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色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色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特色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各指标达标情况、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提升自护能力和护理依从性,促进各项指标达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群;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9.3±7.4)岁,高血压37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8例,病程6个月~12年;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9.8±7.6)岁,高血压35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20例,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0岁,意识清晰、思维能力良好、语言表达清楚;排除合并严重慢性病并发症者、意识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病类型、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统一介绍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的方法、日常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用药方法,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血压、血糖等,若有不适及时来院复查。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①中医特色健康护理的理论基础。中医健康教育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等理论为基础,共同构建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指导临床健康教育,从疾病护理、养生保健、情志调护、生活调摄等方面入手,既普及了健康知识,又符合患者自身的需求,使中医养生方法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利于患者的认识和接受,开展也更为顺畅[3]。②情志调护护理。中医将情志分为“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对应脏腑功能,每种情志过盛则相应脏腑功能出现损伤,日久导致脏腑病变、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说明情志的调和对于防治疾病有重要作用[4]。而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治疗,疾病恢复过程缓慢,使得心理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孤独等负面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过大。通过普及中医情志养生知识,采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调畅情志,利用舒郁导情法、情志相胜法、暗示解惑法等方法,使情志与脏腑保持制约和平衡状态,减轻情志损伤对疾病的危害[5]。③饮食调护护理。中医食疗是中医特色养生方法,历代医家对于食疗的内容记载丰富,主张综合膳食调理,少盐少油、低糖低热量,将药材添加入菜肴或粥中做成膳食。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老年患者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调理,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高血压者多食用富含钾元素多的瓜果蔬菜,高血脂及冠心病者多食用清淡、降脂食物,糖尿病者饮食进行低糖饮食,从而平衡机体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缓慢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6]。④中药内服指导。通过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可调养气血、扶正补虚、促进病情康复。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及中药的四气五味作用辨证给药,指导患者补益药宜饭前服用,安神剂、润肠剂宜睡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用等,用药期间注意药食配伍及相关服药禁忌,促进药效的发挥[7]。⑤中医养生保健护理。中医养生理论内容丰富,很多精华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如顺四时,治未病;调情志,贵恬愉;避邪气,防传染;适劳逸,勿过用等。要求老年患者注重调整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爬坡、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柔和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达到疾病预防和保健的目的[8]。⑥中医特色护理。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较多,如足浴、针灸、刮痧、拔罐等,可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及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保健技术。高血压者多采用按摩大拇指底部的方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冠心病者可穴位按压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外关;糖尿病者可常按涌泉、中脘、三阴交等穴位;通过泡脚配合足底按摩,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养生保健的效果[9]。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表评估对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后测定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统计达标率;统计健康教育后的护理依从性,分为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项目,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各指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老年慢性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病程长,需长期服药治疗,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容易产生诸多严重并发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临床认为,老年慢性病治疗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慢性病管理,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危险因素的刺激,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保障患者健康的目的[11]。中医特色健康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养生理论、护理理论等多种内容,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不同体质特征与疾病的相关性,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养生技术、情志调护、生活起居调理等制定个体化的应对措施,完善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提升了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了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能力,能够自觉将中医养生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健康意识和身体健康状态[12-13]。其次,中医特色健康护理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不光注重身心的调适,还从四时、四气、个人体质等方面进行养生调理,食用适宜的药膳,采用针对性的中医外治技术,从而有效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病情的缓解,生活质量的提高[14]。因此,临床应加大中医特色健康护理的宣传力度,增加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老年患者中的普及和运用,使中医养生的内容更多元化,涵盖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15]。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有三大优势。第一,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待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强调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运用中医健康知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整体调整脏腑机体,提振机体正气[16-17]。第二,个体化。中医强调辨证施护,针对不同患者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指导,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升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有效性[18]。第三,防治结合。中医理论遵循“治未病”的思想,结合中医养生特色,进行饮食、食疗、运动、情志调畅等综合教育,有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防止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对疾病治疗和保健的重视程度,提升自护能力及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对慢性病的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医特色健康护理后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有确切的效果和实践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建华,宁艳花.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35-4736.

[2]王凤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164-165.

[3]陈燕,刘莎莎,洪净.老年人慢性疾病预防的中医健康管理[J].中医药导报,2016,22(24):80-83.

作者:姚志萍 倪英 戴翠娴 王昳丽 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