为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1]。工作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应用于护理教学的多个领域,本文通过对其在护理学课程教学、护理临床实习培训、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临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其用于护理教学培训的规律性和可行性,以期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工作坊的起源与发展

工作坊(workshop)在教学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StaatlichesBauhaus,1919—1937),该学院以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积极推行将“基础课程”和“作坊训练”相结合,开展双轨制教学[2],其中“作坊训练”具有启发思维、实际操作、互动充分等特点,是一种小班课教学组织形式[3],逐渐形成了工作坊教学的雏形。目前普遍使用的对工作坊的定义是由我国学者刘禹等[4]在2009年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教学实际,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即由10~20名成员组成一个小团体,以其中1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持人为核心,成员在其指导下,通过讨论、短时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组织模式。主要是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曾被称为专题研习工作坊,后经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一种以强调实践教学的工作坊形式,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5]:工作坊教学从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②以紧密结合实践为主线:工作坊教学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注重利用实例,引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探索、分析、设计和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③以合作学习为重点[6]: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与适应能力,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知识流动与共享,同时,引导学生平等对话、尊重他人,形成完善的人格。④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依托[7]:工作坊主要由学生组成,教师起引导和支持作用,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主角意识。

2工作坊在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工作坊应用于医学护理教育起步较晚,2011年Karimi[8]将工作坊教学引入护理学基础中的护理程序课程,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发现,采用工作坊教学的学生取得了更好的考核成绩。工作坊教学通过体验、参与、互动、探讨等学习方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填补了护理技能培训中传统“灌输式”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接受培训并获得较好的效果[9-11],成为一种高效、启智、强调合作的教学新形式。受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发展趋势的影响,国内一些高校逐渐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周旋等[12]将工作坊应用于护理研究的课程教学,按照行动研究法中的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4个步骤设计,并实施教学。结果发现,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显著增多,且学生对课程整体设计及对工作坊教学组织形式的满意度达83%以上,表明工作坊应用于理论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此外,国内其他学者如姚成杰等[13]将工作坊教学模块化,分割为6个前后有序衔接的模块,包括知识讲授、案例呈现、自学讨论、成果汇报、总结提炼、体验分享,每个模块精心设计、准备,用于护理程序的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护理程序理解深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工作坊在学生课程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工作坊教学形式的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坊教学,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体验、参与、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在互动、讨论、分享的环境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

3工作坊在护理临床实习培训中的应用

为探讨急救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对护理本科生的教学效果,周敏等[14]采取自愿原则招募33名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参加急救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要求学生学习期间坚持书写反思日记,以从反思日记中提炼出主题的方式,对工作坊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借助工作坊实施的案例分析,可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感知、职业认同和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刘玲芳等[15]研究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联合工作坊(PBL-Work-shop)教学法在本科实习生心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培训效果,将82名实习生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实习,实验组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3个阶段采用PBL-Workshop教学法指导实习,应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Mini—CEX)结合理论和护理文书书写考核进行带教效果评价。结果发现,PBL-Workshop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组织协调、临床应变能力、人文素质,有利于护理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研究[16]组建了临床技能工作坊,通过开展2周每周30h的工作坊式教育,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以实际医疗处方为例,在临床病例研究中计算药物剂量,促进学生讨论理解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及检查药物计算方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药物计算能力。此外,罗丽霞等[17]、张风红等[18]也分别开展了工作坊在护理本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PBL教学结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等内容的培训项目,均取得较好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实习期间积极应用工作坊教学形式,有助于职业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快速、有效地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顺利完成向临床护士的过渡。

4工作坊在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理念不断更新、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需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工作坊是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的有效手段[19]。国内外有分别针对社区护士长、临床护士长的工作坊培训研究显示,引入团体讨论、技巧模拟研习、专题讲解方法实施培训内容,不仅能加强管理者的领导、沟通能力,也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19-20]。袁艳梅等[21]对“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选择危重症、病情复杂、存在疑难问题与安全隐患的患者30例,采用工作坊模式讨论,针对非本科室专业能够胜任的问题,组织多专科参与讨论,将讨论结果采用情境模拟方式进行演示。结果发现,这种培训模式能够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护理质量。李莲花等[22]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护士分层级培训,不同职称采用不同培训方式,初级职称主要采用问答形式,中级职称采用专题研讨,高级职称采用点评的方式,通过专题讲解、团体讨论、游戏等方式使相应级别的护理人员参与其中。结果显示,护士对护士长的工作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得到提高。翁嘉慧等[23]研究了“舒欣吧”医护减压小组工作坊,有利于医护工作者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有助于个人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了自我与工作的和谐度。将工作坊应用到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中,避免了以往呆板、常规的培训形式带来的弊端,受训人员能生动地体验各项实践操作,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是对传统职业培训单向讲授的极好补充,可有效落实培训目标。

5工作坊在临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工作坊也被用于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为防止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和潜在感染,毛佳慧等[24]开展了床旁工作坊在新生儿脐部护理宣教中的研究,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宣教,观察组采用床旁工作坊宣教,宣教分待产期产妇课堂—母婴同室—出院当天等阶段进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产妇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知识、技巧掌握及卫生行为良好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对护士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相应地新生儿脐部并发症例数和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汪红英等[25]开展了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关怀工作坊的研究显示,关怀工作坊能有效减少患者治疗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国外学者[26]开展的数字故事法治疗工作坊在早期痴呆患者中的应用,Cahn等[27]开展的多学科团队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研究表明,工作坊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宣教能力,护患双方均能在工作坊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者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工作坊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参与者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引导者和参与者针对学习内容,通过自由交流和探讨,完成学习过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生-生的分享、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建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新学员,为增强其对相关护理培训内容的认识,搭建了由不同层级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的工作坊,搭建高效的沟通渠道,改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与沟通,护理教育者应积极运用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及凝聚力,为多学科的医疗团队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EB/OL].(2011-12-31)[2014-08-23].http://www.moh.gov.cn/mohyzs/s3593/201201/53897.shtml.

[2]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69.

[3]杨光伟.基于教学主题的工作坊研习模式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9-12.

[4]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5]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3.

[6]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23):29-30.

[7]柴亚东.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14):112-113.

[8]KarimiH.Applyingnursingprocesseducationinworkshopfra-mework[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1,29(10):561-566.

[9]钟灵.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2):167-168.

[10]罗丽霞,张广清.“工作坊”形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技能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B):453-454.

[11]罗玉红,张瑾,刘稚琴,等.工作坊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4):150-151.

[12]周旋,高钰琳,孙晓嘉,等.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专科层次护理研究课程设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5):4-7.

[13]姚成杰,钱春荣,陈红缨.护理本科生实施护理程序工作坊的效果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报,2013,20(5B):13-14.

[14]周敏,杨培常,张艳,等.急救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在护理本科生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5):351-354.

[15]刘玲芳,李高叶,杨丽,等.PBL联合工作坊在本科实习生心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内科,2016,11(3):460-462.

[16]GrugnettiAM,BagnascoA,RoseF,etal.Effectivenessofaclinicalskillsworkshopfordrug-dosagecalculationinanursingprogram[J].NurseEducToday,2014,34(4):619-624.

[17]罗丽霞,张广清.“工作坊”形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技能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B):453-454.

[18]张风红,朱文婷,宋鹏丽,等.PBL教学结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4):78-79.

[19]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1):136-137.

[20]LiIC,ChenYC,HsuLL,etal.Theeffectsofaneducationaltrainingworkshopforcommunityleadersonself-efficacyofprogramplanningskillsandpartnerships[J].JAdvNurs,2012,68(3):600-613.

[21]袁艳梅,何素娇,黄建冰,等.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14):18-20.

[22]李莲花,孟凡琦,欧慧兰,等.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8):153-154.

[23]翁嘉慧,武美玲.医务小组工作坊模式探索与建构-以“舒欣吧”医护减压小组工作坊为例[J].环球人文地理,2014(10):171.

[24]毛佳慧,陶婷,何倩.床旁工作坊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宣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4):390-392.

[25]汪红英,戴淑娟,张国娟,等.“关怀工作坊”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7(1):92-94.

[26]StenhouseR,TaitJ,HardyP,etal.Danglingconversations:re-flectionsontheprocessofcreatingdigitalstoriesduringaworkshopwithpeoplewithearly-stagedementia[J].JPsychiatrMentHealthNurs,2013,20(2):134-141.

[27]CahnA,ElishuvO,Olshtain-PopsK.Establishingamultidis-ciplinarydiabeticfootteaminalargetertiaryhospital:aworkshop[J].DiabetesMetabResRev,2014,30(5):350-353.

作者:王燕 吴利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