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护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在光动力治疗重度痤疮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光动力治疗,且给予临床护理,两组护理的不同在于观察组治疗前对痤疮皮损进行预处理,敷光敏剂后照红光用冷风吹面部,对照组不实施预处理、冷风吹面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高于对照组5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在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可靠,同时实施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疗效,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护理

痤疮是常发于青春期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胸部及背部,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形成瘢痕,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容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与社会问题[1]。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因个人情况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存在一定的潜在不良反应,而外科手术治疗、皮损内注射的临床效果也不明显。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指通过外敷5-氨基酮戊酸被毛囊皮脂腺吸收,其代谢产物在光源照射后产生自由基团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破坏毛囊皮脂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疗法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可引发红斑、疼痛甚至蜕皮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护理服务非常重要[2]。为此,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为对象,通过PDT进行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析评价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6~33)岁,平均(24.25±3.56)岁,病程(1~6)年,平均(2.2±1.8)年;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7~34)岁,平均(24.31±3.42)岁,病程(1~7)年,平均(2.3±1.9)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清洁患者面部皮肤,根据其皮疹面积大小配制5%5-氨基酮戊酸溶液(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5-ALA)涂抹于患处,治疗结束后叮嘱其注意避免强光照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次,完成之后第2周、4周、8周分别进行随访。观察组在治疗前对痤疮皮损处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为对面部脓包进行消毒、挤压,清除其中脓液,并冲洗脓腔,并将闭合式粉刺、开放式粉刺挤出,在皮肤表面形成开放式空腔,以利于PDT治疗时促进药物渗透与吸收。敷光敏剂后照红光(LED红光功率85mv/cm2),采用冷风吹面部,以降低局部温度;对照组在治疗前不对痤疮皮损进行预处理,敷光敏剂后照红光,不用冷风吹面部。

1.3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当下PDT是国内治疗痤疮一项最新的技术,因为投入使用不久,多数患者对其了解不多,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难免产生一些负面心理,如焦虑、不安、恐慌等,面对这种情况,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详细解释PDT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以达到的效果,同时说明该疗法的不良反应比较小,对于正常组织的损伤非常轻微,几乎不存在痛苦,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和存在的疑虑,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治疗中护理。调整光源位置,确保正确照射患处,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反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瘙痒、烧灼感、刺激感,均属正常反应,多数发生于开始治疗5min内,询问其是否存在疼痛、灼热感,观察皮疹改变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安抚情绪,或采用渐进式适应的方式。可以让患者家属与其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也可以用肢体语言给予其鼓励,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照射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都要戴防护眼镜,以避免引发电光性眼炎。③治疗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用纱布遮盖治疗处,保持严格避光48h,同时保持1周内禁止强光直射,过1周即可参与正常的户外活动,但注意外出时要戴上墨镜和大檐帽,涂抹防晒霜。极少部分患者在光动力治疗后可能出现反应性痤疮,常出现于口周,一般不经特殊处理可在10天到1个月左右明显缓解,且不会留下疤痕。如发现水肿、红斑或水疱,可用3%硼酸溶液或冰袋湿敷,过(1~2)天即可自行消退,如有明显疼痛,可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以用止痛类药物。一般结痂1周后即可脱落,可用抗生素软膏软痂以促脱痂,注意不能搔抓和过度清洁,后期如出现色素沉着或脱屑等问题,不用过于紧张,2个月后即可消失。④健康宣教。饮食上要以低热量、清淡食物为主,适当添加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保证睡眠充足,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一个平和、轻松的心情。同时要避免长时间日晒或大量电离辐射,以减少皮脂腺分泌,平时注意局部皮肤清洁,选择温和的洗面奶,切忌用指甲抠挖,以避免加重感染。

1.4效果评估

[3]根据临床症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皮损消退达到90%及以上为痊愈;皮损消退在60%~90%之间为显效;皮损消退在20%~60%之间为有效;皮损消退未达到20%,甚至出现加重迹象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判定治疗依从性,问卷总分为100分,完全依从为(90~100)分,部分依从为(60~89)分,60分以下为不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总依从性。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痤疮患者临床护理的相关数据均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痊愈11例(31.4%),显效10例(28.6%),有效8例(22.9%),无效6例(17.1%),治疗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痊愈6例(17.1%),显效12例(34.3%),有效2例(5.7%),无效15例(42.9%),治疗总有效率为57.1%。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5.510,P<0.05。

2.2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2.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3.968,P<0.05,见表1。

2.3患者耐受程度比较

观察组耐受程度为97.1%,对照组为85.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χ2=2.917,P>0.05),见表2。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短期表面红肿、皮损炎症轻度加剧及疼痛感,未经特殊处理,过(5~9)天后基本消退,此时囊肿明显缩小,炎症也显著减轻。

3讨论

痤疮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皮脂分泌过度以及炎性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痤疮的发生[4]。经临床研究证实,PDT是除药物治疗以外的一种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的物理疗法,近年来正逐渐被临床医生与广大患者所接受,逐渐成为治疗痤疮的一种新趋势[5]。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PDT治疗,两组护理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治疗前对痤疮皮损进行预处理,敷光敏剂后照红光用冷风吹面部,而对照组没有预处理和冷风吹面部的步骤。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之前护理的重点在于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与性格的不同,根据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PDT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都可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红肿等情况,这些都要在治疗之前告知患者,同时详细说明这些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与可能持续的时间,从而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不适感,提升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这对提升临床疗效非常重要[6、7]。治疗后的护理重点在于告知患者治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方式,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明确导致复发的不良习惯,以避免病情反复[8]。综上所述,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临床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一.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1):95-96.

[2]许艳静,尹向阳,崔晓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2):110-111.

[3]王聪敏,李海涛,周双琳.火针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75-176.

[4]朱瑞清.光动力治疗联合个性化护理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142-144.

[5]范莹,陶诗沁,范华.果酸活肤治疗痤疮光动力疗法后色素沉着的效果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5):116-118.

[6]唐莉,林琳,肖艳,等.光动力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0):104-106.

[7]杨素莲,张云青,陈巧萍,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0):109-111.

[8]谭红,金林秀,贺安,等.果酸活肤对痤疮光动力疗法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163-164.

作者:谢嫦婷 朱瑞清 黎秀芬 单位: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